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作品审美情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古诗词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关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鉴于此,笔者结合平时古诗词教学实践,初步归纳“以读促赏”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诵读、解读、赏读,在“读”中解,在“读”中赏。  相似文献   

2.
《春晓》一诗系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所作,教学时我做到认真把握古诗教学的特点,突出一个“读”字,并且加强词句训练,重点理解其意境。读题,理解其题意。揭题时教师应坚持做到言简意赅,“一箭中的”,不拖泥带水。古诗词中往往一个汉字代表着现代汉语一个多音节的词语,为使学生在查字典自学中不出差错,我便把古诗的一些特点,事先向学生交代。朗读课文。古诗教学,要做到反复吟诵,在吟诵中领略其含义。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步骤:(1)初读。组织学生根据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在初读中要求学生要认真,不厌其烦,多读几遍,使之深…  相似文献   

3.
读 ,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 ,熏陶情感 ,积累语言词汇等。因此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这一精神 ,我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九义”教材第一册 )一课时 ,以读为主 ,以初读→再读→细读→品读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一、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设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飞船是什么吗 ?(能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器。)坐在飞船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可先采取自由读的形式 ,将课文读准字音 ,再通过小组之间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在此…  相似文献   

4.
读为主线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读要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实效地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让我们的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千年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5.
“读”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读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那么,怎样能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在读中感悟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注重初读,整体感知“读”是“感”的前提,“感”必须以“读”为基础。初读也“大有文章可做”。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初读感悟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学生根据明确…  相似文献   

6.
诵读是培养语感、深化理解、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有效诵读为桥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内在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初读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音律美;在解读中理解诗意,掌握修辞,体会语言美;通过悟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把握情思美。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西湖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学生早有耳闻,而《西湖》这篇课文,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西湖的心灵之路。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放眼西湖,创设西湖文化背景,让学生、文本、风景、文化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领略美1.扎实初读,感知语言。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让学生充分熟悉语言。本课一共有23个生字,在初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层层叠叠、放眼远眺、心旷神怡、典雅等。第二、把检查指导初读课文和学生整体感知领略…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民族的瑰宝。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古诗词作品。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其教学的“路径”到底何在?从名师的经典课堂中,似乎不难寻觅到内中“拾级而上”的“三重门”。一、初读:解诗意而知其蕴——一枝花开满庭芳从“通读课文”到“读通课文”,这即使是对现代文教学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由此不难想见“疏通文句”对于古诗教学有多重要了。窦桂梅老师2006年3月在宁波执教《游园不值》时,大显风行水上、无隙无痕之风采。下面,我们来…  相似文献   

9.
学习古文 ,要重视熟读、背诵、理解基本内容 ,欣赏语言的精美 ,体会文意的精深 ,学习结构的精巧 ,真正读出古文的精彩处。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的精彩处呢 ?笔者认为 ,阅读古文应分为四个步骤——初读、再读、三读、四读 ,由生而熟 ,由浅入深。初读 :读准——读准字音 ,读准句读。初读要求读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准是前提 ,有了字音的准确和句读的准确 ,才能体现古文的音律美。如 :要读出《桃花源记》中的“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的活泼、轻快、流畅 ;读出《陋室铭》中的“…  相似文献   

10.
学贵会读书     
教是为了不教 ,故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该教学生学会读书 ,学会自己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学会读书等于具备了求知的基本能力。现将我校多年推行的“四步读书法”简介如下 :1 初读 ,读文字本身含义 初读又称泛读 ,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所以要求读文要细、了解要准 ,为了防止一目十行 ,丢字漏句 ,可建议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逐字逐句边读边写 ,口眼手脑并用 ,这样才不会断章取义 ,含糊其辞。例如 ,读吸收的概念时 ,必须注意“血液”后是“和淋巴”若不注意“和”很有可能造成“或”的错觉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  相似文献   

11.
王青 《甘肃教育》2000,(3):25-25
“一主三环”指的是以读书训练为主线 ,按照“初读感知—精读领悟—积累迁移”三个环节进行课文教学。一、操作程序1 初读感知。对课文的感知阶段 ,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这一步要完成的任务是 :掌握生字读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部分生字的意思 ;课文要读的正确流利 ,个别难懂的句子老师可以带读、领读 ;其教学流程一般为 :(生)读—(师)导—(生)读—(生)纠—(生)读。2 精读感悟。对一些语言文字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词、句、段 ,强化诵读 ,注重感悟。让学生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去读书、思考。披文入情 ,进入课文所创…  相似文献   

12.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读,要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实效地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让我们的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采撷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千年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中"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古诗文教学更应将"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古诗文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读要有不同的策略:初读环节要过生字新词关。要通过初读让学生认识生字、学习词语、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晓字义,把诗文读通读顺;熟读环节要读出节奏,读出诗味。按照诗文的韵律,尽可能把诗文读出抑扬顿挫;品读环节要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懂得诗文所表达的主题,从而与诗人产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随手记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用题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审题需要读题 ,读题就要做到读准、读好、读懂。例如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 660套衣服 ,已经做了 5天 ,平均每天做 75套 ,剩下的要 3天做完 ,问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学时让学生三读此题。初读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读着重理解“剩下的 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使学生想到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必须知道剩下的数量。三读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够填写…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17.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我们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识字教学三步走”的基本程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的要求之一是正确地朗读课文,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文中识字。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老师范读课文或者听录音,学生指着字来听,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 ,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训练阅读速度 ,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流程设计一一、情境导入 ,初读课文。1.创设情境。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3.交流感受。4 .快速寻读。自由选择课文中最感人的语段。5 .检测初读效果。6 .小结过渡。二、研读交流 ,探究语言。1.自主选择研读。A.研读描写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语句。(1)找 :文中表现神…  相似文献   

20.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与老爷爷的对话,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体会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讲读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审题。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教师简介黄山旅游风景区以及天都峰。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注意正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