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它们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目前已知的食电细菌有两种:希瓦氏菌(图)和地杆菌,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培养出的食电细菌,与已知的两种食电细菌毫不相像。这意味着还有一个整体的微生物世界是我们从不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异形。  相似文献   

2.
陈金法 《百科知识》2011,(14):47-49
树木是自然界的产物,其生长过程中忠实地记录着自然界的变迁,因而被称为活档案,它们的年轮就是一本本记录簿。一株株默默无闻的树木,其实是一部部的无字天书,读懂它,就会知道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让我们既可通晓过去,也能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是它们却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节奏,这就是所谓的“1/f波动”。千年湖底沉积物中显示的气温变化、降落在地球上的宇宙线的粒子数的变化、太阳风在磁层上产生的湍流、以至于勃拉姆斯或贝多芬的交响乐,所有这些自然界的变化,无不应和着这奇特的节奏。  相似文献   

4.
价值主体:关于环境伦理的再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对立,是当前环境伦理研究的焦点,也是环境伦理发展的一个障碍。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其矛盾的根源在于它们的理论体系所确立的价值主体存在片面性。所以,超越二者的对立,解决它们各自的矛盾,切入点就是要确立起一个摆脱片面性的、科学的环境伦理的价值主体,而这一新的价值主体应当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5.
正叶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之物,在炎炎夏日,每当我们抬起头来望向窗外,总会看到几片翠绿的叶子,它们被阳光晒得发亮,洋溢着令人振奋的勃勃生机。然而,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叶子。我们很少会意识到,一颗中等个头的落叶树就可以拥有多达20万片叶子,而世界上所有叶子放在一起平铺开来时的面积可以达到10亿平方千米,这几乎是地球陆地面积的两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3-I0004
<正>[导读]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细菌"却是真真实实的,随处都可能蹦出来。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这种细菌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它们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它们是以电为食的活细胞。找到它们的方法很简单,把一些灰尘放在盛满水的浅盘子里,轻轻旋转,尘土就会分开。如果没有分开,很可能就是被细菌生成的"电缆"连接在一起。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  相似文献   

7.
韩冰 《科学大众》2011,(Z2):59-63
在自然界,粘性无处不在,粘性可以帮助动物们四处走动、捕食,或者只是把自己给固定住。动物们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一种黏糊糊的状态。对某些动物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当它们无论是在天花板上爬行、抓住一片树叶,还是贴在一块岩石上的时候,粘性都能够帮助它们逃生。别走开,你会发现更多大自然中奇妙的粘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在自然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惊人的集群现象,比如,苍茫大地上遮天蔽日的蝗虫、深邃海洋中十分壮观的沙丁鱼群。它们都像接受了某种召唤似的,集结在一起,或是朝一个方向飞行,或是朝同一方向游动。那么,到底是谁吹响了让它们集结成群的"集结号"呢?大群动物聚集在一起,有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行进,这是自然界频繁出现的一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动物集群。集群现象每次出现,都  相似文献   

9.
科学证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有规律的世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演变乃至繁衍生息,无不体现着大小周期中的发展与规律.而惟一能够代表规律性的符号,就是数字.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字,它们当中有些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并在科学实践和工农业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而更多神秘的数字人类至今还没有彻底破译.  相似文献   

10.
细菌灭虫     
自然界中某些细菌使人畜害病是件坏事,然而也有某些细菌却从来不“侵犯”人畜,而专门“进攻”致死某些害虫,这又是一件好事。因此我们就不妨利用它们来和害虫进行一场“细菌战”。 1879年苏联科学家梅契尼柯夫发现一种金龟子幼虫由于一种杆菌和一种真菌寄生而致死,  相似文献   

11.
说到生态平衡,自然就会想到生物的繁殖能力。实际上,每一种生物的数量,除了它在自然界存在的天敌之外,还有一种制约因素,那就是其自身的生育能力。仔细观察一下生命世界,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即愈低级的生物,其繁殖能力愈强,例如细菌,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分裂。而愈高级的生物,其繁殖能力就会愈弱,例如人类,其繁殖能力比起细菌来,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有,一般而言,植物繁殖能力强而动物繁殖能力弱,食草动物繁殖能力强而食肉动物繁殖能力弱。由此可见,自然界似乎也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即给每一种生物规定一种数量上的限额,不妨把这叫做“生命开关”。  相似文献   

12.
金山 《科学中国》2006,(2):36-41
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是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规律,粒子物理学就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自然界中存在四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它们决定客观世界的发展和演化。这四种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其中,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参与宏观运动的两种相互作用,因而也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两种相互作用。例如:我们熟悉的指南针、电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都是运用了电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颜色"这种东西,存在的只有不同波长的光波。所谓色觉,就是对光波的感觉。我们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看清物体,这叫视力;二是感觉颜色,这叫色觉。一般人的眼睛都有这两种功能,但有些人视力虽然很好,能看得很远,色觉却很弱,对颜色辨别不清,甚至对颜色全无感觉,他们的世界只有明暗之分,这种叫全色盲。色觉依赖于颜色感受器严格说来,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颜色"这种东西,存在的只有不同波长的光波。在我们眼睛的视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所谓基因工程,就是能够在一种细胞里转入某一种生物的基因,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细菌和动物、植物的基因进行互换重组。当在一个细胞里转入另外一种细胞的一个基因时,它的有些机能可能就会被改变。基因工程这种制造重组基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能力,将会在医药卫生领域、农业领域、环境保护领域以及新能源领域甚至是犯罪案件的侦查领域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突破。不过,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基因工程也不例外,一旦其技术成熟后,势必会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里。而此时,它的安全性也就是有可能由于人为操作失控会给我们的健康以及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损害,值得我们深思和考量。同时,它又是否违背伦理道德?基因工程对人类的利弊问题一直是个被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探索我们的后花园太阳系的过程中,引力助推已经被证明为是一种有效的基本技术。其实在自然界就有利用引力助推的实例,比如彗星和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运行的其它天体偶然经过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时,也会利用引力助推,从而获得更大的动力,不过它们不是特意这样做的,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6.
趣味的曲线     
你很清楚地了解什么是直线和什么是曲线吗? 请不要急於回答“是”。事实上,只有取得了科学的帮助才能了解这些……首先,所有数学上的线,在人的意识中,乃是抽象的东西。严格地格来,线这个字在数学上的意义,是没有宽、没有高的,只有一个度量——长。而所有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却具有三个度量:长、宽、高。但是却不能说,线是人类臆想出来的;我们的大脑原来只反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5)
中国作为人口第二大国,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就是电,而电由什么输送到每家每户的,就是一条条的配电线路组合而成的,配电线路对于我们每户人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因为配电线路的故障而导致,我们每家没有了电,那对于整个国家或者每个家庭来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如何避免配电线路经常出现故障,将是本文所讲的重点。重点就是如何将配电线路的故障遏制在萌芽状态,找出我们生活中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和如何预防这些状况出现的措施,这对于我们实现配电线路安全可靠的运输电,将是会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存在着这样一些动物,人们关注它们,不是因为它们长得奇怪,而是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置信。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些动物界奇异的杀手,它们有的暗藏杀机,有的公然掠夺,但目的只有一个——生存。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现象,属于人类正常恋爱的类型之一。实际上,不只是人类,自然界同性相爱的现象不胜枚举。在美国加州鸥里,其中14%是雌雌相恋;美国夏威夷群岛上,30%以上的雌信天翁都是同性恋,它们像异性伴侣一样,会抚养一个"孤儿",这种同性配偶关系会保持数年之久。而德国动物园两只雄性企鹅不仅相亲相爱,还成功领养了一枚被饲养员放在园中的企鹅蛋,并将其成功孵化,共同悉心照顾它,看起来它们与异性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并无多大分别。  相似文献   

20.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小丑鱼,你看,它们和海葵一起生活得多甜美。其实,在生物界,有很多的动物和植物,为了生存结成好朋友。它们互为依存、相互帮助,成为自然界神奇而又有趣的景观。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几种这样的动植物,让你来领略一下自然界的神奇。动物与植物的共栖益蚁与蚁栖树在南美洲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啮叶蚁,这种蚂蚁特别爱啃吃植物的叶子,但它们却不敢找又高又大的蚁栖树的麻烦,原因是蚁栖树有很好的保镖——益蚁在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