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有人还在提出疑问:当代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我想这是由教育的育人本质决定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具有中国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公民的使命。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这就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意义所在。令我们深感鼓舞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  相似文献   

2.
康定 《现代教学》2015,(Z1):50-51
古诗文,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化瑰宝,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以校级课题"古诗文吟诵中深化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契机,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并开发了相关校本教材,打造了校园文化活动,为培育学生传承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瑰宝,是音乐和思想的结合,能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思想、文化。为更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只有打好民族文化的根基,才能使现代文化枝繁叶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引导学生打好民族文化的根基呢?笔者认为对学生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对古诗文的积累和运用中华民族的古诗文是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它们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开展古诗文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学生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古…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点目标。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站在文化精神的立场上来不断地提升国民的素质、不断地扩大文化精神的号召力,才能实现"中国梦"。目前我们首先要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入手,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推进青少年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为实现"中国梦"目标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5.
何晓文 《上海教育》2012,(Z1):10-11
中国高中教育面临发展选择。在经历了重点高中、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发展阶段之后,摆在领先高中面前的中长期改革发展任务是,如何回应国家和社会对高中教育的新期望,突破高位发展瓶颈,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发展目标是努力以"卓越文化"推进国际一流高中学校建设。通过构建"卓越文化",倡导"卓越精神",实施"卓越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生命教育为重点,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古诗文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载体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是得天独厚的人格教育素材。丰富的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先哲圣贤人文精神的积淀。  相似文献   

7.
卞学军 《广西教育》2013,(21):70-70
学生学好古诗文,不但可以提升文化品位,而且能陶冶情操,但当前的小学古诗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教师采用"读讲背模式",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出诗的美;教学的方法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也很无奈。因此,教师必须探索适用的教学方法,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一、创设情境一篇优美的古诗文充满了情味、情趣、情韵。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可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为进一步落实江总书记的关于"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讲话精神,发挥学校这一教育基地的强有力的教育作用,参加了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学  相似文献   

9.
<正>诵读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要重视诵读教学,古诗文的诵读训练尤其重要。一、诵读古诗文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因此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学的经典、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文化传承;古诗文的语言是最具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是学习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径。古诗文用词准确凝练,字斟句酌,诗句精深华丽,充分表现了汉语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中职技校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让他们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汲取文学精髓,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如何激发中职技校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引导他们鉴赏品味古诗文之美呢?  相似文献   

11.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所以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开发好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语言宝厍.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弘扬民族文化,发掘古诗文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教好古诗文,教师必须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教师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建立深厚的古文功底,为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开启"活水"之源。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所以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开发好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语言宝库.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科’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而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从而塑造学生的心灵之美呢?一、读——发现美  相似文献   

15.
背景呈现: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作品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艺术精品,它们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意蕴幽深,而且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可以说中华古诗文是培养和积淀学生语言素质、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宝库。现状分析:翻开新教材,大量的古诗词映入眼帘。编写者的意图不言而喻,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底蕴。然而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想让他们喜欢古诗文谈何容易。一段时间以来,古诗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枯燥乏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还是“讲以贯之”,学生“背以贯之”。面对这样的状况,复华校语文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还蕴含着我国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文化,对古诗文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必要途径。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古诗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已经成为高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这种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古诗文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古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古诗文代代承递,精深的汉语汉文借古诗文光大发扬。中华古诗文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永恒的亮点。古诗文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古诗文学习的价值。"从语文教育自身来看,古诗文选本一直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古诗文对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情感体验以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19-124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正在不断消解和重构。学校教育因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方式,成为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场。但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如何处理好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二元关系成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李郦 《现代教学》2015,(Z1):90-91
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一说到古诗文教学,学生就会觉得头疼。这其实是一件让教育非常尴尬的事情。其实,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美",体悟"美",享受"美",但是随着教育实践导向的日益功利化,学之"美"变成了学之"苦"。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树根立魂"说起来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是足以塑造起一代强健勇毅的中国人,而不是成为随波逐流垮掉的一代。民族精神是美的,生命是美的,但是究竟美是什么?恐怕很难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但是,对于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