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环节刺激的积极反映。如果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巧用期待,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安排如下练习:幻灯出示如下图:(1)阴影部分是什么图形?空白部分是什么图形?(2)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整体图形的面积÷2)(3)为什么要“÷2”?这两个梯形面积一样吗?(师生演示:抽拉旋转空白梯形,使两个梯形完全重台)以上练习抓住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是础,暗存着“用长方形(或…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就“长方形的周长”练习课的一道开放题先后进行了两次试教,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案例一:在长方形周长的练习课中,教师出示习题:你能画出周长是18厘米的长方形吗?同学们在练习纸上自己试着做一做。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思维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出示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塑料片、圆形铁片、长方形纸片,提问:要想测出另一大长方形纸的面积,用哪一种图形做标准合适呢?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到:(1)只有摆满长方形纸,才能测出它的面积。(2)利用圆形铁片…  相似文献   

4.
引导幼儿认识事物的特征,告诉孩子正确的概念是幼儿教师教学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幼儿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法,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教法,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如通过动手操作、拼图游戏等方法指导幼儿认识平面图形时,有位教师让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叠成长方形、三角形。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所限,大多数孩子对折成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于是教师作出结论:一个正方形可以分为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这样的结论,表面上看没有错误,但实际上却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得出片面…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区别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创设了“信封拉纸”的情境。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然后神秘地问学生:“藏在信封里的信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此时,教室里像砸开了的锅一样,长方形、正方形的呼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拉出信纸,学生看着教师拉出的是长方形纸,猜对的学生鼓掌叫好,猜错的学生要求教师再来一次。此时,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作出判断。教师第二次拉出的是正方形信纸,第二次的场景比上次更热烈,这次猜对的学生激动着从座位上跳起来,并高喊着“耶、耶”。此情此景。让激师感受到学生的天真与热情。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所谓猜想是指人们依据已有的材料或知识经验进行估计、推测,并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猜想,就有创新的萌芽。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猜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新奇的猜想才可能出现。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教师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让学生操作后反馈,有多种折法,教师肯定后提问:“还有其他折法吗?”学生们都回答:“没有。”教师微笑着举起一张学生折过的长方形纸,上面折过的4道折痕清晰可见,教师让学生们观察这4道折痕,很快一名学生举手说:“这4道折痕都相交在中间一点。”其他同学也点头赞同,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趁机启发:“大家有什么猜想吗?”部分同学摆开...  相似文献   

7.
史息良  吕琴 《云南教育》2004,(31):11-12
数学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它强调学生要熟练掌握新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练习”存在比较保守和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学生思维路线与教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看到学生会解题,也就认为学生的数学学“好”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或价值也就实现了。用现代的教学理念衡量这样的“数学练习”,这无疑是一种较为封闭的学习行为。这样的学习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长此以往只会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也就谈不上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此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就“长方形的周长”练习课的一道开放题先后进行了两次试教,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案例一:在长方形周长的练习课中,教师出示习题:你能画出周长是18厘米的长方形吗?同学们在练习纸上自己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尝试)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很多学生跃跃欲试)生1:我画的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2厘米。生2:也可以是长5厘米,宽4厘米。生3:我画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1厘米。我流露出满意兴奋的神态,并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随后我用表格的形式把学生汇报的几种情况有顺序的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长与宽的和跟周长…  相似文献   

9.
<正>课前思考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在练习十八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三年级下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在练习十五又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前者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后者的编写意图是在对比中进一步加强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在同样的正方形中剪掉同样的小长方形,不管怎么剪,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一样的,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或出列示范时,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教师对此要进行否定,加以纠正。然而,教师的否定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错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教师的否定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现介绍10种简便实用的方法:1.开脱  相似文献   

11.
微格情境这节课学习《分数的认识》。张老师让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用对折法一次一次对折等分,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个是1/2、1/4、1/8、1/16……这个练习做完了,一个叫张平的男孩举手发问:“老师,要是把这长方形纸3等分、5等分、7等分、9等分,该怎么折呀?”张老师说:“3等分、5等分、7等分、9等分,用折纸法等分不准确,只能用尺子量。”“是吗?……”张平皱着双眉坐下了。张老师接着让学生们做第二个练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用对折法把圆2等分、4等分、8等分……学生们认真地操作着。张老师在桌间巡视,发现张…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探讨、敢于尝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设计了如下练习:甲乙两只小猴都从A点出发沿着箭头方向前进,如果它们的速度相同,哪只小猴先回到出发点。如图:  相似文献   

13.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5,(16):19-19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被学生发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先让学生用一把米尺去量出黑板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发现黑板长度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激起学生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数的渴望。又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为同桌两人准备2张长方形的白纸(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一张长4厘米,宽3厘米;  相似文献   

14.
一、设疑提问法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开端。完美成功的设疑提问,不仅能控制课堂秩序和气氛,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在教学《浮力》一节中,教师先出示两个乒乓球 (其中之一钻一小孔,装沙后用透明胶布封住 ),提问学生:将这两个乒乓球同时放入水中,它们是“浮”还是“沉” ?同学们脱口而出:“全都浮上来。”但教师将乒乓球同时投入水中时,却出现了一个浮一个沉的情形,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设置疑点,制造矛…  相似文献   

15.
一、新授课中重视培养思维的表象性教学中,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序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就可以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长方形的概念时,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桌面、黑板面、书本面等,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让学生数一数图形的边、角,量一量四条边,比一比四个角。通过分析、比较作出判断,进而综合、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抽象出长方形的本质属性:“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确形成长方形的初步概念,培养了思维的表象性。  二、练习中注重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第一册《三角形、圆的认识》(人教社出版)的教学目标是(1)知值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及名称,会辨认这两种图形(2)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达到这三项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宜准备以下教具:投影仪、灯片、五分币、红领巾、彩色小三角旗、圆钟面、圆镜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大小圆形纸(学生准备学具盒、剪刀、水彩笔、练习卡一张)。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程序展开:一、复习教师用幻灯出示草地和房子,对学生说:小白兔在圆圆的草…  相似文献   

17.
在学完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我设计了一节练习课。怎样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以上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呢?我选用了’一张长方形纸作为教具和学具,在引导学生操作与思考中来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课堂中能巧妙地设疑、显疑、激疑、释疑,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一、复习旧知──设疑“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将“疑”设在新;日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例题能顺利地进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课始就问:“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如果要围成一个长方形,你该挑哪些小棒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老师抓住旧知,找出例题的生长点,为例题的教学铺路架桥。二、尝试练习──显疑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19.
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指能从感性材料出发,全面认识问题,对数学结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透过表面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如:”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沿边剪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求剩下部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由于思维缺乏深刻性,部分学生解答时只考虑了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哲学家歌德曾风趣地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纸背面的话。“纸背面的话”就是指思维。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依据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的方式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和指导学生学习,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呆板的方法从事教学,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写去机械模仿,使学校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形成思维定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必须打破定式思维,培养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