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问题,近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激烈的争论。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受到民粹主义影响呢?有西方学认为,农村和农民是民粹派所依托的重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点上就已经被“民粹主义”所浸染,“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以来的民粹主义社会思潮既是时代环境的产物,也受到了俄国民粹派的较大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有渗透,具体表现为两种民粹主义面向:“以民为粹”的文学精神和“民之精粹”的精英意识,分别指涉创作理念和思想内蕴这两个文学维度,在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衔接与转向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下文学与文化环境的纠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迈斯纳在《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民粹主义观点》一文中,以俄国民粹主义为蓝本,列举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及毛泽东赞扬农民阶级的其他相关文章,认为民粹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意识潜流显现,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亲农”非“轻工”思想,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和群众教学相长关系的态度,以及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意识显现的阐述,为迈斯纳在文中的观点提出了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进程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过程,但并非全民受益的过程,极易在社会上产生“弱势群体”或“底层民众”以及相适应的社会思潮,其中民粹主义就是典型代表。作为民粹主义与网络技术衍化的产物,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出的草根性、非理性和批判性等行为,破坏现有民主秩序、颠覆传统与法治权威等,进而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纷扰。对此,我们需要通过标本兼治,在维护社会公正与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消除网络民粹主义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胡绳晚年,以民粹主义问题为切入点,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所作的再评价,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中具有借鉴价值。在批判民粹主义问题上,陈独秀与毛泽东可说是殊途同归。陈独秀运用“二次革命”论批判民粹主义,而毛泽东所凭借的则是新民主主义论。这两个理论虽有原则区别,但在与民粹主义划清界限的问题上却达成了共识。这是因为,二者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主张有间断的革命和最终的革命目标等方面,见解相似,结论相近。我们应从这一角度对陈之“二次革命”论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6.
列宁指出,所有民粹主义者固有的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俄国有可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他给民粹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它“是有关俄国可能发生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学说”。俄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史家尼·别尔嘉耶夫又说:“民粹主义是俄罗斯的特殊现象”,“民粹主义的思想只能存在于农民、农业国家中”。把这两个命题综合起来,就是只有在落后的农民国度中,才能有民粹主义这种特殊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在落后的农民国度发生这种现象呢?一、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俄国,民粹主义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的…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在国内理论界发生的“毛泽东和民粹主义问题的关系”的激烈争论至今还有余音,争论的议题值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深思。  相似文献   

8.
山东作家张炜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民粹主义倾向,体现在作家对“土地”、“人民”的深厚感情,城市/乡土文明的决绝对立,回归野地的生活理想,乡村生活的诗意“狂欢”诸方面。他文本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意义的多指向性和变异性,同时他小说中的民粹主义倾向还揉杂了山东儒家文化的多种质素,具有本土传统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为流行,产生了一股“到民间去”的道德冲动,在文学理论的倡导和创作上形成了一股平民主义风潮。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作为落后农民国度的特有现象,是俄国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俄国民粹主义的共同特征是信仰和崇尚“人民”,对资本主义怀有厌恶和恐惧,企图通过被理想化的农村公社,跳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是俄国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大跃进民歌运动毫无置疑的又是构成这种民粹主义的一大浪漫而神魔的重要内容。若从浅表的考察来看,这场空前(!)绝后(?)的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政治哲学动力、以几亿工农兵群众为创作主体的全民诗歌大批量生产的运动,似乎只能称作一种狂躁浪漫的精神闹剧;但从深层的考察来看,它就完全不能说是闹剧了,准确地说这个运动自始至终隐伏着民粹主义和新村主义的诗化哲学的魂灵。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全新理念,它不仅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而且必须树立全新的政治文化。因此,就要形成和谐的政治思维,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形成人们的政治常识,并认真区分“公意”和“众意”,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消除“民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些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伪装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大的民粹主义因素。本文试图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三个主要依据,并得出毛泽东思想中不存在民粹主义因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的第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在消费时代凸显成为文化意义上的概念。对其进行简单、合理、有效的梳理和阐释,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探讨在当今社会中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关系问题,以及精英主义在当下消费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双重夹击中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及其对大众文化、平民文化的领导权地位,是当前理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的提出直接与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相关。本文通过对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思想的分析 ,概括了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 ,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从农业公社出发提出的“跨越”设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民粹主义是时代产物,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应该深入到它的时代中去。启蒙思想、现实品格共同奠定俄国民粹主义的哲学倾向,俄国民粹主义者振聋发聩地喊出"到民间去"的政治口号,积极地评价这一历史思潮的背后应注意区分俄国民粹主义的两种区分及其相互演化的历史过程。只有深刻地对其哲学基础做出详实的判断,才能更清楚地表明俄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民粹主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标识,其构成远承中国传统的民本论思想,近受俄国民粹派运动的影响。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民粹主义不仅是革命实践中进行社会动员的情感元素,而且是文化建构中不断趋向大众、走向民间的思想资源。左翼知识分子在言说方式和言说姿态上呈示出了借重民间形式、靠拢民众情感、皈依乡土道德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又要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过程。在政治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完善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另一方面既要关注广大民众的意见,又要防止民粹主义倾向,将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