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闻实践》2012,(8):4-5
编者按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档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记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国产电视纪录片鼎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为代表引发了一拔收视热潮。然而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生产特点以及此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大行其道,使纪录片进入寒冬期。随着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故宫》创下收视率纪录,《新丝绸之路》、《大国崛起》等陆续热播,国内首个专业纪录片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蔚为大观,优秀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从湖南卫视以“纪录片+真人秀”模式推出的号称是“新生态纪录片”的《变形记》到中央电视台气势宏伟的《再说长江》、《大国崛起》等,无不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今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纪录片《河之南》更为这片绚丽增添了几分夺目的光彩。这部人文历史纪录片共分10集,分别以大河之源、大河之民、大河之都、大河之魂、大河之光、大河之歌、大河之艺、大河之学、大河之风、大河之南等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以《故宫》《大国崛起》《森林之歌》《美丽中国》为代表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复苏的迹象。然而,在复苏的背后,中国纪录片的整体发展仍然深陷困境,特别是在纪录片频道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节目匮乏、收视率低下、广告收入不佳、频道经营困难等现实问题仍然存  相似文献   

4.
周敏 《声屏世界》2013,(2):47-4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电视台开办了纪录频道,一批优秀纪录片的崛起,唤醒了受众对纪录片的重新认识。随后,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文献纪录片频道等相继开播,纪录片频道催生了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并潜移默化地培育着观众,电视纪录片热潮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5.
何群芳 《青年记者》2007,(14):46-47
电视读报节目起源于凤凰卫视2003年开播的《有报天天读》,它将全球重要报刊的头条新闻以及主要社论作为重点,短短半年时间其收视率便挺进凤凰卫视节目前三名。自此,中国电视便开启了读报节目的风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推出一档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6.
张国涛  杨宾 《现代传播》2015,(3):104-105
2014年12月20日,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9家单位主办,《现代传播》、央视网、《中国电视》等多家媒体协办的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研讨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报》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用国  相似文献   

7.
万彬彬 《视听界》2013,(1):83-86
2012年4月,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在“世界读书日”推出了特刊,首次对全国的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开辟读书版、读书周刊、读书栏目(节目)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存六档电视读书节目。即,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原《子午书简》)、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书香北京》、河北卫视《读书》、上海星尚频道《今晚我们读书》、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电视荧屏上,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激烈的节目市场竞争中,更新换代最为频繁的也是这两类节目。另一种居于二者之间、极不起眼的节目——微缩纪录片却默默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不经意间拥有了稳定的观众群。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华夏文明》和贵州电视台的《发现贵州》就是这样两档节目,前者原本用于填补播出空档,却闯入该频道收视率前十名;后者成为该台品牌栏目,并在各级专业评奖中获奖。《华夏文明》开播于2001年3月1日,是一个介绍中国文化的知识性节目,利用国际频道覆盖全球98%地区的媒体优势,向世界190多个国…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0.
赵曦 《现代传播》2006,(1):94-96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于2005年10月底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受到了传媒界、文博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和文化现象。播出期间,《故宫》收视率最高达到3.09%,收视份额最高达到9.36%,并连续两周进入央视收视排名前十名,创造了纪录片多年来少见的收视高潮。《故宫》所引发的许多话题,如纪录片与传统文化,电视媒体与经典文化,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电视衍生产品的制作与推广,纪录片在新形势下的创作,以及《故宫》自身创作的得失以及启迪等,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广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在我国确立了第一传媒的地位,电视纪录片数量日益增多。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相当数量的各类纪录片,如风光文化片——《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黄河》、《望长城》等;政治人物传记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有着强烈政论色彩的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祖国不会忘记》.《中华之剑》.《中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来说,2007年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同饮一江水》。这部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的纪录片开创了很多第一,为中国电视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同饮一江水》原名《澜沧江——湄公河》,从2005年开始筹拍,历时3年,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文国际频道(CCTV4)分别热播,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部20集的纪录片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柬埔寨国家电视台(TVK)、老挝国家电视台(LNTV)、缅甸广播电视台(MRTV)、泰国大众传媒第九电视台(Modemine)以及越南电视台(VTV)合作拍摄的。  相似文献   

13.
《搜寻天下》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农业、科技、军事、频道)中的一个纪录片栏目,开播两年来以其高频度(日播)的播出,农村人文地理资源的内容,日常与特别节目的有机整合,以及纪录片市场化的努力等多方面的探索,引起了业界、学界的关注。《搜寻天下》的经验,不仅对于该栏目的成长,对于该频道的发展,而且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公益性节目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普遍的借鉴与参考价值。为此,本刊于2005年9月28日与《搜寻天下》栏目在京召开了该栏目开播两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后,本刊专门邀请部分专家从不同视角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意见,并集结成本期个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三昧》2008,(1):48-48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万卫在2007年第12期《电视研究》杂志上发表《〈百家讲坛〉的电视语态》一文,指出: 《百家讲坛》的“蓝海战略”始于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当时的中心领导强调,我们要做到“不去争新闻,不去抢娱乐,要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资源,寻找适合我们的节目形态,学校有那么多名教师,为什么不能做成节目呢”?  相似文献   

15.
吴琼 《传媒观察》2013,(2):19-21
2012年中国电视发展变化诸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百姓视角、故事化表达,突破模式化报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爆播出,创造收视奇迹,从侧面体现了新媒体对纪录片的传播力;《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广受好评,成为标志性节目;电视剧表现差强人意,佳作寥寥,题材匮乏,折射出创新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6.
程力 《新闻实践》2006,(10):36-36
纵观荧屏,近几年来,电视文化考察类活动一片火热。2004年,中央电视台重拍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和《新丝绸之路》,与凤凰卫视共同制作拉近邻邦友谊的《中国邻邦大扫描》;2004年4月,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推出大型系列片《寻访运河》;2004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的《凤凰号下西洋》;2005年3月,凤凰卫视与法国雷诺卡车合作的《重走丝绸之路》探险之旅;2005年6月,由中央电视台核心发起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启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16日,33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2007年、2008年又两次在中央电视台重播。我作为参与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的主创人员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30日,无锡广电集团拍摄的大型电视片《吴仁宝》在无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旋即,其主要章节和内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之子》、《面对面》、《新闻会客厅》、《对话》、《聚焦三农》和江苏电视台的(《江苏新时空》、(《大写真》等栏目采用,连续播出。同步套拍的纪录片《华西村的故事》(上、下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见证》栏目播出。  相似文献   

19.
栾方 《现代视听》2013,(4):51-53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和"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中英双语播出的纪录片频道",是弘扬中华文明、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开拓宽广的文化传播路径不仅是纪录频道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推行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探索和日本广播协会的"文化战略"中总结经验,期望能给纪录频道文化传播的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栾方 《现代视听》2013,(5):55-56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和"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中英双语播出的纪录片频道",是弘扬中华文明、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开拓宽广的文化传播路径不仅是纪录频道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推行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探索和日本广播协会的"文化战略"中总结经验,期望能给纪录频道文化传播的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