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研究起步时间比较晚,甚至目前依然处于起始阶段,相关的论文一般都集中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阐述和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面。通过研究电影语篇,文章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电影语篇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近年来语篇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它突破静态书面语的限制,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多模态互动的动态性语篇,彰显了强大的阐释力。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宣传片为例,从图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角度研究多模态化宣传片语义构建机制中文字、图片、颜色等模态的意义创生功能。  相似文献   

3.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报道语篇、政治语篇、各类小说语篇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是这些语篇都属于文本语篇,而对于多模态语篇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现在非常火热的综艺类电影《奔跑吧兄弟》为例。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话语分析界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语篇分析方法——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它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互联网络广泛使用的大环境下产生的。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包含了多种模态例如图像、视频、音频、三维立体动画等的复杂形态,体现了交际的动态性。此篇综述希望从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动态意义构建的研究现状中找出规律与不足,为今后进一步的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成都市的对外宣传短视频展开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并重点探讨了语篇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多模态批评(积极)话语综合分析框架,以积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石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案例分析,分析论证了理论框架的合理性。结果尝试将语言学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城市形象塑造和国际传播问题结合,探讨了我国城市形象的可爱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话语分析已经进入多模态话语分析阶段。多模态话语分析打破了传统语篇分析的局限,不仅关注语言这一单一模态,也关注与语言相关以及语言之外的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篇章生成过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又赋予其新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多模态的使用越来越多,有必要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对其进行新思考。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模态符号除了已经引起学界关注的听觉、视觉模态符号,还有触觉模态符号。实现模态符号的有效交互方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相似文献   

7.
多模态话语分析指的是同时运用多种感官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语言界的重视,尤其是外语教学领域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属于较为前沿的教学理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课堂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在于为英语教育者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模态间关系是指不同模态系统中多种模态符号在意义整合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其运作机制的认识是理解多模态话语建构的关键。为深入了解国内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模态间关系的认识,本文以双模态和多模态两个维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2009年以来发表在国内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42篇涉及模态间关系的论文进行梳理,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促进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构及多模态话语分析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告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广告语篇进行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也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以可口可乐广告为语料,从多模态和批评性话语分析两方面对广告语篇进行研究,揭示商家如何在特定语境下运用各种符号对消费者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而提高受众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进行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对传统观念下语言符号内容的颠覆性创新,适应了新媒体时代对交流方式的切实需求。在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相比于单一模态的语言意义表达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丰富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文化内涵等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对推动英语教学国际化,提高英语教学课堂质量,增强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将多模态话语分析融入英语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注重多模态符号之间的协同,强化多模态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解读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时代带来的语篇多模态化为话语分析注入新的元素,同时话语分析理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在系统功能学说上建立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本文以青奥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的分析,旨在加深对社会符号学的认识,了解多模态话语的表意方式,增强多模态话语的分析能力,促进语言学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较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信息时代的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从语言和印刷板式入手,对George Herbert的英语视觉诗The Altar中的言语模态和视觉模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进行动态研究,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全面、准确,并为更多的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语篇的解读和欣赏探寻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图片普遍存在于新闻语篇中,批判性地分析此类多模态话语十分必要。以CNN和Arab News上两幅新闻插图为语料,结合多模态话语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进行意识形态分析。该研究揭示了新闻媒体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下运用各种符号渗透其意识形态,旨在提高受众的多模态批判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兼顾了语篇中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表现形式和符号系统。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多模态符号学理论框架,提出适用的分析方法,争取细化多模态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推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及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2010年《中国日报》上的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对多模态语篇中的各种意义资源进行整合,说明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解读语篇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展现多模态研究的发展轨迹和方向。一方面,多模态研究经历了功能语言学传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在向批评话语分析和多模态发展,为后两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路径。本研究认为,这两方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这一综合分析视角,为多模态研究开启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近年来多模态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本文在阐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国内一款颇受欢迎的手机英语学习APP"英语趣配音",提出对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教育应创设多模态立体教学环境、丰富课堂设计、加强交互性等规则,旨在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为口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这一理论背景,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VG)为基础,以O’Halloran电影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为工具,对电影《黑天鹅》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深入理解电影语篇意义建构过程,旨在验证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语篇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升电影欣赏水平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以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选取禁烟公益广告图像作为本研究的语料,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揭示其广告中互动意义的构建和体现,以期验证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对分析公益广告语篇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一书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把代表国内学者不同时期在不同题目下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成果的优秀作品,经过优化整合成书,为后来学者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或与其相关的专题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