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以教育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我们在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开展了以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中心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的基本路径;构建了以社区教育为中心,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依托政府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当地教育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国先秦地域文化的研究可谓百舸争流,百芳争艳。以山东淄博为中心的齐文化研究、以山东曲阜为中心的鲁文化研究、以陕西为中心的秦文化研究、以两湖为中心的楚文化研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三晋文化研究、以京津为中心的燕文化研究、以江浙为中心的吴越文化研究等等,崛然而起,在研究成果方面,如《齐文化丛书》、《中国儒学史》、《秦文化论丛》、《楚学文库》、《晋国史》、《赵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国先秦地域文化的研究可谓百舸争流,百芳争艳.以山东淄博为中心的齐文化研究、以山东曲阜为中心的鲁文化研究、以陕西为中心的秦文化研究、以两湖为中心的楚文化研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三晋文化研究、以京津为中心的燕文化研究、以江浙为中心的吴越文化研究等等,崛然而起,在研究成果方面,如<齐文化丛书>、<中国儒学史>、<秦文化论丛>、<楚学文库>、<晋国史>、<赵国史稿>、<赵文化研究>、<燕国史>、<吴越文化论丛>等大型系列集成或重要的学术著作先后问世.这些著作的研究角度基本上都框定在某个地域文化圈子里边.由邱文山、张玉书、张杰、于孔宝合著的<齐文化与先秦地域文化>(2003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独辟蹊径,从横向比较的角度把齐文化与其他重要地域文化放在了同一平台上进行研究,开辟了地域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为先秦各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课堂文化扩散与交流:形式、原则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文化扩散与交流一般形成两种中心:以教师文化为中心和以学生群体文化为中心.其缺点是路径单一,忽略了课堂文化的多元生成.由此需将交互性、生态性与协调性作为其基本原则,发挥教师的文化引领作用、确立课堂文化的双向理解范式、以课程文化协调课堂的多元文化型式,并将合作文化作为交流的基准.  相似文献   

5.
文化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的课堂,是以以人为中心代替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我们创建文化课堂,要立足区域实际,着眼学生发展,将提升课堂教学价值作为追求,使课堂体现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一、文化课堂,是教育改革路径的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6.
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范畴,大古时期以尚诚为质,原始公社时期以尚公为质,奴隶社会时期以王权为质。这种以神权为中心的礼文化,反映了中华礼文化的发生和早期演变过程。由孔子奠基的以人文为质的礼文化,扬弃了传统礼文化中荒诞无稽的神权思想,承继了尚诚、尚公的合理因素,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礼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是2006年4月经四川省教厅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11月升格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总体目标和任务是省教厅提出的“开展李白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努力建成我省乃至全国李白文化研究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应用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李白文化研究中心以四川I江油李白故里特有的文化环境为基础,以挂靠绵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为建设模式,以科研教学一体化为运作模式。中心凭借这三大支撑,逐步形成了以唐宋文学研究和李白故里文献(文化)资源整理与保护为核心的“一线二维”立体式李白文化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的发展使得视觉文化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主流的思考命题。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界定,其范畴是指以视觉图像为中心,以语言文字为辅助的现代文化。它脱离了以语言文字为中心、注重逻辑的理性主义,是一种倾向于感性主义的现代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课堂文化视为课堂教学中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按照课堂文化主体的类别,课堂文化扩散与交流一般形成两种中心:以教师文化为中心和以学生群体文化为中心。目前的课堂文化扩散形式的缺点主要是缺乏交流、路径单一,忽略了课堂文化的多元聚合性。教师作为课堂文化创建的中坚力量,必须关注自己与学生的发展,重视课堂文化理念,努力实现课堂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在评述以科学为中心的“第三种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第三极文化”基础上,从文理跨学科的视角,提出了以科学与人文互补为中心的新文化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