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人爱吃鱼、会吃鱼,民间有年年有鱼、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因此逢年过节更是必吃鱼。但是民间有另一种说法是"鲤鱼毒性大",这到底怎么回事呢?鲤鱼在物种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它的亲戚包括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以及鲫鱼、武昌鱼、翘嘴鲌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草腥味  相似文献   

2.
正湖南武冈的邱先生在水库钓到一条鲤鱼,从正上方看,该鱼面部特征极像人脸,有嘴巴、鼻子、眼睛,被称为"人面鲤鱼"。其实,英国也出现过"人面鲤鱼",这种现象是一种提示,人脸是从鱼脸演化而来。如果说鱼脸像人脸,意味着鱼获得了更多的现代演化特征,尽管这种特征未必是鱼适应环境的结果。反过来说,人脸像鱼脸,则是一种返祖现象,从这个现象可以了解并解释今天  相似文献   

3.
鲤鱼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养殖鱼类,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它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鲜美,乃食之上品,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吉祥鱼”的美称。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孔子得了儿子,国王鲁昭公送去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引以为荣,给儿子取名曰鲤,字伯鱼。早在2400年前,范蠡的《养鱼经》中就介绍了鲤鱼及其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乌之哑哑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9,(14):54-55
乌,又称“鸦”(也写作“鵶”,“鵶鸣哑哑,故谓之鵶”《禽经》),全称“乌鸦”,俗呼“老鸹”。飞入古人视野的乌鸦,有着纯黑的形体、大大的嘴巴、“哑哑”的鸣叫等外部特征,并有鸦占之能、反哺之孝、神鸟之灵等内在属性。一只普通的乌鸦何以承载着如此多的文化信息?答曰:人类涂鸦使然。  相似文献   

5.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成功研究出投入低、产出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倍体鲫(鲤)——湘云鲫、湘云鲤”.湖南师大生科院是从1988年开始三倍体鲤鱼和鲤鱼即湘云鲫、湘云鲤的研究的.这种鲫鱼、鲤鱼与传统的鲤(鲫)鱼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著特点:一是生长快.  相似文献   

6.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11X):54-55
龟,本是水陆两栖动物,在漫长的文化延续中,被国人注入了诸多的文化寓意:或灵之,“四灵”(麟、凤、龟、龙)、“五灵”(麟、凤、龟、龙、白虎)之一者,“介虫(有甲壳的虫类、水族)之精者”;或宝之,“天下之宝也”,获之“家必大富至千万”;或寿之,“寿蔽天地,莫知其极”;或贬之,有“龟奴”、“绿帽子”、“缩头乌龟”之俗谓,等等。  相似文献   

7.
一、堂狼汉洗洗,原是我国古代人盥洗用的器皿,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仪礼·士冠礼》郑玄注洗:“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洗内往往铸有铭文、鱼、鸟、兽等  相似文献   

8.
称鱼而非鱼     
动物界中名不符实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鱼类,是一种用鳃呼吸、卵生、以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如鲫鱼、鲤鱼、鲢鱼、鳙鱼等等,但有的名称叫鱼的,如鳄鱼、甲鱼、鲸鱼、墨鱼等,却不能与以上鱼类相等同,它们名为“鱼”,而实非鱼。衣鱼:衣鱼也称作蠹鱼,属无脊椎动物,是一种较原始的无  相似文献   

9.
长江江豚这一自古就被渔民们称为“河神”的物中,现在长江中已不足2000头。由于人类的活动白豚三不足百头并濒于灭绝,在不久的将来,白(既鱼)豚的今天会成为江豚的明天吗?  相似文献   

10.
三种鱼     
长江中有三种鱼:鲥鱼、刀鱼和河豚.鲥鱼的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扁一些,刀鱼的形状像一把匕首,河豚有着滚圆的身子,身上覆盖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尽管这三种鱼形状各异,但当地的渔民捕捉它们却用同一种网.  相似文献   

11.
盆景是用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或水、石等,经过艺术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使之成为自然景物缩影的一种工艺陈设品。有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等,也有兼蓄虫、鱼的。盆景具有"缩龙成寸"、"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独特艺术效果,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恋,被誉为"立?..  相似文献   

12.
玉兔出月宫     
<正>生肖轮回,虎去兔来。不同于虎的威猛、霸气和肃杀,出现在中国文化中的兔则是一种温驯、灵动和阴柔的存在。它上列仙班,下入俗世,活跃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在月宫故事里,它是仙女嫦娥的陪伴之物;在中秋节俗中,它是民众奉祀的兔儿爷;在中医典籍里,它是医家悬壶济世的良药;在婚育习俗中,它既是妇女祈子的灵物,又是孕妇的忌食之物……一只兔子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华夏先民文化涂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虎自远古来     
生肖轮回,牛去虎来.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伴生物,虎陪伴着我们的先民从直立人到智人,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信史之初一直延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虎既完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由"中国古猫"到虎的进化,也实现了从动物之虎到文化之虎的升华.其影响遍布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在精神世界里,有人奉它为本民族的文化图腾,有人相信它的护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虎的影像既鲜活于民间艺术中,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习俗中;在文学叙事中,虎是通灵的动物,人可以化为虎,虎也可以化为人;在医学典籍中,虎骨、虎胆、虎睛、虎血等虎的诸多器官与部件都有着神奇的疗效……经过华夏文明的洗礼,虎已然脱胎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灵物.  相似文献   

14.
喝水=喝药?!     
《科学生活》2010,(5):28-29
2008年6月,一名美国垂钓爱好者在内华达州的米德湖水库钓上一条十多千克的雄性鲤鱼。就在鱼被分解准备烤制时,他却在鱼的肚子里发现了橙黄色的鱼籽……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数学(同种同文化之数学,ethnomathematics)是一个纲领,它研究知识的产生、传播、体制化和普及,并重视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凭借个人和共同体的文化经验及实践,人类文化数学力争在克服文化障碍的情况下,使儿童能较容易地掌握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千年甚至上百万年。但近日研究发现,这个过程也可能很快。几个世纪以前,人们选择性地养殖了一些鲤鱼,从而创造出少鳞的品种,以便更容易将其剖开洗净食用。1912年开始,这种鱼被引进到没有鲤鱼的马达加斯加。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就已经观察到这些鲤鱼的后裔开始"退化"并长出更多鳞片。  相似文献   

17.
聪明的海豚     
据说在30年前,面临印度洋的澳大利亚海边,一位渔翁打鱼时一头野生的海豚出现了,它帮助渔翁将鱼赶进网里,一天下来使渔翁丰收而归。自那以后,海豚与渔翁开始长期的来往,而且它还带着同伴来到这个海滨。为此,这个海岸现在吸引了很多游客。脑灵耳聪海豚的脑十分发达。海豚大脑,不仅大、重,而且大脑半球有许多比人类还复杂的沟回(皱褶),大脑皮  相似文献   

18.
白杉  子荫 《科学大众》2000,(2):34-35
人们常常看到昆虫危害农作物和森林,造成饥荒;人们还常常听说昆虫是疾病传媒,时时威胁人类健康。其实,昆虫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全球昆虫种类估计在1000万种以上。昆虫不仅有对人类危害的一面,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昆虫体本身可作为人类资源利用,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种群数量具有资源特征的一类昆虫。人类科学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越冬期间室内外青海湖裸鲤鱼苗生长差异进行了试验研究。在长达4个月的冰封期间,淡水池塘培育的当年8月份孵化的青海湖裸鲤鱼苗增重率为148.15%,而温室水泥池4种不同密度下培育的同一批裸鲤鱼苗增重率分别为324.88%、342.54%、372.87%、315.09%,表明室内裸鲤鱼苗增重较室外显著;裸鲤鱼苗特定生长率室外(东1)为0.76%,室内为1.69%(温1)、1.78%(温2)、1.94%(温3)、1.64%(温4),表明越冬期间室内裸鲤鱼苗生长速度高于室外鱼池。  相似文献   

20.
在稻田里养金鱼,让鱼儿在田间觅食,减少如螟虫、稻螟蛉、稻象鼻虫等稻米茎叶的危害。稻田养金鱼,对改善环境、预防人类疾病也有显著的作用;稻田养鱼及鱼的排泄物又可作为农田的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这种稻鱼共生互利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INFOYU(总第36期,P6)报道,辽宁省朝阳市水产科研所2001年在千亩稻田展开“稻田养殖金鱼”试验,喜获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