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小知识     
《小学语文》2011,(5):51-51
“豆蔻年华”的来历——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歌咏美少女。  相似文献   

2.
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咏18岁多一点就被迫人了乐籍的歌伎张好好。她性格温顺,体态轻盈。杜牧见而悦之,便赋此诗相赠。  相似文献   

3.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你知道这里的豆蔻和古稀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代称都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4.
考点阐释 古代抒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指诗人通过艺术语言描绘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通过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豆蔻形象,描绘出一个楚楚动人、清新活泼的妙龄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5.
这样的话,我只悄悄地说给你听。 王老师跟我说:某某喜欢谁了。我心念一笑:又花开一朵。 唐人杜牧《赠别》诗中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初三,十四五了吧,称之为“豆蔻花开”应该还是恰当的。然而再稍往后一点,你会发现,古时女子十五称为“及笄之年”。  相似文献   

6.
用月份填空     
刘从 《语文知识》2005,(9):39-40
(1)__长斋戒,深居绝送迎。(刘禹锡《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暌间因以戏之》)(2)不知细叶谁裁出,__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__花。(杜牧《山行》)(4)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__初。(杜牧《赠别》)  相似文献   

7.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用于男性,或只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误用。这类情况在去年的高考题中已经出现。下面略举几例以引起大家的注意。(1)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析]“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后来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显然不当。(2)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析]洪迈《容斋三笔》卷三…  相似文献   

8.
正1.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来因此以"垂髫"指童年。B."及笄"指古代女子至二十岁时,会将头发簪起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及笄表示女子成年。C.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用"豆蔻年华"指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D.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弱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龄已二十。  相似文献   

9.
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15岁,会把头发梳起来,插上簪子,表示已经到了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弱冠——二十岁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为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语出《礼记·曲礼  相似文献   

10.
1.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 ̄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3.齿龀。又称为龆龀,指儿童换牙。4.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个总角的小厮,都垂手待立。”(《林黛玉进贾府》)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6.笄。指女子十五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女子……十年五年而笄”。7…  相似文献   

11.
头发渐渐变长,黛玉葬花的多情也渐渐笼上心底,莫名的愁绪,怀念旧时光的悲伤,还有那和“闺蜜”一起的笑颜,都诉说着长大的迹象.还记得小学时那飞扬的马尾辫,如今竞也变得温柔起来.似乎上一个瞬间,我们还是穿着连衣裙,为老师的一句表扬就高兴一整天,拿到一张分数低的卷子就沮丧不堪的小姑娘,而按古人的计算法,如今我们却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豆蔻年华,就像花儿随着季节变换到了含苞待放的时刻.只是,还有一股淡淡的青涩芳香,这正是笨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豆蔻种类繁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吟咏或借以抒情的为豆蔻和红豆蔻两种。由于生于南方和开于春天,豆蔻意象最初的含义便是指代地域与时令。晚唐杜牧在《赠别》中借豆蔻比喻娇羞的少女,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也使豆蔻意象的这一层含义深入人心。豆蔻因连枝而生的特点受到历代文人的垂青,在诗词作品中赋予其连理、相思等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13.
Freshman,早早设计你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英译freshman,由fresh与man合成.Fresh的中文含义为“新鲜的、清新的“意思.“豆蔻梢头二月初“就是freshman的状态写照,既有青春所特有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又显露出初涉尘世的生涩与懵懂.……  相似文献   

14.
杜牧的诗歌包含着浓郁的怀古意识,其咏史诗最直接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怀古意识。表现为三点:一是王朝更替、世事变幻之叹;二是论述了历代宫廷政变、王朝覆灭这类重大政治事件,指出帝王将相的穷奢极欲、贤愚不分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并借此对悲剧里的"红颜祸水"表示了惋惜同情;三是针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展开议论。此外,杜牧的感怀诗、交游诗、赠别诗亦融史于诗,大量引用史事典故加强时事论证,歌颂帝王将相、前辈英雄的功勋事迹。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相似文献   

16.
谐义双关     
一、理论篇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赠别》诗: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前半讲人,平实平淡;后半讲物,托物言情。如何“托物言情”?说蜡烛“有心”,其实同时也兼及人的“有心”;说蜡烛“垂泪”,也兼指人的“垂泪”。如此,一个词、一个句子,或是一段文字,在句中兼含两种意义的,叫作“谐义双关”。  相似文献   

17.
豆蔻梢头二月初 近十年来,语文教材的每一次改版,都在单元作文训练上不断摸索和改进,既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也注重能力和技巧训练.2015年末我参加安徽省优质课比赛时,抽到了《叙事要完整》.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作文训练内容.面对正值“豆蔻年华”的七年级学生,准确判断学情,设定好教学起点,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诗意延伸。据考察,"杏花村"词组在今存唐诗中出现过3次,在宋诗中出现过17次,在宋词中出现过4次;"杏村"在宋诗中出现过3次。这27个杏花村除了南宋方回诗中一个"杏村"是实指外,其余全是虚称,则《清明》之中的"杏花村"也当是虚指。学者从目录学、诗韵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曾经怀疑过杜牧对《清明》诗的著作权,此外,若从诗意传承的角度去看,《清明》诗也不可能为杜牧所作,它只能产生于两宋之间。南宋以来的个别词选中录有一首署名北宋宋祁的已经化用了《清明》诗意的词《锦缠道·春游》,但至少有四点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马树超 《课外阅读》2010,(7):120-121
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往往首先想到唐伯虎,殊不知杜牧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杜牧的词句,词人借此展示未遭兵燹时扬州的魅力,使扬州在繁华中多了浪漫情怀,人因城而有名,城因人而扬名,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中杜牧就是一位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都读过杜牧的诗《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一定引起你许多遐想,使你得到美的感受。你可知道,在杜牧的诗篇中还有许多堪称是美丽图画的诗作,譬如《江南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