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太祖朱元璋对道教采取扶持与控制并行的政策。他受"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扶持道教发展,目的在于宣扬君权神授,借用道教神化自身和皇权,对明朝以下诸帝崇道有直接的影响。太祖居安思危,能意识到崇道过度会走向反面,又同时采取裁减道观、控制度牒、加强道士管理、限制道教宗教活动等控制措施,巩固了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对道教采取扶持与控制并行的政策.他受"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扶持道教发展,目的在于宣扬君权神授,借用道教神化自身和皇权,对明朝以下诸帝崇道有直接的影响.太祖居安思危,能意识到崇道过度会走向反面,又同时采取裁减道观、控制度牒、加强道士管理、限制道教宗教活动等控制措施,巩固了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3.
东晋南朝道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期 ,政权迭更 ,时局动荡 ,为道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一批文人道士对道教的教理、教仪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对道教组织进行了清整 ,使东晋南朝道教士族化日趋成熟。特别是茅山宗的创立 ,标志着道教已进入宫观制阶段 ,它为唐宋道教的兴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4.
崂山道教在道光之前,出现了一批具备各方面才能的优秀道士,多所道观都得到了重修,道士人数也有所增加,从而较好地维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明代嘉靖以来的中兴局面,实现了崂山道教的又一次辉煌。道光以后,崂山道教渐趋衰落。道士素质明显下降,宫观建设停滞不前,到了光绪年间很多道观已经荒废,崂山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5.
云山道家     
松龄先生笔下的《崂山道士》让崂山和道士都名扬四方。正如文中异史氏所云:“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笑归笑,但凡去了崂山、参观了太清宫的人,心中涌起的便是对这云山道家的赞叹了。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约公元前125年),到东晋南北朝时逐渐完备,并在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特别是医药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金元时代,道教又分成了两大派别,即南方的正一派和北方的全真派。现在崂山的太清宫便是当时全真派的第二大道观(第一大道观是今北京的白云观)。人称“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崂山,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培养世界意识的初创阶段、在争议中前行的稳步发展阶段和强调全球素养培养的深入阶段。其发展呈现出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等特征。这为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即需要加强重视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备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体系,扩大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研究主体和制定主体,注重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1978年以来,农民教育政策在经历初创、发展和完善等阶段基础上,形成了较完备的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各种政策之间有互相交织重叠之处,能够形成政策合力,也有冲突抵牾的错位现象,造成政策效益边际递减。细致梳理与系统总结1978年以来农民教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和基本路径,在对三十几年农民教育发展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基础上,政策变迁背后暗隐着不可更改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谭峭《化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中所载的五代南唐名道士谭峭与泉州道士谭紫胃就是同一人,他所的《化书》以道教内丹学为理论基础,论述了修道、修行法术和治国原理,上承道家哲学,对后世道教内丹派和符篆派理论均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宋代道教文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道教文学创作丰富。道教的宫观建筑、斋醮礼仪、道士生活等往往是文学题材的一部分;道教的步虚词、青词等具有文学性。道士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其创作也别具风格,具有超凡脱俗的神秘之美和奇崛之美。  相似文献   

10.
清代苏州状元彭启丰受祖辈崇道家学影响,与道教渊源深厚:他与许多道士有所交往,与圆妙观道士惠远谟相交甚笃;他作了许多咏颂道教宫观、古迹的诗文,并在诗文中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仰慕;他认为儒道无以异乎,并把道教纯朴自然、慈俭不争、无欲无为等思想贯彻到自己修身治国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