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进一步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备课即教师上课的准备工作,不能孤立而又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写教案。我们一贯倡导“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那么我们能否树立“大语文备课观”、“语文教师备课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等意识呢?当前语文教师的备课,“抄教案以应付检查”、“教案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等怪状随处可见。鉴于以上认识,我校自2000年春季开始,本着“要想教师有所为,应允许其有所不为”的观点,从改变语文教师的备课形式入手,为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绑”,对全体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行…  相似文献   

3.
“以文悟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单宾“师其道而求于文”.“以文悟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课的一个特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进行了探索,有下面几点体会。一、深入研究教材是基础要使文与道结合得好,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4.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于1993年开始进行“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1995年结题。在此基础上,1996年又承担了“九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的发...  相似文献   

5.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09,(11):2-2
三代人心底的语文记忆 “70后”、“80后”、“90后”三代人,有分属于自己的语文记忆。社会变迁、人们价值观的转变,映射于语文教科书中,语文教科书也因此成了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语文教科书的多次修改,如同所有人共同参与的探索实验。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寓教于“趣”、寓教于“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随机进行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5,(25):40-42
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因片面追求“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而丢失了语文本体,但因其有着“大语文教育观”的包装而变得堂而皇之。到底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无论是着眼于理念层面,还是侧重于操作层面,我们都有必要从哲学角度作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诗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一直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人们为此做了种种努力:“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贴近生活”的提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提出……来试图弥合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沟壑。可惜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当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概念被引入教育教学界时,语文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将回归“生活世界”当作解决旧问题的新药方。  相似文献   

10.
王白云 《现代教学》2007,(10):22-23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无处不在.所以“语文”无处不在。但“无处不在”只是关于语文“外延”的一种诗意的描述,语文无疑有其特定的“内涵”。那么,这个只属于“语文”自己、不为其他领域和学科“染指”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持续几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已经“冷场”了,但热闹过后似应有个沉淀,本文算一个不像样的答卷吧。  一、偏了语言学,应重视文学  多少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有意无意地躲避着文学,文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背着骂名。“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是流行于语文教育界的贬义语,语言(言语)学才似乎是语文教育的正统;“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口号一直“广泛深入人心”。50年代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似乎是“语言学”派胜利了,80年代的“语言文字训练”浪潮盛极一时,至今仍然热火朝天——这有对的和有效的一面,实际也是“语言学”…  相似文献   

12.
“定法”“无法”与“三板斧”──语文教学琐谈之二知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但是在相当多的语文教师那里,“教学有法”变成千篇、干课一教;“教无定法”变成了随意盲目。前者严重的程式化,不管教学内容深浅、雅俗、长短一律公式化、...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于2000年上半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这部修订大纲,虽然属于过渡性质,但是体现了许多改革的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新增加了“教学评估”、“教学设备”两章,还增设附录“古诗词背 诵推荐篇目”。除体例变化外,更多的是在教学内容与要求方面的修订。一、关于“前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给语文定性,给小学语文定位,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及 改革的途径。修订后的大纲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性质,但是强调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小学语文是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许多好心的教师四处出击,疲于奔命;苦读的学生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同行们慨叹,语文书越教越厚,练习试卷越做越多,但仍然“尖子”拔不出,“一般生”没兴趣,“双差生”被“遗忘”。如何“培优补差”上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法教学现状的纵向思考江苏省锡山市中学孙建军中学语法教学的“更新”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语法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脱离了已拥有丰富语感知识的学生实际,偏离母语特点,语法教学劳而功微。语文教师困惑于前,腹诽于后,“淡化”“取消”的呼声日...  相似文献   

16.
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为了能更好的探索语文教学方法,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偏”处入手,着意论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激发学生、特别是双差生的语文积极性,发挥分数的调节作用,吊起学生胃口,让学生“痴迷”于教师等方面介绍几种语文教学中的“偏方”,与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丽萍 《广西教育》2013,(34):65-66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语文教学既是“文学”,更是“人学”。作为语文老师,应把德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灵魂,自始至终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讲授语文知识之外,还应挖掘德育因素,结合课外语文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德育。  相似文献   

18.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一个教物理的校长。可以对语文教师“教什么”的专业工作评头论足,而且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一个教语文的校长,只配评论物理教师的“板书”和“教态”,对他们的“教什么”却是丈二和尚一个。即使是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观课评教往往也是即兴发挥、思路混杂,像个业余的门外汉。这种状况,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形象。也消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语文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9.
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袁晓新余市教育局教研室简志华渝水区下村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加快教改步伐,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吹“春风”于课堂之内.以改变课堂教学呆板、沉闷的局面。那么如何引“活水”于语文课室教学之中呢?就...  相似文献   

20.
荆超 《西宁教研》2000,(5):29-29,34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和“文字”的结合,“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来历,据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说明“语文”原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