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Shapley值在知识联盟利益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基于Shapley值的联盟收益分配方案,其思路是以"失去"某联盟成员造成的联盟损失来衡量该成员对联盟的贡献,并根据成员对联盟所做的边际贡献来划分联盟收益,体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这对于组织合理分配联盟收益,促进联盟长期稳定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经费支持和科研管理的实践,系统研究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内在动机(成果的未来收益)应该成为知识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团队的经费支持应该成为机制设计的补充措施。采用动态分析的视角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动机分为声誉建立和声誉获利两个阶段。在声誉建立阶段,团队成员对知识创新成果未来收益进行预期而选择相应的努力水平,而声誉获利阶段是成果收益的实现阶段,同时又对未来的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预期。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科研资助的实践,提出"当期资助与未来奖励"并存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以强化知识创新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3.
伍勇  梁巧转  周文光  魏泽龙 《软科学》2012,26(10):89-92
运用合作博弈理论,针对各主体参与开放式创新方式的异同,对开放式创新中参与主体收益分配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提高开放式创新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当各参与主体对开放式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不同时,应实施"差异化"的收益分配方案;而当各主体对开放式创新预期收益的边际贡献相同时,应实施"公平化"的收益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4.
知识共享的协同效应促使团队成员为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而采取积极的合作策略,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同时更关注各自在团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获得的共享收益。本文通过DEA博弈模型,根据团队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子,建立团队知识共享度评估指标,使用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得到贴近度最高的团队类型,通过计算Shapley值得出成员在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边际贡献值,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证实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网络成员合作行为策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生  张庆普  王晓红 《科研管理》2012,33(11):144-151
成员间的合作是知识网络顺利运行的基础,研究合作前提下的成员行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成员合作的条件下,网络内节点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将时间、精力、经费等投入要素在知识转移、合作创新、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等不同的行为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获取最大的知识增量。从知识转移和合作创新的预期收益函数入手,通过对几种行为收益的综合分析,并考虑到风险因素,讨论在不同情况下成员要素投入的最佳策略。并对五个节点的知识网络G进行例证分析,对问题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考察两类团队成员知识构成特征,借鉴经验学习和协同学习研究成果,将学习效果映射为基于线性区间的知识水平动态增长,构建以团队学习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的成员配置模型。结果表明:(1)知识层级数量及协同学习时间比例的投入对团队学习的净收益产生相反影响;(2)团队成员规模、协同学习边际收益及成本均是团队基层研发人员配置比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决策的主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樟生  胡珑瑛 《科研管理》2012,33(4):41-47,61
通过分析盟主企业和合作伙伴的知识转移决策对联盟合作创新的影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决策的主从博弈模型,指出联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盟主企业的知识边际收益足够大,合作伙伴按照各自知识边际收益的比例结构转移其知识资本,盟主企业的知识转移决策与其自身的知识边际收益正相关,与合作伙伴知识边际收益之和负相关,为联盟成员确定最佳动态竞争合作关系以及灵活机动的管理方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盟主企业和合作伙伴的知识转移决策对联盟合作创新的影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决策的主从博弈模型,指出联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盟主企业的知识边际收益足够大,合作伙伴按照各自知识边际收益的比例结构转移其知识资本,盟主企业的知识转移决策与其自身的知识边际收益正相关,与合作伙伴知识边际收益之和负相关,为联盟成员确定最佳动态竞争合作关系以及灵活机动的管理方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玲玲  郑秀榆  马俊  聂广礼  石勇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43-1550
 团队中知识转移与共享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团队成员的真正贡献难以区分。虽然团队成员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抑制“搭便车”行为的发生,但由于团队的高动态性使得团队中会存在短期行为。本文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角度出发设计团队员工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机制,通过员工自我监督,根据员工在知识转移与共享中的重要性分配剩余产出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分享微观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丙山  赵骅  罗军 《科研管理》2012,33(3):65-71
论文从主从博弈的视角,将高新技术企业运营的基础单位知识团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中的主方和从方来刻画知识团队中成员间知识水平的差异,通过分析各方投入、绩效分配、安全系数等对知识分享的影响,建立起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团队中知识分享决策的主从博弈微观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探索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分享过程中的内在微观机理及其影响机制。论文研究发现成员的知识分享绩效分配系数与知识分享投入正相关,知识分享安全指数对知识分享投入与知识分享收益均有积极的影响;知识团队中知识分享前提条件是知识优势方的绩效分配系数应足够大,且该绩效分配系数与所有跟随者的绩效分配系数之和的比值应大于知识转化系数;研究结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分享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中华  赵晨  吴春波 《科研管理》2019,40(9):159-169
基于440份配对调查数据,揭示交互过程视角下知识分享报酬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 当知识型团队成员作为知识需求者时,知识寻求顾虑对知识寻求行为有阻碍影响,但对知识创造行为有促进影响,而作为知识拥有者时,知识给予顾虑对知识给予行为和知识创造行为均有阻碍影响;(2) 内在和外在报酬不仅对知识寻求和给予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对知识寻求顾虑与知识寻求行为、知识给予顾虑与知识给予行为之间负向关系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3) 除直接作用外,内在和外在报酬分别对两种主观顾虑与知识创造行为之间关系起到方向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内在报酬起到增强型调节作用,外在报酬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文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48-151,168
团队是高科技企业构建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子系统,团队知识整合是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团队层面的知识整合是高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高科技企业中93个工作团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科技企业团队中,认知信任对系统式整合的影响更显著,情感信任对协调式整合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对高科技企业团队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曲刚  路鑫  王琦 《科研管理》2022,43(4):177-184
创新团队中,成员的交互记忆系统反映了团队成员基于对彼此掌握的知识的认知而形成的分工协作机制,对于团队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而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与网络嵌入特征则是构成了影响交互记忆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探讨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团队绩效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信任不对称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了以团队及成员的网络嵌入特征表现出的在其中的边界效应。本文选择某高校学生组成的移动应用软件项目设计团队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团队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团队创造力提升、任务效率改善提高和成员满意度改善三条路径;其次,信任不对称不利于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信任不对称会触发团队成员的知识隐藏行为,不利于对彼此知识的识别、检索和协调,阻碍交互记忆系统的有效运行;再者,成员之间的社会网络具有显著的边界效应。网络中心性能够显著削弱信任不对称对交互记忆系统的抑制作用,但同时降低了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的积极贡献。本文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拓展了创新团队绩效驱动机制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从网络嵌入视角揭示了交互记忆系统驱动创新团队绩效的边界条件,对于提升团队和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以知识捐赠意愿与知识收集意愿为中介变量,从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探讨研发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SPSS 19.0软件,对浙江、广东、内蒙古等地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152份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维度均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知识捐赠、收集意愿在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正向影响其创新绩效时均只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可能与研发团队内部竞争状况激烈、团队成员所分享知识的隐性程度较高以及研发团队内部知识冗余度较高有关,因此企业在相关创新管理活动中,应更加注重研发团队氛围营造、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共享心智模型描述团队的知识共享和态度、信念的协同性,并对学术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结构进行验证性研究,根据样本数据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团队内在价值意义水平对于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作用要明显高于隐性知识共享水平,因此从提高团队成员的团队文化和谐、激励机制合理、团队结构合适等具体方面着手,在各个细节上保障,充分体现团队成员个体利益及共享信念的认可度对于提高团队知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永灿  张建卫  赵辉 《科研管理》2022,43(11):65-72
团队创造力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项热点主题。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1-2018年中外团队创造力研究的时间分布、热点及知识基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外团队创造力研究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创造力研究的知识基础较为相似;国外研究热点侧重于影响团队创造力的互动因素及其结果变量;国内则较多关注其内涵结构、研究对象及方法。未来我国团队创造力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情境、提升机制四个方面实现转变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结构赋能作为企业赋能的重要手段,一旦落地就会形成一种常态化机制,持续有效地影响团队的创新行为。鉴于目前企业赋能中有关团队心理赋能与组织赋能的研究鲜少,从结构赋能理论出发,结合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引入团队心理赋能和知识共享分别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和SPSS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结构赋能及其4个要素(信息、资源、支持和机会)均对团队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效应;团队心理赋能在结构赋能及其4个要素与团队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反向调节结构赋能与团队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管理者要重视结构赋能效应,通过关注员工心理状态、营造知识共享氛围等引导团队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