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芙蓉镇》,十五、六万字,置于长篇小说之林,远非鸿篇钜制,然而它的份量却很沉。在小说“长”风难煞的今日,《芙蓉镇》是难得之作。它创造了几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芙蓉镇》作者自序),概括了我国当代农村、乡镇生活二十余年的风雨变迁,描绘了一幅幅带着鲜明时代印记的社会风俗画,世态民情图。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容量,实在是一些洋洋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芙蓉镇》以1963年、1964年、1969年和1979年4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为背景,以湖南一个3省交界的偏僻小镇——芙蓉镇为舞台,通过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等人物近20年来的颠沛沉浮,揭示了历史的曲折进程,彻底否定了极左路线,表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宣告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彻底终结。在艺术上,小说以浓缩化和浮雕式的叙述体现社会生活的风俗化,使其文学语言别具韵味,各呈斑斓。也正因此,《芙蓉镇》不仅因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而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也因出色的艺术品格跻入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列。  相似文献   

3.
《芙蓉镇》深层结构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芙蓉镇》,当代作家古华的长篇小说。八一年,小说出版后,很快获得“茅盾文学奖”。八六年,搬上银幕,在国产影片普遍遭到冷落的情况下,却意外叫坐,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好评。《芙蓉镇》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什么在新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中独占一席  相似文献   

4.
古华1980年完成的《芙蓉镇》是一部借鉴并发扬民族传统与文学传统的优秀长篇小说。民族习惯、民俗生活、民族人物性格的书写与突破成为作品的一个显要特色;对现代文学传统的借鉴,集中外叙事文学的写作传统于内,完成了“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的变迁”的写作初衷。  相似文献   

5.
《芙蓉镇》是古华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芙蓉镇20多年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揭示了“左”的错误是怎样从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局性错误以及后来又是怎样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得到根除的全过程,塑造了王秋赦、胡玉音、秦书田等个性鲜明的人物,结构精巧,叙述技巧高超,语言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6.
《芙蓉镇》人物形象塑造得失谈司瑞昌《芙蓉镇》自从在1981年第一期《当代》杂志发表以后,不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版再版,而且还获得了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茅盾文学奖”。这说明《芙蓉镇》这部作品以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感人的艺术力量,赢得了读者的欢迎,经受了...  相似文献   

7.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巴金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家》写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一九三二年四月完成。用作者的话:“在这里所要展开给读者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一幅图画”,《家》所写的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就使《家》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可以说,《家》中所描写的简直就是二十年代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作者介绍:古华,原名罗鸿玉,电影编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芙蓉镇》《山川呼啸》,中短篇小说集《金叶木莲》《姐姐寨》《贞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众多反映极“左”路线时期中国农村生活的小说中,古华的《芙蓉镇》以其独具的思想和艺术的奇彩,给读者眼前留下了一片美的亮光。作者用他那支特有的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不但给我们描摹了一幅幅含义深邃的风情民俗图,还给我们刻绘了芙蓉镇这个“小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小小的个性世界,一个生活的整体,一个艺术的群体,并通过其中的人物,在风云激荡的年代,互相之间展开的一场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永顺县王村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故又名芙蓉镇。它位于酉水之滨,上通川黔,下达洞庭,素有"楚蜀通津"之称。芙蓉镇四周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  相似文献   

12.
刘德银 《现代语文》2009,(6):99-101
文革结束以后,文学界面临着拨乱反正的历史转型,“伤痕文学”成为文革后文学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宗璞的《三生石》,叶辛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及竹林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是伤痕文学中比较优秀的作品。“伤痕文学”在艺术上显得比较单调,但它留下的历史记忆是沉重的,也是抹不掉的。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创造了一个关于“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神话。作声称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是一次向民间的“大踏步撒退”,实际上却反映了作家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作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自我确认的艰难。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车轮辘辘碾过,辙印似乎随风飘去,又似乎留在人们心里的某个角落。“文化大革命”对平民百姓的世态情俗、生活都产生影响。古华的《芙蓉镇》展示了山村芙蓉镇真实的风云画卷,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观出发,带领读者走进芙蓉镇,走进历史真实,探索芙蓉镇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芙蓉镇》作为“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为我们呈现出一种既严峻真实又和谐统一的艺术美感,读来既振聋发喷,催人深思,又滋润心田,耐人寻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画廊里,塑造得成功伪英雄形象的审美价值,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审美价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似乎还没有引起文坛的更大重视。在这方面,古华同志在《英蓉镇》中塑造的胡玉音形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艺术范例。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认识甚义、教育意义和美感作用的和谐统一,在于寓教育于审美之中。所以,一般地说,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数量如汗牛充栋,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也有20回几十万字,但为什么这一段《绝唱》偏偏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为什么人们要反复地品味、鉴赏、解读它?《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一路游历中的见闻和行动,展示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着重揭示了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的种种行为,突出揭露了所谓的“清官”的暴政,作者的立意在于“谴责”朝政。《绝唱》只是描写了一个民间伎人的高超演唱艺术,表面看来它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就《绝唱》的艺术表现来说,它结构单纯、语…  相似文献   

17.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问世纪著名三姊妹作家之一。她出生在英国北部偏僻山区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夏洛蒂从小就酷爱文学。她的重要作品除消·爱》外,还有长篇小说《谢利》、《维莱特》、《教师冷。《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有意思的是夏洛蒂在发表这部小说时用的是男性化名——柯勤·贝尔。当夏洛蒂成名后逐渐在英国文艺界和社交界露面时,文坛前辈萨克雷不称其真名,而是亲切地称呼她为简·爱小姐。《简·爱》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18.
张琴 《语文知识》2010,(3):24-27
王安忆的近作《启蒙时代》是当代长篇小说“文革叙事”的一个独特范本。它以“成长叙事”切入对“文革”历史的想像与重构,通过书写“文革”背景下一代少年成长中的身体启蒙、生活启蒙和思想启蒙,进而对“革命”的异化、非理性作出了诗意的反思,张扬了一种回归理性与真实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窦桂梅 《江苏教育》2008,(13):71-72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爱”。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热”在这几年讨论得比较多,而要谈及中国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没有人不会提及陈忠实的《白鹿原》。原因很简单,在人们的心中,《白鹿原》已经成为中国近十年文学创作的一座丰碑,具有了不可取代的经典性意义。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字显示了它在读者大众中的影响。1993年当《白鹿原》初版时,三个月内连续三次扣印,到1998年获奖时,它已正版销售50万册,据估计,盗版数不下于100万册。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白鹿原》成为后现代时期“艺术的危机”中的一个关于严肃文学重获读者的神话。但是,当我们不吝美辞对之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