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5,(7):25-29
斯妤,女,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二十多部。代表作有散文集《斯妤散文精选》、《两种生活》,小说集《出售哈欠的女人》,长篇小说《竖琴的影子》等。1993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同年10月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并曾获国内多种散文奖。其散文既先锋又典雅,既绮丽又深情,小说则奇谲诡异,灵动饱满,熔沉重与幽默,悲剧与荒诞,现实与幻想为一炉,令人耳目一新,深受青年读者和知识女性欢迎,并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介绍到国外。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百科》2014,(7):27-30
朱惠莲,笔名墨十七。90后文学爱好者、写作者,毕业于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曾获全国“我是90后”大型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全国“冰心杯”作文大赛铜奖。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中学生百科》《美文》《青春风》等杂志。  相似文献   

3.
史传散文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分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文化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鸿门宴》为史传散文的代表,以聚焦于“言”,深读语言内涵;着眼于“文”,理清史文关系;立足于“人”,解析灵魂人物为主,探究史传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引领学生深度挖掘史传散文中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在读、品、鉴的过程,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古代文化散文在全国各地高考卷中频频出现,为方便同学们备考,我们推出这期“古代文化散文”专号,将《孟子》《墨子》《荀子》等十余部文化经典中的近四十个精彩选段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李思雨,女,1996年3月生。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浙江省第三届“少年文学之星”候选人,先后获全国小学生作文六赛国家级特等奖、省特等奖多次,小说散文卷《仰望星空》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鉴赏》2010,(7):12-15,107
鲁先圣,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国散文和散文诗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担任着全国二十多家省级以上报刊的专栏作家,是《读者》杂志全国百位签约作家之一。先后出版《苍茫人生》、《智者的幸福》、《原上树》等个人专著散文集;与人合著《心灵的独白》、《爱是条温暖的河》、《面包和鱼的奇迹》、《站在高岗上》等散文集。散文作品入选数百种散文选本与年鉴,作品获省级以上文学奖三十余次.  相似文献   

7.
综观近几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主观性阅读题,会惊奇地发现众多现当代名家散文已被搬上了高考的舞台。从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的闻一多先生的散文《兽·人·鬼》,2002年的林菲的散文《话说知音》,2003年的柯灵散文《乡土情结》,到2004年、2005年可说是遍地开花了,2004年如:福建卷朱湘的《书》,天津卷刘心武的《春从心出》,青海卷石评梅的《痛哭和珍》,湖南卷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桂琼藏陕蒙全国卷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吉云黑川全国卷孙犁的《老家》,晋冀豫安徽全国卷茅盾的《大地山河》。2005年如:全国卷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福建卷冯骥…  相似文献   

8.
《散文文体论》是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剑晖教授的散文评论与研究论文集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 0 0 2年 9月正式出版发行。它是作者近 2 0年散文研究的心血 ,因为他把散文研究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生命形式。80年代初 ,陈剑晖以《秦牧散文的艺术独特性》、《岭南散文风格初探》在《文学评论》发表后 ,相继写了关于黄秋耘、陈残云、紫风、岑桑、苏晨、沈仁康、万振林等作家的 10余篇散文评论 ,为文坛所关注。结集成本书的第二辑“岭南散文论”。 90年代以来 ,他一方面继续散文作家评论 ,论列了梦莉、司马攻、黑孩、戴少华、杨牧、李黎…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9,(7):50-53,109
查一路:安徽作家,《读者》等知名杂志签约作家、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小品文、随笔类作品。在《散文》、《读者》、《杂文月刊》、《中国青年》、《人民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上发表、刊载的作品迭两千余篇。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电视散文栏目中播出。  相似文献   

10.
周永蔚 《新读写》2008,(1):48-48
先秦的诸子散文,一般都是以“姓十子”来命名的:老聃的《老子》、墨翟的《墨子》、庄周的《庄子》、苟况的《苟子》、列御寇的《列子》等。当然,也有直接采用姓名来命名的。比如,唐代的“宫廷文人”沈俭期,就留下《沈俭期集》;明末夏完淳的《夏完淳集》等。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10,(7):70-73,110,111
马国福,男,1978年生于青海省乐都县,现居江苏海安。江苏省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社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中华版权保护中心签约作家、龙源期刊网专栏作家。迄今发表诗歌、散文近百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诗刊》、《黄河文学》、《雨花》、《中国青年》、《散文选刊》、《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出版有散文集《赢自己一把》、《成功彼岸的灯火》、《给心灵取暖》等。个人简介和散文被2006年2月28日CCTV—10“子午书简”栏目播出。作品以清新、隽永、励志、温情的卷首语、散文随笔见长,深受青少年欢迎.许多被选为中高考阅读文试题。  相似文献   

12.
逯新君 《阅读与鉴赏》2007,(5):52-53,47
《故乡的榕树》是香港作家黄河浪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曾被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文坛散文批评滞后,60年代余光中的《剪掉散文的辫子》打破沉闷空气,成为散文改革的宣言书,倡导现代散文的新范本: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提倡以“感性”与“知性”相济做为散文审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简女贞本名简敏女贞,1961年生,台湾宜兰县人,台大中文系毕业,曾任《联合文学》主编,创办大雁出版社,现专事写作。曾获台湾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国家文艺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作品以散文为主,著有散文集《水问》《私房书》《只缘身在此山中》《浮在空中的鱼群》《月娘照眠床》《七个季节》《梦游书》《顽童小番茄》等十余种,人称具有“奇侠”风骨的女性作家,被誉为“台湾女性文学天宇上升起的散文新星”“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余光中语)。作为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之一,她经历了现代派…  相似文献   

15.
陆精康 《现代语文》2005,(11):24-25
刘熙载《艺概·文概》称道《孟子》的论辩“析义至精”而“用法至密”。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是《孟子》散文的显著特色。孟子一生周游列国,自述“余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其时,“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故“夫子好辩”(《滕文公下》)。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敏捷的思维,加上时代风气的熏染,造就了这位论辩奇才。《孟子》散文论辩艺术关涉到逻辑、语言、风格、个性等方面。本文结合教材内容,从方法论这一角度对《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略作分析。一、从容陈辞,引人入彀(gu)《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齐宣王问霸道…  相似文献   

16.
十余年来 ,青年学者黄科安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研究 ,曾著有《2 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论》。近期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专著《现代散文的建构与阐释》。这本30余万字的论著延续了作者平实、中和、感性的研究风格 ,同时也不难看出新理论新方法带来的开放视野。第一编“理论话语建构”和第四编的“文类考察” ,显示了一种宏观建构的企图和理论思维的敏感颖悟力 ;而“文化类型剖析”和“散文诗学研究”两编 ,对诸散文大家的个论则体现了作者扎实、沉潜的书写个性和真诚、素朴的言说方式。孙玉石先生在本书的序文里指出 ,“散文批评不再是一种单纯…  相似文献   

17.
林清玄,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桃花心木》《在云上》等。因其作品中蕴含禅理佛意、文笔清新雅致著称,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07,(7C):44-44
贾平凹,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杨梅 《文教资料》2010,(15):48-50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的“教学软伤”说明“如果不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那些所倡导的‘理念’,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很大程度上就会虚脱”。有效创生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路,一是“交换角色.揣摩学情”——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起点;二是深度解读,悟化内涵——创生散文“教什么”的基石;三是体验情感,关注反思——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路径;四是调控课堂。有效生成——创生散文“教什么”酌活力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的自传体散文《我与地坛》近年来一直备受推崇,这是一篇“至性”的美文。从1999年入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专科)篇目,到2001年作为“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材”课文,说明其内在思想价值正在被人们所发现,也说明它在正在形成的当代人文价值观念中逐渐凸现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