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育中存在这样的悖论:每个人都承认数学的作用非常大,但人们很难直观体验、感受到数学的思想与思维价值。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任何一个其他的教育领域都不像数学教育那样,在无用处的目的与无目的的用处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距离。如何缩小这一距离,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美?这就是教师的工作。华应龙老师所上的“孙子定理”一课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选题”敢于接受挑战:引数学名题进小学数学课堂“孙子定理”是中国的数学“国粹”,是唯一以“中国”命名而毫无争议的定理。“孙子定理”虽然很早就出现,俗称为…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学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情感领悟数学美,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享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学都有其特定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形式。数学也不例外,常有学生感叹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表现出对数学的情感很淡薄。这除了教材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的教师把数学教得太玄,联系生活实际少,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缺乏亲身的体验,因而激发不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困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使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大力提倡知情合一的“体验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切实体验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5.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会使原本单调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继而更加喜欢上数学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有周长教学在学生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缺乏充分的感知这一状况,我们整合周长的学习内容,开展“整合-体验”型数学的实践,追求以“问题情景为平台,数学知识为载体,自主探究是核心,反思体验为发展,数学思维是本质”的教育境界。通过激发动机,初步体验——探讨分析,认知体验——知识消费,再次体验——拓展深化,反思体验四环节的实施,引导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对各种图形的周长进行集中感知与科学认识,同时采用数学学习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成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然而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体验不丰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现,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  相似文献   

8.
陈伟  蒋雅琴 《江苏教育》2007,(24):35-36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倡导这种“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主要难在内容抽象、形式化:从形式到内容往往都是纯理性的,人的强大感官能力难以发挥作用。借鉴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出“实验型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使之协调一致,从而引发思维活动。“实验型数学学习”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模式”,以“实验”为形式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真实的体验,提高综合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秋萍 《小学生》2010,(8):18-18
1“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柴剑铭 《考试周刊》2009,(34):95-95
数学是一门有着无穷魅力且富有神秘感的学科.它的魅力就源于生活。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2014,(3):44-46
一所小学内的家长和学生们经历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教育。老师们形容的情境是这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一起,一家五口坐帆船出海旅游,突然间,海上起了大风浪,把船弄了一个小洞。娃娃们必须从5个人当中放弃一个人,这艘船才能继续前行。〈br〉 有孩子选了爷爷,也有孩子选了爸爸,但更多的孩子选了自己。而当做完了这个艰难的选择,不少孩子已是泪流满面。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孩子们继续被要求选择放弃一个亲人。一轮又一轮,直到船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择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和孩子都留下了眼泪。有家长表示,这个过程就像是“让娃娃想象亲人们一个一个地死去。”〈br〉 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体验教育,是希望孩子们知道选择的痛苦,懂得珍惜眼前父母、家庭的爱,不要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但是,也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太小的孩子,这样的“体验”是否过于残忍?〈br〉 教育的本质源于生命自身,童年的体验似潜在的溪流几乎影响整个人生。这样的“体验教育”,是助力孩子的一生成长,还是只是一段“残忍”经历?“体验教育”该如何以“体验”孕育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4.
体验数学是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倡导的,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是一种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推广,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明白体验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或多或少会给学生一些经历的时间和空间,但很多时候有流于形式之嫌,落实不到位。究竟学生需要怎样的体验呢?我在执教“吨的认识”后,对体验有了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一、角色体验的特点及类型所谓角色体验,是指某种角色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情感的感知方式,即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实践是角色体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活动的角色体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验方式大致有:1.本位角色体验。在学校是“学生”,在家庭是“子女”,在社会是“孩子”,这都是学生的本位角色。体验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只要做个有心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实践,从而获得体验。如对打扫卫生加以引导,在学生内心即会产生多种体验:诚实劳动,珍惜自己或他人劳…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帮助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从而使学生会学数学、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18.
“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的章需要“妙手”去收获。“妙手”如何练就?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积累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然后在不断的训练中收获一篇篇“天成”的章。缺少鲜活的有个性的材料,写出来的章肯定是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作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要做到这一点,惟有体验,因为只有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真实的、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课程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充分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在自我充分体验中学会数学。本文试图从融入实际、尊重个性、拓展时空、引导反思四个方面谈一谈教师怎样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如何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动手收集与呈现数据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做概率游戏本身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挑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也是教师对《标准》中“三维目标”领悟的典型案例。本试以初中“统计与概率”案例教学策略剖析为切入点,浅谈数学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