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从教学论层面纵深到本体论;从义务论、能力论意义上的教育系统主体性回归到权利论等几个转变。为深化研究,须进一步从当前的知识状况,个体的自我意识及自主权等角度出发,夯实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心理学、尤其是法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实验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育实验在25年(1978—2003)中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主体性教育实验的萌发阶段,二是主体性教育实验的成型与发展阶段。在回顾主体性教育实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三点反思:(1)主体性教育实验从单项实验走向整体实验不应只是一种“形式”的深入;(2)主体性教育实验既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又有赖于教育技术的开发;(3)主体性教育实验研究要根植于教育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在培养出一大批知识面广、兴趣广泛、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的同时 ,也注意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吸引他们参与到教育理论的研究中来 ,实现对教育理论的主动建构 ,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主体教育在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建构之后,逐渐步入了微观的课堂教学教与学行为分析阶段。反观当前的教育实践,在多元化冲突和新旧教学理念转化的背景下,主体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被塑造主体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完整性。为使主体教育实践走向本真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关键因素。其中方法或方法论应该是教育理论研究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验,不能仅满足于对教育实践做价值层面的思考,而应扎根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从而使主体教育思想最终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在培养出一大批知识面广、兴趣广泛、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的同时,也注意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教育理论的研究中来,实现对教育理论的主动建构,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刘锋 《当代教育论坛》2006,(10):122-123
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目标中主体性实现的根本途径。但就目前的声乐教学而言,无论是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在学生主体性的实际操作上都滞后于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常常表现为以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体作用压抑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歌唱欲望不高,自主活动整体缺失;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观,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个性教育是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独特的内在潜能和资质的唤醒和发展,在我国牌初步发展阶段,已涌现了大批教育改革思湖,但其本质都是以人为本,将生命的活动引入课堂。总体上我们在个性教育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基本仪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个性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难的话题,在实践中,应注意研究一些问题,特别是个性教育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观,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霞 《教书育人》2006,(10):27-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受教育者主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素质的发展与培养日益得到重视。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主体教育的观念、思想,并在90年代初开始,北京、河南安阳、天津、湖北荆门、深圳、湖南长沙等地开展了中小学主体性教育改革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主体性诉求”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与现代化发展的关联;剖析了主体性的概念演进以及主体性哲学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其限度;分析了主体教育的理论嬗变,展示了主体教育的实验成果与经验。基于对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反思,提出了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主体教育的应然使命及发展路向。指出要以全面深入地认识主体性为前提,通过课程教学的主动变革与创新来增进教育过程的主体性,通过“多主体参与、多中心治理”来增强教育系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裴娣娜教授谈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中 《四川教育》2001,(7):34-35
主体性教育研究——我国当代教育实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我省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激励了我省不少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探索的积极参与,本刊也特辟了“主体性教学研究”的栏目,刊发了大量的主体性教学研究的章、课例,促进了我省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发展。最近,记抓住“全国主体教育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的良机,带着什么是现代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等问题,走访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主体性教育主要是指向于充分发挥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何谓主体性呢?有学者认为,“严格说来,主体性也就是主体所潜在地具有并且能够发挥出来的属性”,“主体性不仅仅意味着能动性,它同时包含着受动性与为我性”。受动性揭示的是“人对自然对象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人之所以要发挥能动性的客观根据”。为我性揭示的则是“能动性作用的方向性,因为人类征服自然对象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对象本身”。由此可知,主体性应是能动性、受动性与为我性的有机统一体,主体性的发展也必须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能动性的角度理解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在主体教育思想下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最终完善学生主体人格的教学活动程序。围绕这三个方面,对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展开了系统探究,以期促进主体性教育思想在高师院校的实施,并进一步丰富高师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明确提出,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的源起有其必然性,符合时代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其理论自身也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都非常重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却又忽视了对教师主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理论缺少对现实教育的实际调查,尤其是缺少对高中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实际状况的了解。根据主体性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的前期调查,拟定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的主要结果是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主体性的三个功能特征发展顺序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教育教学改革迫切呼唤学生“主体性”的回归。而作为教育教学主渠道的课堂教学 ,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也越显突出。同时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和网络等高科技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的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不足 ,也就成了教学改革的主要突破口 ,而“如何用”、“如何教”则直接指向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策略。因此 ,研究基于网络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策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验研究 ,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钮克芳 《考试周刊》2008,(52):13-14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伟 《教育科学》2006,22(6):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