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探究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某种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的探究兴趣,而这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逼的学习状态,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在人的心头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不断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引导自主探究 培养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 ,具有创新能力是这个时代人才的主要标志。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以下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也是儿童求知世界的起点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产生探究问题的愿望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不要一下子抛给学生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层层设疑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犹如剥丝解茧 ,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整理房间”这一课 ,老师在黑板上贴…  相似文献   

4.
现在认知心理学表明,问题情境是指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学习者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对疑难问题产生了迫切想要解决的心理状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它实际上是“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举隅几例.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相似文献   

6.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应树立几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教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树立几种意识.1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境意识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挖掘教材精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学到有用的数学.”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撑,情境的创设会使数学课堂更精彩,因为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知平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引入到情境中,其解决问题的心理运行机制也就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扩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谈一些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探究欲望.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并非一开始就能发现并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一、创设“问题情境”与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9.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及实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一节中提到:“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本文将体验式教学分为创设情境、体验情境以及超越情境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李冬秀 《成才之路》2010,(22):I0008-I0008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实践中,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中突。产生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亚萍 《成才之路》2009,(34):75-7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问题探究”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具体情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尝试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也就是通过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引领指导,使学生建构认知结构并运用所建认知结构,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以提高其学习、探究、创新与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具有创新与实践意义的地理教学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蒋卉 《湖北教育》2003,(21):46-47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这成了我们课改实验区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怎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结合《鸟的天堂》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长方体体积计算”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在有了问题亟待解决之时。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课堂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出如下浅述。一、创设悬…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设问题情境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利于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 ,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 ,激活自主探究的思维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 ,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 ,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 ,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 ,积…  相似文献   

18.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是新课程在地理教学上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质疑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热情,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考与想象,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教师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一、关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什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的出现,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很高,乌鲁木齐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为什么这两地都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如何解释这一切?这个“问题情境”所反映的地理事实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不一致,这就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从而激起探究的愿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精心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  相似文献   

19.
刘惠玲 《甘肃教育》2011,(16):36-36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体验学习的快乐呢?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并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做、去讲。 一、导入新课时,巧设教学情境,促进自主探究1.用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20.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中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 :1问题 :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 .2探究 :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讨论 :启发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4归纳总结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活动为基础的 ,如提问、讲解、复习……都只是从教师活动的角度去考虑 .这种教学的结构对学生的活动毫无反应 .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早就批评说 :它不能保证对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过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