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与民族的密不可分决定了文化选择对民族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基诺族民居是其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现代变迁鲜明地展现了基诺族文化选择的特点。基诺族的文化选择集中表现为对现代文化的认同和追求,对传统文化的有限自觉与建构。基诺族的文化选择,是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重要体现,也是基诺族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但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出入。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立德育人,既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基诺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后被确认的少数民族,由于其民族文化、习俗及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基诺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教育的差异性。教育原则之一是因材施教。鉴于此,以基诺乡民族小学为例,探究加强基诺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一种后现代的"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更高级文明形态,代表着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民族文化蕴含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根源,传承、升华、创新民族特质,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而"故事"纪录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生长历程,是母语最为"精灵"的"孩子",极具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追寻一个民族的"故事"就能敏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记录着民族的情感经验,潜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搏动着民族的思维脉络.语言文字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凝聚沉淀和氤氲化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折射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想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改革深入下去,抓住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母语教育的特色,必须深切把握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诺民族是一个仅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没有文献典籍,社会发育程度及生产力发展相对较低的民族,因此就使得基诺族传统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是基诺族社会个体成员的音乐行为,而且也是社会集体的、民族的、类的音乐活动,一代又一代的基诺人通过对自身传统音乐体系的口耳相传,来使自身在长期狩猎、采集、农耕、建筑、宗教、丧葬、婚姻甚至爱情等实体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得以顺利传递、延续,为生活在基诺族传统社会中的人们,提供应对环境改变的心理依托及独特的创造力,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与审美取向,反映与表达了基诺族对自身、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认识过程与状态。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本民族文化唯有"知"然后方能"知不足"。民族文化认同是"知"的前提,只有在对民族文化具有充分的认同基础上,才能把握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做到充分的"知",并在现代化的多元文化语境下"知不足",同时从发展的角度,积极寻求民族文化的发展途径,强化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促进民族文化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人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他们饮用的酒大多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而成的。在酿制的过程中,通常要加锁梅叶等植物,酿出的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据说有健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存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基诺族社会中存在许多同氏族恋人——“巴什”。为了种族的繁衍,基诺社会形成了“同氏族禁止成婚”的习惯法,由此导致许多巴什悲情。大量的巴什情歌反映的正是这种悲情。通过对巴什情歌的考察,可以看到,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面前,在情与“法”的较量中,在生存与死亡的张力之间,基诺族巴什们选择的是守望生命守望爱,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方式,凸显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是个多民族、多语种的边疆地区,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十几种少数民族。其中,傣族的人口最多,占全州总人口的1/3,是西双版纳州的主体民族。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和风格,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服饰文化特色。同时,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纹样无论是装饰部位、装饰手法还是装饰风格、题材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比较发现,传统畲族和惠安女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凤鸟纹样、蝴蝶文样的文化内涵和装饰造型的吉祥寓意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畲族服饰的特点,尤其对"凤凰装"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通过对畲族传统服饰现状的探讨,认为畲族传统服饰应借鉴现代服饰的某些因素,以使畲族服饰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畲族服饰对弘扬中华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努力并成功开掘回族文化心理的长篇小说。本文拟采取文化人类学关于族群认同的理论概念,从语言文字、饮食习俗、建筑服饰、婚丧仪式、节日以及心理结构六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文中高扬的回族自觉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深刻的历史记忆,揭示回族作为一个散居群体能够在中华大地顽强生存并壮大的内在驱动力。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回族族群认同的高扬对其他族群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昭示与启迪。尽管如此,其未来的健康成长距离文化自觉还有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由于受民族性格、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农业发展水平、酿酒技术、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咂酒作为少数民族酒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西南几个少数民族,尤其是羌族为例,简要介绍了咂酒的起源、制作、饮用习俗,分析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从款式特点、配饰等方面介绍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构成及特色,从朝鲜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民族历史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分析朝鲜族民族服饰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民族服饰色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在组合服饰色彩的形式要素和意义要素时,有着不同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这种内在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异族的文化标志之一,也是他们在文化、心理上进行认同的“乡音”。服饰颜色是一个民族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射,通过色彩来激发人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来表达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文章从畲族传统服饰的颜色——青、蓝色来解读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苗族侗族的文化绚丽多姿,尤其苗族服饰更是异彩纷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分析广西融水、三江地区的苗族侗族服饰刺绣文化存在的趋同与存异现象,通过服装上图腾图案及其他故事场景、人物图案的比较①,探析苗族与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民族性格对其刺绣文化的竞生共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是一个动态多维度的结构体系,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文化环境与内部族群认同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搭建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测定模型解析这一动态系统。研究发现:旅游情景下的族群文化变迁是影响族群认同的重要考量因素,外来文化交互作用于本土族群文化在旅游社区中形成的旅游文化在族群认同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以大理双廊旅游发展中族群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为例,发现急速发展的旅游业正通过经济、文化的形式改变着本土族群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9.
珞巴族所处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在色彩的运用上,珞巴人服饰喜黑、尚红,同时以丰富的色彩作为镶边点缀与装饰,体现其自然崇拜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念。在服饰材料的选用上,喜用野生植物纤维与兽皮材料是其重要特征。佩饰设计源于灵物崇拜,服饰款式造型粗犷而神秘。服饰线条优美而含蓄。珞巴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尽在其服饰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