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字是汉字整理与规范的主要对象,然而,由于以往的异体字研究对异体字的定义过于宽泛,混淆了不同性质的字际关系的界限,给汉字的整理与规范造成了一些混乱。对异体字的界定从本质上可分为同词异形和同字异体两种观点。事实上,应当从构形和功能两个维度重新定义异体字,即异体字是为语言中同一个词而造且在使用中功能未分化的、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由此可以划清异体字和分化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避免汉字精简中的一些弊端,对异体字的整理与规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整理异体字是促进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通用规范汉字表》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范围内,甄别分析正异字组的义项用法,在对严格异体字和非严格异体字进行区别处理基础上,将部分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或特定用法上的规范字,并对原有的正异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房山云居寺石刻佛经字形的局部整理工作基础上,就其中较丰富的异体字现象,思考其贮存、整理和规范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工具书应慎重选择异体字形;而为汉字研究提供材料的贮存则以字形的兼容为佳。“讹字”是规范角度的概念,在贮存、整理阶段不宜轻言讹误而忽视对汉字变异过程的思考。对异体字研究中应区别“异构”与“异写”,“同字”与“异字”;规范时在异写字(同字)中选择主形,在异构字(异字)中确定正字。异体字规范应逐渐从“并正”走向“惟一”。  相似文献   

4.
一 汉字简化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汉字工作的一部分。汉字工作还有异体字的整理,字形的整理,字音的审定,通用汉字和常用汉字的调查统计,汉字检索法的研制,计算机汉字编码字符集的编订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让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得到比较全面的整理。我们统一的国家做到了“书同文”,改变了多年来用字混乱的现象,确定了全国通用的汉字的规范。 汉字简化工作从建国之初就开始研究、准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时代,冗余的汉字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信度,整理异体字是促进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异体字整理应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基础上,在汉字字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科学、稳定和求实的原则,对表中所收字的义项、字际关系进行甄别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异体字自汉字产生之时就已存在,字贯穿于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对异体字的整理研究中,存在着重实用、经理论的倾向,理论研究较薄弱,从理论上的深入研究,是在建国以后.文章用列表对比等方式,讨论了异体字的定义,并以充足的实例分析了异体字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汉字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政府直接推动下, 汉字简化和异体字整理工作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肯定汉字规范化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并不回避问题,同时围绕当前的某些模糊认识提出个人看法和改进、完善现行汉字规范(标准) 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十年来异体字在理论研究和整理方面做了综述。主要涉及一下三方面内容:异体字科学界定;异体字的理论研究探讨;异体字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对异体字的整理与规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汉字异体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方法和手段,将其应用于宋本《玉篇》文字研究,也为《玉篇》研究开拓了新领域。按照汉字构形学的理论、方法,对宋本《玉篇》异形字进行整理,是《玉篇》文字研究中的新探索。在这一探索中,主要侧重异形字认定、整理方法预设、整理结果描写和对整字结构与部件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汉字异体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方法和手段,将其应用于宋本《玉篇》文字研究,也为《玉篇》研究开拓了新领域。按照汉字构形学的理论、方法,对宋本《玉篇》异形字进行整理,是《玉篇》文字研究中的新探索。在这一探索中,主要侧重异形字认定、整理方法预设、整理结果描写和对整字结构与部件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21,(1):91-95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西宝卷手抄本的汉字使用情况很复杂,繁体字、异体字和简化字并用,此外还有"二简字"、俗写字、自造字、错别字等。河西宝卷手抄本的用字情况是特定历史时期汉字形体演变的层积,反映了上个世纪后期汉字的简化、整理、规范及其推广执行的程度,为研究汉字的形体演变、规范化程度、政府的语言文字政策、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语言文字研究价值堪与敦煌遗书手抄本媲美。  相似文献   

12.
唐代墓志属于重要的出土文献,准确释读和科学整理是研究的基础。近两年新刊唐代墓志录文存在不少异体字未识或误辨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综合运用文字学、碑刻学等学科知识,结合石刻文字变异规律,深入考辨新刊布三方唐代墓志中的"■"、■""、"■"、"■"、"■"、"■"、"■"等误释异体字和"■"、"■"等缺释异体字,既可为这些墓志材料的有效利用提供帮助,亦可为后续碑刻文献整理提供参考,为石刻异体字及汉字史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异体字作为汉字字库中音义全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组字,是汉字历史堆积的产物,情况相当复杂,值得认真清理。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最能反映异体字在该时期的基本面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扼要阐述了应该研究的碑刻异体字的各种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异体字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可以为文字学和汉字发展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辉 《语文学习》2020,(1):73-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所谓规范汉字,是指国家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传承字和简化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除非是特殊需要,繁体字和异体字是绝不应该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但是,笔者发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人名中有使用不规范汉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使用的规范汉字"国"字的诞生,与共和国的成立有着一段历史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整理组广泛收集了"國"字的异体字,没料到竟有40多种不同的写法.选用哪一个作为规范字呢?大家反复讨论还是颇感为难.  相似文献   

16.
童琴 《培训与研究》2010,27(6):30-32
古籍数字化中异体字的处理一直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洪武正韵》数字化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洪武正韵》存在大量的异体字。我们采用严格规范和适度通行相结合、存真和整理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洪武正韵》数字化整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方法来确保《洪武正韵》文本和数据库的系统性、准确性,以方便计算机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通用。这些词语就象异体字一样有两种不同的写法。只不过,为规范汉字的书写,1955年12月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淘汰了重复多余的异体字。而有两种不同写法的词语,至今还存在于汉语言字中,不知道会认为是错别字。例如:  相似文献   

18.
因汉字自身形体演变的原因以及古代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的限制,再加上书写者个人习惯的影响,因此武威汉代医简中存在大量异体字。徐莉莉先生撰文分析了其中的17例71处异体字,其中有全同异体字5例,部分异体字12例,所以该文中所称异体字实指广义。而武威医简中的广义异体字数量远大于此数,本文试对此进行补充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俗字历来说法不一,褒贬不一。它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语言的发展及地域的变化而不断产生的,与异体字有一定关系,异体字有广义狭义之分,俗字仅是汉字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各社会阶层的不规范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20.
毕沅在《夏小正考注》中依据《说文》辨别正俗,这种笃信《说文》、以《说文》为正统的规范汉字理念,实际是对北宋张有《复古编》以《说文》字形为规范汉字依据的传承。毕沅这种以《说文》为规范汉字依据,但又不极力反对其他俗别用字的做法,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文献的正确理解,也有利于考察异体字的传承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