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风》2017,(1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对网络安全的攻击有很多种方式,为了更好地的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就需要结合网络中的报警数据对其进行因果分析,识别出攻击的意图与当前的攻击阶段,本文主要阐述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础,然后找到网络安全隐患的问题,针对主机的漏洞与配置信息,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通过构建模型,根据攻击的次数、频率,对网络安全进行进一步的预测,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攻击的情况,对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的结果进行整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工控网络安全形式日趋严峻,伴随着攻击手段复杂化、信息安全威胁扩大化.相较于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出现改变了工控网络安全的现状.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够及时发现在网络监视、紧急情况响应和网络安全预测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威胁.同时,它还可以针对现有状况进行正确评估,判断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预判一段时间内的网络状况.网络作为信息时代大数据不断积累的产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本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特点及趋势,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网安全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领域,文章针对电力内网安全评估问题构建了以漏洞为评估对象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利用D—s证据理论对网络信息进行融合,获得漏洞的评估结果,以漏洞一服务一主机一网络为对象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模拟试验表明,经过信息融合获得的漏洞信息能够对电力内网的安全态势评估提供很好的支持,有效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在云计算环境下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决定了云数据计算和存储的准确有效运行。传统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采用灰阶模型人工免疫预测方法,需要给出当前和过去的安全态势值,网络安全管理被动。提出一种引入自适应转发控制策略的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算法,建立层次化网络安全模型,计算网络安全态势值,引入转发控制机制,控制不同节点传输性能和不同网络环境下的转发条件,求得相邻节点的网络威胁指数,并进行人工免疫进化,得到安全态势预测回归方程,实现安全态势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预测,能准确预测出攻击强度和安全态势值,预测精度提高,自适应性和实时性能较好,在云计算下大规模网络安全防御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安全态势预知的预警技术可以通过监控和识别网络上的入侵行为,并对发生入侵后造成的后果进行预测和估计,便于对入侵行为采取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效能。将从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预警系统态势感知器的感知方法分析入手,提出基于网络安全态势图的态势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必备之品。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还促进了全球性的信息互联互通,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重点,基于网络安全的解决方式进行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已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保证网络安全的主要方法。通过对网络安全感知体系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模型与预测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网络安全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玲 《科技通报》2012,28(8):107-109,113
针对当前预测模型只能对过去和现在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分析,不能对将来网络安全态势进行预测的缺陷,提出了预见式关联规则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当前和过去的数据对事物进行一定程度地预测,通过将其应用到网络财务系统中,并且采用小区域聚类的方法对关联规则进行一定程度地约束。通过仿真对预测方法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方法能够准确反映网络财务系统安全形势的变化趋势,提高了系统的预测精度,相对于传统预测方法,更适用于现实的网络财务系统环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各种主要网络安全技术,提出校园网络的安全策略,构建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校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刚毅 《科教文汇》2013,(13):99-99,103
通过分析各种主要网络安全技术,提出校园网络的安全策略,构建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校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1)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计算机引入日常工作中。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具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也引发许多新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行网络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现已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将对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高校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2)
介绍了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然后分别对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及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对网络安全管理员预防网络攻击、维护网络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网络态势感知技术的攻击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模拟网络攻击入侵增量和攻击传播的可能性,衡量了未来的网络安全状态。考虑到防御者的安全防御态势因素,通过构建动态贝叶斯图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感知预测,结合分析检测到的攻击预警事件,实现了对网络内后续可能出现的攻击行为的检测。采用真实的CVE漏洞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网络内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已经迅速普及,网络己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安全,关系到公众的各种利益甚至是国家的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受到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多方面的威胁,人们不断研究寻找各种方法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现代网络信息所面对的主要安全威胁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应对威胁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安全分为两大范畴,分别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指信息的传播载体网络部分的安全实施,包括网络硬件方面,主要是硬件、操作系统、各种软件等等。信息安全主要指包容信息本身的数据的安全,在对各种攻击的情况下能确保不会遭到更改、破坏、泄露等等。  相似文献   

15.
谈燕花 《大众科技》2006,(7):104-105,95
随着网络信息量的迅猛增长,网络攻击方式的不断翻新,为了满足用户各种复杂应用的要求,保证网络安全,作为对防火墙技术必要补充的入侵检测技术就显得愈加重要.文章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研究与系统构建进行了阐述,根据入侵检测系统通用模型来构建SNORT/IDS系统.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别从网络安全概念,风险漏洞,行业安全技术应用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让相关从业人员对网络安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普通Kalman算法在网络安全态势预测中对初始数据的依赖性较高,且预测精度不够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K算法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选出影响网络安全态势的关键因素,然后结合关键因素建立网络安全态势的多元关系模型,最后选用KDD-cup99的部分数据作为实验数据源对改进算法进行实例仿真。结果表明,G-K算法能够快速跟踪网络安全态势的变化趋势,预测精度优于普通Kalman算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成为越来越普及,给我们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也面临着严竣的挑战,木马、黑客、病毒等都在危及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所以为了有效的维护广大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利益,需要针对各种网络信息安全威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文中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涵义入手,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威胁,并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凡静  李娜 《科技通报》2023,(6):35-39
多节点网络产生的数据量巨大,无法保证评估结果精准。本文提出基于并行约简的多节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提取多节点网络安全态势因素,构建基于并行约简的评估模型,剔除冗余属性,获取信息融合后的网络攻击模式。根据信息融合进程,将全部数据分配到各个并行处理的进程中,计算初始化局部约简集、核心属性集的安全态势评估指数。结合主机节点的安全状态和权重,融合多个节点态势。从热源节点出发,构建最简攻击图,计算安全事件关联度函数,判断攻击事件是否安全。累计每次攻击主机节点的影响,计算安全态势值,评估多节点网络安全态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预期评估结果存在0.02的最大误差,具有精准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云计算网络下的安全等级评估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和粗糙集数据挖掘的云计算网络下安全等级评估算法,实现对云计算和云存储的安全综合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采用该安全等级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数据监测和挖掘能力,有效实现对云计算网络的危险数据和病毒检测,性能较好,保证了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