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乐玲 《教师》2008,(13):123-123
接手这个4(一)班,还不到一个月来,就陆续听见一些同学来汇报:“报告老师,我放在抽屉的转式铅笔不见了,”“老师我放在抽屉的牛奶没了”“老师,我的早餐钱做完操后不见了。”唉!班里总有学生丢东西,开学时间不久,可已经发生十多起了。我觉得这个问题等待解决,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俞成晨,你桌子上只有一块钱了,你收的其它钱都没有了。”“哦!”由于上楼跑得太快了,我正上气不接下气,心想:还有200多元应该在抽屉里吧!抽屉、书包、衣服口袋,都找遍了,就是没有那260元钱,我顿时傻眼了。“钱不见了!”这些钱是吴老师让我收的书本费。我顿时觉得脸没了血色。我将情况告诉了吴老师,吴老师也傻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搜钱活动就此开始。沈老师让我们七个“七彩伢儿”分组寻找。我急急忙忙跑到第三大组开始搜查。我一边在翻别人抽屉,一边在心中祈祷。同学们也很配合,掏出书包里的书,让我检查。一个个同学都被查过了,就是没有,…  相似文献   

3.
早晨第一节是语文课,老师让我们组长汇报课文背诵情况,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我急着出去玩,就没有检查完。 当听到老师说“请各组组长把背诵过关的同学名单交上来”时,我心里一震,完了,我才检查了四个人,还有四个人没检查呢。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班上,每天给组长检查作业,对许多同学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一经组长报告老师,哼哼!得到的“惩罚”将是天昏地暗的:有老师盯着,有家长管着,有同学看着,让你头都抬不了。很多无练习册、无抄词本、无生字查字本的“三无同学”就非常害怕组长检查作业。当然,好同学不会这样,每次查完作业,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到操场上自由活动呢!这类同学被称为“免检产品”,我就是其中一个。很自豪地告诉你们:每次组长检查一大堆的作业,他们只要翻一遍我就能顺利过关了。他们对我非常信任,有时甚至不需检查也能让我顺利过关。为什么我会获得这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5.
小学时我是个怯懦内向的孩子,在同学中间我就像落入大海的针一样绝望。老师很少注意到我,经常有老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仍然叫不出我的名字。他们称呼我的方式五花八门:“穿白衬衫的那个同学”、“角落里的那个同学、”“坐第三排的那个同学”等等。到后来,我甚至习惯了没有名字的生活。我的学习成绩也是不上不下,什么时候都不会成为老师眼中优秀的“骄点”或糟糕的“焦点”。我似乎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五年级时,来了一个新语文老师,她很喜欢在课堂上提问,有时还让我们表演课文里的角色。一个星期后,她又让我们进行这种表演。班里几个口齿…  相似文献   

6.
下课时,我们几个男生在隔壁班卫生承包区玩,有两位同学随手丟了垃圾,我连一张纸屑都没有丟。没想到,那个班的值日生向我们班主任告状。班主任大发雷霆,让扔垃圾的同学自觉站起来,见我没有站,便说我这个班干部带头丟垃圾,不合格。同学们都为我“辩护”,但老师非但不信,还非常肯定地说就是我丟的,并让我写检讨书,并罚扫地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7.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正在学校心理辅导室整理学生的心理咨询资料,初一(9)班的班主任艾老师推门进来了。这是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中年女教师。艾老师开口就说:“我们班来了个哑巴。”我大吃一惊:开学一个多月了,没听说初一有个聋哑儿童呀!“是这样,这个女孩叫菲菲,外表看起来与其他同学没什么不同,就是在学校一言不发,老师提问时,只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如果有同学向她借东西,就不声不响地递过去。课间从  相似文献   

8.
接手这个4(一)班,还不到一个月来,就陆续听见一些同学来汇报:报告老师,我放在抽屉的转式铅笔不见了,老师我放在抽屉的牛奶没了老师,我的早餐钱做完操后不见了。唉!班里总有学生丢东西,开学时间不久,可已经发生十多起了。我觉得这个问题等待解决,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发现班里有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在你面前称呼你为某老师,一转身,就变为某某某了。同学之间,也不叫名字,取而代之的是“猴子、鸭蛋、大熊……”我曾多次禁止,但收效甚微。更有一日,我在讲台的抽屉里发现了这么一张纸:“老师,名字不是用来叫的吗?为什么老师可以叫我们的名字,我们就不能叫老师的名字呢?”虽然没有署名,但一看就知道是班里的晓笑写的。这是个活泼好动、脑子灵活的学生。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针对这张纸条进行了表扬,表扬这位同学有问题就提。我注意到晓笑的脸有点红。我接着问:“该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呢?举例来说吧,我们班里有个学…  相似文献   

10.
老师批评学生的错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要使学生能够接受批评意见,老师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法。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发现班上几个女同学的抽屉里都有刚烧过的纸灰。我问了几个同学,都说不知是谁烧的。于是我说:“这事就算作是同学之间开个玩笑吧。是谁烧的,个别跟我讲清楚,以后不再干这事就行了。”事后有四  相似文献   

11.
反复修改的检讨书在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还是一个全校有名的“捣蛋鬼”,因成绩特差和影响班级纪律,经常被老师“点名”。语文课是所有课中我最感兴趣的一门课,即使如此,老师布置的作文我却一篇也没好好写过。相反代一些同学写“情书”的事倒是没少干,光是被老师截获的出自我笔下的“情书”就装了半个抽屉。初二下学期,刚调来不久的谭老师成为我们班的新班主任。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先是从抽屉里掏出那些“情书”,“夸奖”了一番我的文笔,继而严厉地要求我写一篇检讨:“既然能写那么多‘非常好’的‘情书’,就一定能把检讨书写好,这次就…  相似文献   

12.
一、书信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上班了,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抽屉拿笔批改作业,偶然间在抽屉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今天,你表扬了我,我很高兴,我一定不让你失望,今后把每次的作业都做好,让你满意。张蔓”。“张蔓?”一个经常因不做作业受到批评的女同学,我刚接这个班时,就从前任老师那里了解到这是一个比较任性的同学。父母非常宠她,什么事都是由着她性子来,在家里,不管什么事高兴了就做,不高兴了谁也不理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下午前两节是作文课,来了许多老师听课。可郑老师却让我们把文具都收起来,我觉得很奇怪:郑老师这唱的是哪一出啊?老师突然说:“我们这节课来玩一个游戏吧。”玩游戏!我心想,难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盲人和拐杖”,然后让我们这些坐在左边的同学到讲台上。我心想:肯定是让我们当盲人。果然,我猜对了,老师拿出一大把红领巾来,让同学给我们蒙上眼睛。“呀!太黑了。”当眼前一团漆黑的时候,我心里恐慌极了:这样能走路吗?摔倒怎么办?随后,老师又让坐在右边的同学给我们当拐杖,带着我们走出了教室。我的脚根本…  相似文献   

14.
引子百变小樱:每次考试后,我们班主任都要根据成绩来调换座位。成绩好的坐前面几排,成绩差的坐最后面的位置。老师的解释是:“提倡学习竞争,想要坐好的位置,花力气学习吧,机会均等,就看你的成绩了!”还说,这样安排有利于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减少成绩差的同学的干扰。虽说我是一个“优秀生”,每次考试后总能挑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但我总觉得把“差生”放在一起,对“差生”是不是放任自流?我们班就有几个坐后面的同学隐约有了自卑感。再说了,还有几个高个儿“优秀生”,一坐前面就把后面同学的视线给挡住了。本来坐后面的同学学习基础相对…  相似文献   

15.
举手     
今天作文课上,董老师让我们根据课上的活动,写一个片断。写好后,董老师说:“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把你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析评析?”过了好一会儿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其实我很想到前面去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但抬头望着鸦雀无声的教室,一直不敢把手举起来。我多希望不举手董老师就喊我呀,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董老师一向很尊重每一个同学,不举手她是不会喊你回答问题,让你难堪的。这时,当我把头一转,正好与董老师的目光相撞。董老师信任的目光仿佛在对我说:“快举手吧,你一定能行!”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我慢慢举起了早就想举的…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7.
晚上女儿对我说:“今天我们的作业多了,因为我们组一个同学说话了,所以老师就惩罚我们这一组的学生多做一遍作业。就怪那个同学,要不是他,我们就不会做这么多的作业了!”女儿愤愤不平地说着。  相似文献   

18.
闻泉新 《家庭教育》2002,(11):25-25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只五斗橱(橱的一边有五只抽屉),父亲把这些抽屉“分”给我们兄妹三人:每人一个抽屉。当我有了自己的抽屉后,不管什么东西都往这个抽屉里放,这抽屉简直成了我们兄妹的“百宝箱”。而感到最心满意足的是:从此有了自己的“世界”,有了可以存放自己秘密的“天地”,而且,我们对这方天地真正可谓是尽心尽职。当然,父亲也会经常建议我们开展竞赛活动,比比谁的抽屉整理得最整齐,但我们从来没发现父亲“私自检查”过我们的抽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了自己的书桌、自己的房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以及自…  相似文献   

19.
放弃     
“521寝室——请521寝室的同学到管理室来一下。”“天啊,又是我们!”一切都是从住校生活开始的,放弃了舒适的家,来到这个地方,可我还想过家里的生活,不叠被子,不理抽屉,不擦桌子,不扫地,不拖地,不放好椅子……好像室友也和我差不多,想想四个人一起不叠被子,不理抽屉,不擦桌子、不扫地,不拖地,不放好椅子……就和旅馆别无二致了。管理老师按捺不住,寝室长被叫下去训话;寝室长回来一脸愠色不知是传达还是“再创作”地说:“再不弄干净,就回家走读。”一句话让我们大惊失色,于是四个人一起叠被子理抽屉擦桌子扫地拖地……终于,合格了。  相似文献   

20.
多次听到老师们叹息,说批改议论文时,对学生不会用事例论证束手无策: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举的例子都差不多,而且都是老一套,比如,论勤奋必定说谁,谈锲而不舍肯定提谁,呆板到一无可看.我记得有一届的高一,上讲评作文课,忽然来了许多外地老师要听课,我那节课真不想让别的老师听,但既然大家远道来了,也就不见外.我让一个小组11个同学轮流读自己的议论文,我站在讲台前,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自己感受.第三个同学读到“哥白尼”的事例时,已经有人笑了;到第六个“哥白尼”出现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忍俊不禁;到了第十一个同学站起来时,这个同学说:“老师,我能不能不读了,我也……”全班大笑,听课的老师也都笑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多“哥白尼”的?我真的不明白.请想,一位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一晚上遇上几十个“哥白尼”,有可能梦里也有“哥白尼”,他的精神能不崩溃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