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杂技剧汇聚杂技节目杂技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当代的杂技艺术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可简可繁,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杂技艺术越来越多地以大型杂技剧的形式展现。杂技剧的题材,一般改编自古典名著、戏剧或原创符合杂技艺术特色的剧本,一个有适当主题的题材,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的杂技节目融入到剧目中,构建成一台新颖的杂技剧。以广州杂技艺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举办。本届艺术节上,杂技剧首次被大规模纳入展演,成为真正的"重头戏"。这一全新举措与近年来全国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相呼应,传递出国家对杂技剧的肯定和重视。杂技剧是当代杂技人的创新,是进入新世纪后诞生的全新艺术样式。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与全国杂技同仁共同见证了杂技剧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此将对中国杂技剧的观察与思考作以分享。  相似文献   

3.
正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我国当代杂技剧的正式诞生。至今十几年,国内已经排演出一百多部杂技剧,可谓发展迅速。而目前,杂技剧定义尚在探索之中,笔者现将其概括为"杂技剧是用杂技形式表演的戏剧"或"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市场迎来全民消费时代,杂技艺术仿佛迎来了新生。无论是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层面,还是从杂技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层面,审美化、艺术化的杂技表演已经成为主流,而杂技剧这一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原创实验剧《艺吐为快》南昌亮相近年来,杂技受到越来越多娱乐方式的冲击,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成为杂技不可或缺的功课。江西省杂技团创作的杂技实验剧《艺吐为快》于2020年12月17至18日在南昌市帕拉方艺术空间举行了两场公益演出。这部原创剧是该团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杂技在观众心中是惊险刺激、高难度的肢体表演艺术,杂技剧多呈现在大舞台上,以大制作或单场表演的形式出现。如何突破?我们构思了许久。”《艺吐为快》的编导说。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杂技理论主要是对杂技史和杂技美学、舞美、编创特色、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市场转型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代杂技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如今杂技的发展应是结合市场与科技走向,以创意为主的杂技剧创作。研究杂技理论在挖掘“中国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提供观念转型和实践指导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杂技剧化装的特点杂技剧化装是指化装师以杂技剧本为蓝图,对演员须发、头饰、面型及身体裸露部分进行修饰,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杂技剧化装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装扮塑造人物形象。杂技剧在化装技术手段上,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身份、民族等特点进行艺术上的加工设计和运用,加强对人物五官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人物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杂技剧是杂技艺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新方向、新思路和新突破口。近年来,国内不少杂技团对创排杂技剧热情高涨、信心满满。2019年7月17日至28日,由国家文旅部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在广西南宁举行,首次将杂技剧纳入展演范畴,充分说明国家对杂技剧目化发展模式、发展现状和发展成果的肯定与认可。此次,全国共有六部杂技剧入围展演活动,每部作品都经过院团申报、地方推荐、专家筛选的严格过程,好中选优,将  相似文献   

9.
《杂技与魔术》2012,(5):9-9
9月12日,重庆杂技艺术团杂技剧《花木兰》研讨会在京举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减,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邹玉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汪俊等有关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沈阳、济南等杂技院团、文化管理部门、新闻媒体近30人参加了研讨会。大家以“艺术精品与市场开拓——杂技剧《花木兰》在艺术创新中如何拓展演出市场”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廷勇主持。  相似文献   

10.
杂技发展至今,杂技剧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出形式之一,但杂技剧要持续发展则还需突破技术限制和增加市场容量。大连杂技团儿童杂技剧《胡桃夹子》上演以来,通过技巧的语言功能向观众传达杂技的深层意义。“技”仍是现在杂技剧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该剧为例,对经典作品再创作的文化优势与现代营销理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现实题材主题杂技剧(节)目涌现出来。本文解析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主题杂技剧的兴起和繁荣,拓展和总结其艺术实践,意在为杂技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做贡献。主题杂技是以多种叙事形式赋予杂技一个主题,使杂技表演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构思编排训练演出的节目形态,主要包括: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中国杂  相似文献   

12.
正杂技剧是我国本世纪杂技表演艺术中兴起的一个新型的表现形式。杂技剧将杂技与戏剧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逐渐受到观众的欢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编创出好的杂技剧作品,是编创者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怎样才能做到让观众喜爱,口碑良好?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维持"观演关系",即保持观众与演员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红遍业界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梦之旅》是由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通过两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该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使演艺界专家、业内同行、媒体及广大观众给予高度评价。创排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令我感触颇多。原创杂技剧《梦之旅》是湖南杂技艺术剧院首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杂技剧。它通过戏剧手法,运用杂技艺术,把18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4.
复合杂技的盛宴——评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在兰州,甘肃省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敦煌神女》成为广大观众热烈议论的话题。杂技剧对于兰州观众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敦煌神女》以杂技艺术为载体.以戏剧情节贯穿始终,融合多种艺术元素.让人们看到了一台风貌全新的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原创杂技剧。  相似文献   

15.
<正>杂技剧《战上海》聚焦解放上海这一重大革命题材,从杂技艺术本体寻找叙事表达的可能,又以叙事空间的营造拓宽杂技艺术的表现可能,把“杂技”与“剧”的融合推进到一个新高度。众所周知,杂技是一门强调技巧的艺术。“技近乎道”,技术的尽头是思想和美学的表达。“剧”的加持,无疑为技术向美学延伸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6.
从本世纪初始,杂技剧从无到有,自少至多,由粗向精,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杂技剧作为一种新颖的舞台表现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一部部主题风格各异的杂技剧不断呈现,它既是广大杂技人励精图治、求新求变、主动作为的结果,也是杂技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今时代文艺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移动终端的异军突起,当今杂技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求新、求美、求智的要求,创新就成为摆在广大杂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杂技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杂技是舞台艺术的一种,舞台美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美术的任务是根据演出需要,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手段,创造出舞台环境和角色形象,并渲染出特定的气氛和效果。舞台美术的手段多样,表现力源于生活,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党的十八大以来,杂技创作的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杂技剧的涌现不仅给杂技创新带来新天地,也给杂技舞美带来机遇与挑战,促使杂技舞美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杂技剧《楼兰寻梦》为例,试探讨杂技舞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杂技剧《化·蝶》由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创排,是中国杂技剧在舞台艺术美学视野、美学高度和深度上的重要尝试,代表着杂技剧艺术互融的发展导向。一、故事题材展现传统美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杂技艺术蓬勃发展,各地杂技节目精品频出,各类杂技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推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主题性、思想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而且融入了多种姊妹艺术,通过声光电、投影等舞美设计进行全方位包装,使得现代杂技艺术变身为综合艺术,作品越来越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