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电视栏目品牌化建设的现状 余阳明在其著作<品牌传播学>中将品牌定义为"公众对于组织及其产品认识的总和".品牌观念的引入和我们对于新闻传播的事业产业双重性质的认识是分不开的.我们开始认识到新闻传播也是产业,媒介组织也是可以赢利的企业.对于媒介产业而言,品牌的主体首先是媒介企业本身,而在更大程度上,媒介品牌需要由它所生产的产品来体现.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交易成本、人力资源市场、规模扩张、品牌竞争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一本文从媒介产业集群现象的出现入手,着重对媒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探讨,并提出培育媒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云倩 《视听界》2007,(1):108-109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集群特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在传媒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拉伸,背依区位的媒介集群也渐次形成,如当前民营电视公司中的80%“整齐”落户北京;在北京,广东等地区涌现众多纸媒竞合现象,无不显露媒介群落化的趋势。从一些征象可看出,媒介产业集群呈现与其他产业不同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源于企业的产品经营.品牌建设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近年我国的媒介对品牌建设投入了很高的热情,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媒介品牌,<新京报>、<华西都市报>、<新周刊>等在各自的读者群中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竞争促进了媒体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媒体走出旧报人的思想藩篱,把自己放在市场大潮中,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同质化竞争的压力增大,我国电视媒介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媒介品牌成为各大媒介组织竞争的核心。媒介品牌作为媒体形象的代表,是提高扩大传播效能的重要途径,是电视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同时也是广告经营的基础和根本。传播媒介为了在国家和省级媒体竞争中取胜,开始马不停蹄地塑造自身的品牌,但是出现了互相模仿、定位不准、缺乏创新等问题,各大媒体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成为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湖南卫视在强化自身品牌建设方面具有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依托广播媒介平台.定位细分受众群——移动人群,运用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整合传播资源,在激烈的媒介和产品市场竞争中,实现品牌突围.提高产品销售和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构建媒介和广告客户的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7.
吴玉玲  高铭 《新闻战线》2012,(12):56-58
在广播电视产业中,随着市场化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品牌的塑造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品牌不仅代表了广播电视媒介及栏目的形象,也意味着优良的品质和鲜明的个性。媒介品牌既具竞争力,又具吸引力;既能培养忠诚度,又拥有信任度。品牌具有明显的"溢价"功能,能够带来较高的附加值,甚至可以独立于产品之外,形成更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的建构和经营,是媒介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8.
媒介形象的研究现状及重新定义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介机构积极进行自我形象塑造,得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文章试图从媒介形象的定义出发,通过对它的内涵的分析,以期去除歧义,更好地确立媒介形象的研究范畴。媒介形象理论是一个全新课题,除了学术刊物上偶尔出现专论外,目前还难以找到系统的理论成果加以借鉴。即使现有的一些短论,也让人无法把握媒介形象知识的精确范畴和理论链条。目前我国的媒介形象研究主要停留在“媒介品牌与营销”这个向度上,偏重于媒介“品牌经营和整体包装”。这类论述几乎没有对媒介形象做出系统、精细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媒介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今日美国》资深记者凯文·曼尼( kevin Maney)曾大胆预测:21世纪的媒介品牌将成为激烈的战场.媒介市场竞争逐渐成为媒介品牌的较量.但是,中国传媒界并没有高度重视媒介品牌建设,以致中国传媒或名牌栏目遭抢注事件频频发生,报道屡见不鲜.据2004年6月1 8日《市场报》报道:央视的"大风车"被抢注在儿童食品、服装、玩具上;"东方之子""焦点访谈"被抢注在白酒上.据2007年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蓝皮书》显示:中国内地2700多份报纸中,为自己的报纸名称进行商标注册的仅为11.92%,有将近9成的报纸并没有进行商标保护.而全国8500家期刊中,注册率也仅为18%①.媒介品牌被恶意抢注,品牌建设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媒介规制的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规制是指针对媒介的各种限制、禁止、鼓励和促进的政策。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媒介规制的构建是一个总体上不断放松管制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媒介规制也出现了媒介规制的机构设置不合理、媒介规制不透明、媒介规制缺乏常规化、媒介寻租现象严重等弊端。为促进媒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媒介规制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品牌延伸--电视传媒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众在电视媒体的消费方面早已走入买方市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向了品牌消费。品牌是一个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谁的品牌栏目多,谁就更有话语权,谁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在媒介内容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媒介的竞争说到底依靠的是品牌的竞争,媒介的经营战略也转化为媒介整体的品牌战略。有人预言,2003年媒介经营是继续徘徊还是摸索前行,将成为研讨的热点。那么,怎样利用现有市场,将品牌的文章做足,从而寻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呢?  相似文献   

12.
就媒体而言 ,所谓品牌就是媒体的技术、物质品质与感性条件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识别标志 ,是一个媒体区别于另一个媒体的重要标志 ,也是媒体本质的外在表征。在各电视台包装竞争已大体有了一个定局之后 ,频道有没有几个品牌栏目作为支撑就成为竞争的又一个焦点。这个时期 ,竞争的重点在于树立权威性的新闻栏目和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综艺栏目。品牌栏目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视媒介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栏目战略。有的台靠个别综艺节目 ,就可闻名全国。但是 ,凭一两个品牌节目并不能保证媒体在竞争中获胜 ,有些媒体虽拥…  相似文献   

13.
刘鸿 《新闻导刊》2008,(2):32-33
媒介品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媒介产品、媒介品牌的个性、媒介品牌的稳定性。新闻图片在视觉消费时代的驱使下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势头,媒介管理者和媒介工作者也应顺着这个势头把新闻图片这个重要环节做大做强,把新闻图片作为打造媒介品牌的一个支点。在国内,北京的《竞报》、上海的《东方早报》以新闻图片作为媒介的品牌战略起点取得成功,他们的成功经验就可以成为媒介发展和生存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各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创造媒体自身的特色并保持稳定的受众群,如何使栏目在当下电视节目同质化浪潮中脱颖而出,如何在注意经济时代提升媒介品质和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栏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将成为各大媒体解决上诉问题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对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品牌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是针对媒介产业分化而言的,在传统媒介产业中,媒介是以分化的格局而出现的,而媒介产品需要在特定的媒体产业平台基础上出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不同存储介质的媒介产品如广播、电视、网络等之间的边界逐渐削弱,最终促使“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电视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 《声屏世界》2007,(3):14-15
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面,我国情况不容乐观。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教育内容中几乎没有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中小学没有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也没有公开出版的相关教材。虽然我国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实践,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起步。  相似文献   

17.
欧洲新媒体产业发展和规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产业发展过程中,欧洲作为一个整体面临来自美国媒介资本和产业的竞争。同时,新媒体发展呈现地区差别,但在各国和欧盟的推动下,新媒体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政策和规制方面,一方面试图以普遍化的政策融合来推动技术融合,另一方面,也有反对的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媒业当今正处在一个体制变革、机制变革的转型期,传媒自身的传播模式、生产方式也处于重大的调整之中。传媒市场上风生水起,内容建设与品牌打造成了传媒改革的重点,上市融资和资本介入成了媒介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而媒介的产业化发展更是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的传媒产业具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19.
李倩倩 《新闻世界》2009,(9):132-133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09年的OMP事件,中国乳企品牌问题接连不断地出现让中国乳业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危机和信任危机。而在品牌危机面前,除了企业本身应该承担责任外,媒介在促成这一恐慌局面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中国乳业危机中的媒介恐慌为例,分析在品牌危机出现时,媒介如何引发了恐慌,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媒介产业变动的晴雨表,研究广告的流向是观察媒介产业变动的重要视角。媒介产业变动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而媒介的资本构成中,广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必将对媒介的地域结构、媒介类型结构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