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图1:美国著名的“飞机倒”错票,美国集邮界称之为“詹尼倒”,这是1918年发行的一枚24美分的航空邮票,右边的是“飞机倒”错票。图2:1983年发行的20美分《科学与工业》邮票,右边的错票漏印全部黑色。图3:1994年的《大海的奇迹》四方联漏齿错票。  相似文献   

2.
《集邮博览》2010,(5):47-47
本刊讯今年是世界首枚邮票——《黑便士》诞生170周年,为此,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于2010年4月28日举办"票中票"专题邮票展览。展览分《票中票馆藏集萃》和《黑便士与罗  相似文献   

3.
问:最近集到原澳门邮电司的“关门票”——“澳门回顾”邮票,我注意到邮票的葡文铭记是“MACAU”、而葡文票名中的“澳门”却写作“MACAV”,“U”变成“V”不知是否属于错票。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刊登的《无法忘却的带边纸邮票》,将《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邮票旁边的东西称作"边纸",并不妥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该套邮票说明,应叫"附票":"整版邮票的左边有一枚附票,附票规格:  相似文献   

5.
在某些多枚套票中,有的票因为存世量相对稀少以至其价格在整套票里占有很大比重,集邮者便称这样的票为“筋票”。一定的社会环境是“筋票”形成的前提条件,邮政实寄消耗则是“筋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从《实用中国邮票价格总目录》提供的数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纪、特邮票里的“筋票”均出现在1991年之前,其中绝大部分又集中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35年间。在这一时段(“文革”时期除外),集邮活动受到社会尊重,那时,集得人数不多,且重视收集信销  相似文献   

6.
“票中票”是以过去发行的邮票为主图的邮票。由于“票中票”表现的对象是邮票实物,理论上可以制作极限片,笔者现就2种“票中票”极限片的销戳地谈一些个人认识(图示片材是否合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小型张主图是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在天津海关首发,笔者选津海关旧址紫竹林所在地邮局(天津八支,邮编300040)日戳销制  相似文献   

7.
唐志敏 《集邮博览》2011,(12):25-25
《集邮博览》第9期刊出姚天麟的《“代封纸”不是封缄票》(以下简称“姚文”)和王忠义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封缄票》(以下简称“王文”)两篇文章,“姚文”中认为,“代封纸”是邮局按照邮章印制的签条并在发现邮件破损后由邮局在破损处代为封固时使用的,而“封缄票”是寄件人在交寄邮件前粘贴在封舌处作为封口使用的,  相似文献   

8.
黄山 《上海集邮》2008,(1):F0003-20
“错票”和“变体票”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人把设计或拼版时造成错误的邮票称为错票或错体票,把印刷过程中造成错误的邮票称为变体票。这样区分虽然简单,但与国际上通常的说法并不相符。那么人家是怎么说的呢?错票(error),除了设计错误外,还包括严重的印刷错误,如错色,倒印,  相似文献   

9.
首届最佳外国邮票评选活动结果已揭晓。在我为《上海集邮》写的《外票"选美"好!》(本刊2002年第12期16页)中,有我的"投票"目标,与揭晓结果对照,只有2套票、张相符,命中率66%,根据活动只有中选3项邮票和3项小型张者,才能获得实寄评选纪念明信片的规则,我显然与其无缘,也不妨,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0,(1):43-43
《集邮博览》杂志推出的系列"藏刊票"之一《雄风万里》2010年1月1日与读者见面。"藏刊票"为"虎"年生肖系列,共12枚,每月一枚。原  相似文献   

11.
每年一度的“最佳邮票评选”又到了投票期。要提笔在选票上填涂2003年最佳邮票的志号时才发现: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喜爱、呼声最高的特4-2003《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特5-2003《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两套“特票”,在选票上竟然没有位置。经查问,才知这次评选是“特票特评”:“特票”不参加群众评选项目,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第7期刊出《形似邮票的封缄票》一文,介绍了作者收藏的“中国人民邮政收到已破邮局代封”四方连邮政签条,这是一种由邮政部门印制的邮政签条,邮章上规定这种签条为“代封纸”,集邮界俗称“代封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邮票发行有关资料公布,《长江三峡》邮票的票幅均为50×30mm。但据笔者对手中实物进行测量,发现第5枚《西陵峡》有3种票幅,如图从左至右,依次为:50×29mm;50×30mm;50×31.5mm。中间的一枚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集邮博览》第4期刊登了徐平先生的《是贴票最"高"的包裹单吗》,介绍了他手中收藏的一件包裹单,贴了281枚普23《民居》邮票之10分"云南民居",以6枚为一排,正面贴了264枚,贴票排列成一人高(总包裹费28.10元),颇为壮观。读毕,想起我手中旧藏一枚包裹单,包裹费33.50元,保价费1.00元,合计资费34.50元,包裹单上贴普23之8分"北京民居"票431枚,补贴1分"内蒙民居"两枚,总贴票433枚。除正面贴票5枚(横5连1件),背面补票横5  相似文献   

15.
4月22日《中国集邮报》第四版刊出王亮的一篇短文《中国名亭(一)》票名存在语法错误》,指出(一)字不应标在书名号内,因为与以前的类似系列邮票如《成语典故》(一)有差别,不统一。这是集邮者的细心,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人趁机大做文章,在网上发布名亭为错票,制造报纸脱销的信息,想把名亭版票再次炒作一番,实在是有违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诞生170周年,借此机会"晒晒"部分国家、地区发行的票中票,以示庆祝。 世界第一套"黑便士"票中票由墨西哥于1940年5月6日为纪念"黑便士"诞生100周年而发行,全套10枚,同图,面值、刷色不同  相似文献   

17.
黄明心 《上海集邮》2002,(12):16-16
由一个国家集邮对外国邮票的佳邮评选早已有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一家邮刊曾评选我国《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的“望江亭”(纪50-3)、(UL童》的“放船”(特18—4)和《林业建设》的“森林资源”(特27-J)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邮票”;日本《邮趣》杂志也曾有分别评选我国和美国上一年度佳邮的活动。但在规模上这种外票“选美“活动都很小,  相似文献   

18.
附票琐谈     
“附票”与“副票”在我国集邮辞书中,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而已! 在刘广实、邵林主编的《集邮词典》里,无“副票”词目,而撰有“附票”词目,对“附票”解释为“与邮票联印,形似邮票的纸片,  相似文献   

19.
孙卫武 《中国收藏》2023,(3):118-123
在浙江龙泉党史研究室于1995年编纂的《龙泉人民革命史》一书中,记载抗日先遣队与闽北红军进入龙泉活动的内容,其中一段文字记述了随军银行兑换“红军票”的情况:(1934年9月2日)先遣队进入八都时……红军使用的是“红军票”(苏维埃纸币),群众收到票后,可到随军银行(设在黄伯福家)去兑换银元、铜板。红军沿街张贴了北上抗日的宣传标语,张贴了保护工商业利益的告示。  相似文献   

20.
“黄花城”60分票属普29《万里长城(明)》第五组,目前见到的有两种印刷品种,北京邮票厂影写版印制.邮局全张均为10&;#215;5=50枚,黄、灰、黑三色套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