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有的副刊仿效文学杂志,办成了纯文艺的版面,使文艺副刊游离于其它各版之外,与“新闻纸”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格格不人。有的副刊登载的文艺作品既不是新闻,又不像文艺作品,降低了文艺的美学价值和作用,还有的忽视了文艺副刊在“新闻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干脆不办文艺副刊,刊登一些凶杀,色情方面的长篇文章,以招引读者。这些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本文试图就如何办好报纸副  相似文献   

2.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均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副刊的魅力     
黄啸 《新闻知识》2000,(10):18-20
十几年前,我是中学生,是副刊的读者。我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的锦绣文章剪下来,剪成了厚厚的一大本。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做了副刊编辑,一做就是10年,我的读者把我编的版面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跟我说他们的感动和收获,我觉得自己和副刊更加有了一种亲合的关系,再看报纸的副刊,就有了职业的探寻和比较的眼光了。辉煌与没落《光明日报》今年4月17日有一篇题为《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的文章指出;全国各地不少报纸(包括一些大报和文学专业类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今年都做了大幅度调整,有的…  相似文献   

4.
在办报的实践过程中,报纸副刊与专刊的概念常易混淆。报纸上的文艺副刊属于副刊,对此很少有人有异议,一些人甚至认为副刊就是报纸上文学稿件的集  相似文献   

5.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以更宽的范围、更多的容量,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办报体会,就报纸副刊的定位和运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有的副刊仿效文学杂志,办成了纯文艺的版面,使文艺副刊游离于其它各版之外,与“新闻纸”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格格不入。有些副刊登载的作品既不是新闻,又不像文艺作品,大大降低了文艺的美学价值和作用。还有的忽视了文艺副刊在“新闻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干脆不办文艺副刊,刊登一些凶杀、艳情方  相似文献   

7.
李鑫 《军事记者》2006,(9):48-48
在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曾一直被视为报纸文化标高的纯文学副刊的日渐萧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几年,包括一些中央级大报在内的不少报纸的纯文学副刊因失宠于读者而陷入无法经营的境地,甚至有的不得不自终其结。文学副刊虽然阵地难守,但诸多肩负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报家,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面对困境,如何救亡图存、突围求生?这成了有志于此者深深思考的一道时代命题。当我们思考突围问题的时候,不妨首先回溯文学副刊由昔日繁荣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自新文化运动以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副刊一直是人们的文化原野、思想阵地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一、报纸副刊不应成为小众文化 在大众传播媒体日益强调新闻性、信息性、休闲性的今天,曾经占有报纸一定版面的副刊正逐渐丧失文学品性。报纸副刊分为文学副刊、亚文学副刊和非文学副刊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报纸副刊一直是刊登散、杂志、学评论等纯艺作品的领地。近些年,随着副刊读数量的减少,这种副刊在各种报纸上出现得越来越少,许多报纸压缩甚至取消了副刊版面.也有的报纸在不断探索副刊如何办的问题。根据一些报纸的探索实践和笔的思考,认为报纸副刊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文学副刊,以其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及娱乐性,广受读者喜爱。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常读报纸副刊的优秀作品,能让人更加热爱生活。但一些文学副刊的业余作者,对其应有的特色缺乏了解。常常把稿子写成了表扬稿或事迹材料。这使得很有意思或很感人的一件事,变得清汤寡水,索然无味。报纸文学副刊上所发表的作品,既不同于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稿件。它是另一种言说方式。有另一套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刘元娟 《青年记者》2007,(12):82-82
乍一看,策划似乎与报纸正版新闻类板块关系更紧密一些,而与副刊关系不大,特别是文学副刊关系不大。报纸正刊为了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需要进行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副刊一般时效性新闻性不强,但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侯力明 《传媒观察》2004,(12):44-45
报纸文学副刊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繁荣和九十年代前半期平稳发展后,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显现出萎缩的迹象,一方面,报纸文学副刊整体版面数量大幅减少,有些地方缩减了版面,更有甚者,取消了文学副刊;另一方面,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和投稿量也明显下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报纸文学副刊的“营养”不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报纸不断出现,报纸的信息量日益加大。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报纸的文艺副刊——报纸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一些报纸所忽视。许多报纸文艺副刊地位下降,版面变得很少,功能萎缩。有的报纸甚至已经取消了文艺副刊,代之以文化娱乐版、生活版,等等。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崔伟 《新闻爱好者》2012,(22):66-67
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艺副刊,是一张报纸不可或缺的内容。有人说,一张报纸能否抓住读者,就看它的副刊办得活不活、好看不好看。这话不尽全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下部队期间曾翻看过一些基层官兵的报纸剪贴本,发现文艺副刊的稿件在官兵剪贴本上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有的甚至全部是文艺副刊的散文、杂文和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纸文学副刊自20世纪初叶盛起,走过风雨百年.一度被誉为“报纸灵魂”、“作家摇篮”、“读者精神家园”的报纸文学副刊,不但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创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近现代文学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席位,贡献巨大.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经济大潮下社会文化转型、报业新闻改革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堀起,文学副刊逐渐呈现萎缩退化之势.至新世纪初,全国报纸更出现“减副热潮”,一边是娱乐、消闲、家居、汽车、旅游合炖的“周末版”占领了高格调的文学阵地,一边是文学副刊招牌依旧,“园子”不再是原来的“园子”,变为消遣性、低级无聊、喁喁私语的“聊天室”.文学副刊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风光似乎一去不返.面对文学副刊在“减挤砍”下所处的尴尬局面,台湾作家龙应台发出了“副刊没落了”的叹息,一些文化人甚至喊出了“保卫副刊”的口号.唱“挽歌哀调”者认为,文学副刊的衰落是商业时代快节奏下的必然.拥有百年辉煌史的文学副刊,重创之下,真的会一步步走向消亡吗?  相似文献   

17.
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 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对于报纸副刊属性的认识一直不十分清晰。通常,新闻同行会将它归于文学一类。而文学界虽然承认报纸副刊的文学性,但也只是将它作为文学的边缘地带。尽管有大量作家在报纸上大量地发表作品,然而真正代表他们文学水准的作品却不在副刊上——文学奖也从来不与报纸副刊结缘。  相似文献   

19.
<正>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偏爱副刊     
我之所谓副刊也者,是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副刊议论不少.有论者著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式微,报纸的副刊也衰落了,此乃新闻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