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连市第十六中学是大连市首所涉外完全中学,学校本着“立足民族文化,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人本和谐、服务发展”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凸显经典外语特色,打造优质外语品牌的办学特色。在学生的培养上,学校重点在“品”字上下工夫,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彰显学校特色、教师特点、学生特长的课程,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实现多样化办学的推手,是"办什么样学校,造就什么样教师,培养什么样学生"的助手,是实施自主办学的抓手。解放小学"‘真爱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于2012年2月在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以下是我校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3.
《辽宁教育》2007,(7):F0003-F0003
近年来,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以“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为办学宗旨,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特色发展之路——他们从初一开始向全体学生开设英语和日语课,连续6年荣获大连市“佳能杯”日语演讲比赛金奖;他们大力开展足球、篮球运动,先后向国家、省和市输送运动员近百名;他们持久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其学生萨克斯演奏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比赛佳绩,并出国演出;  相似文献   

4.
特色课程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能体现办学特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特色校本课程被更多地提及。开发特色课程是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学校若要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校长明晰教育哲学、学校组织结构民主开放、教师素质提高与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要加强资源意识,选择合适的路径,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1.分析校本地理课程的实施环境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影响校本地理课程开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校本地理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教学特长,实施体现区域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长的校本地理课程,以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珠海市某中学坐落于素有“珠江门户”之称的珠江出口地区最高峰——黄杨山脚,  相似文献   

6.
文延红 《辽宁教育》2014,(10):43-44
正奥林小学在打造以"体验中发展,快乐中成长"为目标的体验教育办学特色中,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内涵发展的体验教育特色之路,通过体验式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一、立足实际,满足需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奥林小学建校十年,它的前身是一所村办小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区域中心商务区这样的地域快速发展变化,学校也从几间平  相似文献   

7.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并科学评估学生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形成办学特色。让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过程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晓霞 《教师》2013,(28):127-127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发手段,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一、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特长的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来开发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参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课程清单,从中圈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坚持学习下去,形成特长。在此环境下,学生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既可以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学什么,…  相似文献   

10.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本文拟就校本课程建设的热行动谈谈笔者的一些冷思考。校本课程建设的热行动热行动之一:师生两方着手校本课程建设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着手,以校本培训与教研、课程开发、学分管理为切入口;二是从学生着手,以课程选择和评价为切入口,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校本培训与教研是我们落实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让每位教师了解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校本课程建设对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切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大连市甘井子区奥林小学坐落于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华路,始建于2004年9月,占地面积1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98平方米,现有学生1257人,教学班24个,教师49人。奥林小学秉承"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的办学理念,实施"办学质量为基础,特色创建为手段,社会公认为标志"的发展策略,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为主线,坚持"德育兴校、科研兴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着力打造"体验中发展,快乐中成长"为目标的"体验教育"特色,形成了"修德、启智、益美、求真"的校园文化。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辽宁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辽宁省校本课程示范学校、大连市体育艺术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历“情境分析——确定内容——教师申报——编制纲要——学校审定——学生选课——排定课表——走班开课——学分管理——课程考核——成果展示——总结提高”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处理好独立与合作、校本课程与“编教材”及“搞活动”、教师开课和学生选课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雪要补充。校本课程开发应当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基于明确的开发目标,遵循广博性等开发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依据学校办学目标与培齐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尊堆教师与学生时校本课程开发的选择权,发挥教师个体的专业特长.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课程评估,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办学特色形成和学生个性培养的保证和体现,这就需要提高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适切性。进一步开发农村校本课程,要与服务"三农"、促进学生发展和切合教师专业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大连市第八十中学始建于1978年,2003年成立亿达分部,2012年新华小学与附小合并,现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现有学生3437人,教职工214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53人、市区品牌教师12人。学校环境幽雅,设施一流,教师业务精湛、师资力量雄厚。"和而不同泰而不骄"是八十中学的力学理念,"生命教育"是八十中学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金琪 《中学教育》2009,(6):57-60,46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必须以学校教育哲学为指导,精心构建序列化内容,设计多渠道的渗透途径,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特色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是办学质量和品位提升的必由之路。特色建设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在每所学校具体条件下,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实践证明,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回顾我校走过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历程,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校本课程彰显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学校和校本课程一起提升。如何抓好校本课程,更好的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结合我的实践和学习,谈一下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开发能够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辽宁教育》2014,(2):F0002-F0002,F0003,F0004
大连市第八十中学始建于1978年,2003年成立亿达分部,2012年新华小学与附小合并,现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现有学生3437人,教职工214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53人、市区品牌教师12人。学校环境幽雅,设施一流,教师业务精湛,师资力量雄厚。“和而不同泰而不骄”是八十中学的办学理念,“生命教育”是八十中学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确定发展方向,可以逐步形成特色。同时,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和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从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理想发展愿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理想办学特色;落实校本课程,收获特色快乐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