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选取四川盆地1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近40年来四川盆地气温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平均气温来看,三种气温的年平均值,四川盆地都以增温的趋势为主,增幅分别是0.027℃/10a、0.007℃/10a和0.036℃/10a,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最高气温.(2)在20世纪60、70年代气温逐渐降低,80年代是气温的低值区,80年代后期气温逐渐升高,90年代升温明显;而降水60、70年代降水量较多,但已经出现了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减少.(3)从季平均气温来看,春夏季三种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季平均气温的下降幅度最大为-0.08℃/10a;秋冬季三种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最大为0.15℃/10a.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是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再度受到重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本文从托幼机构教育、教学法研究、文化适宜性等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西方学前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进展、变化及其原因,并对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近41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20个气象站1961-2001年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近41年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但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是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探讨了加拿大多元文化对创意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将加拿大创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归结为四个历史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创意城市的规划与起步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创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创意经济的崛起阶段、21世纪初期创意城市的最终形成阶段,总结了加拿大创意城市建设的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4,(4):10-14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30年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场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恢复与重建期(1978年-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生产者共同体形成雏形,生产制度得到初步形构,知识生产开始复苏并体现出初始水平;发展与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知识生产者共同体成形,生产制度得到完善,知识生产表现出应用研究活跃、理论研究滞后的特征;觉醒与反思期(2000年至今),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再生产制度最终形成,反思性知识生产制度得以建立,研究领域得到垦拓,包括元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开始勃兴.  相似文献   

8.
80、90年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发生了如下变化:就区域研究而言,已经迈出多元化的步伐,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比较教育的研究视野;就问题研究而言,80年代较多关注基础教育,90年代则较多涉及高等教育;对于自身学科建设的关注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1961-2006年福建省64个气象观测站整编的气温资料,通过趋势分析、EOF分解、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和天气学方法,研究了福建省气温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为:全省年平均气温和1、4、7、10月份平均气温均呈增暖趋势.其中年平均和1月份气温增暖最为明显,表现为全省性的增暖,趋势系数分别达到了0.547和0.396;其次是10月,趋势系数为O.277;而4月、7月气温仅呈略增长趋势.同时,还研究了年平均气温和1、4、7、10月份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温室气体效应的增加,全球气温将进一步升高,这对青藏铁路冻土的稳定性提出了巨大挑战.专家预计,未来50年,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但变暖的速度将明显比上世纪90年代减缓,变暖幅度在0.5℃左右,与1971-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相比,增温幅度在1.0℃以内.气候变化对多年冻土有较大的影响.未来50年气温升高1℃,多年冻土地带的空间分布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少部分多年冻土将退化为季节冻土,季节冻土区面积比例将增加1.7%.研究人员通过室内模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气温在升高1℃的情况下,目前设计的路基没有变形,路基稳定性较好,设计方案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nn-Kendall法的酒泉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酒泉市所属6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酒泉市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近50年来,酒泉市年平均气温和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变,酒泉市东部的突变年份早于西部的突变年份;酒泉市年降水量呈微弱增长趋势,酒泉市东部的增长幅度略小于西部.这表明气候突变在酒泉市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体现,突变时间不同步.  相似文献   

12.
梅州市近50年来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3年~2006年梅州市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梅州市近50年来气温、降水和风等气候指标的特征与变化。分析表明:梅州市多年平均气温为21.3℃;冬季气温变异系数大,温度变化幅度大,稳定性差;全年温差小,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差小于加℃,热量资源丰富,全年积温>760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6.2 mm.,年降水变差系数较小,尤其春夏季降水相对集中而稳定;梅州降水以中雨和大雨为主。暴雨和特大暴雨比例不多。仅占4.82%。季风特征明显,风速小,多年平均风速为0.96m/s,大风天气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6-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和湘中丘陵区各三个站点4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1956年以来两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年变化来看,两地区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洞庭湖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性检验,而湘中丘陵区只是一种随机振动;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两地区气温都呈下降趋势,但湘中丘陵区变化幅度大于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铜仁市6个气象站1970年~2010年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法、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对铜仁市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2010年铜仁市的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德江站增幅最高,松桃站增幅最低;通过Mann-Kendall分析,近40年铜仁市年平均气温出现突变,显著突变点在1998年。  相似文献   

15.
Focusing on data and policies from England, trends in educational disadvantage by area are traced from the late 1960s when the first pilot project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UK, to the present. The origins of these developments and the subsequent rises and falls of such area-based policies in England are reviewed. Specially collected data for the pilot areas from the 1960s and national data for England from 2000 are used to draw out some striking patterns of changes over the period. Though many of the areas remain highly disadvantaged, educational measures at age 16 and at entry to higher education (HE) indicate some important changes. Thus the settled, white working-class pilot area in the 1960s with just below average results had fallen back very substantially by 2013, particularly in entry to HE. By contrast the newly settled Asian immigrant area in Birmingham wher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was exceptionally poor in the 1960s had moved above average despite remaining highly disadvantaged.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results since 2000 using local area data showed that these trends were widespread across England. Disadvantaged ‘multicultural urban areas’ were doing markedly better than the disadvantaged white working-class urban areas, where in many cases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d closed. This was especially marked at entry to HE where multicultural areas had rates close to the national average of 40% while white working-class urban areas had rates of entry to HE of between 10% and 15% of the age group and this gap has widen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hese trends are likely to be the source of major resentment, with one group finding itself increasingly excluded from higher leve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other failing to find opportunities that match their expectations once they leav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1—2015年贵州省中西部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等研究了贵州省中西部地区初、终霜及霜期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贵州省中西部地区霜的变化大致呈初霜延迟、终霜提前、霜期缩短趋势。各站点初、终霜及霜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性,各站点初霜日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正相关,终霜日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负相关,霜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负相关,且部分地区相关性显著。初霜变化时间尺度存在周期震荡中心为28a,终霜变化无明显震荡周期,霜期变化时间周期震荡中心为13a。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算法,计算了全国31个省区市2005到201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是1.60%;贡献率最高的西藏达到了6.25%,贡献率最低的青海只有0.10%;就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8%,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大约都在1%,而西部地区是1.43%。本文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8.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惠州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分析了1967 - 2006年惠州市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惠州市降水较多但年际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