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p38、NF-κB、IL-6在长期大强度运动诱导肌肉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C组(安静组)、E组(2周运动组)、Ⅰ组(2周运动并施加NF-κB阻断剂PDTC).检测C、E组大鼠腓肠肌的质量、p38、Phospho-p38、p65、Phospho-p65、Ⅱ-6 mRNA、MRFs mRNA、MEF2c mRNA,Ⅰ组检测腓肠肌的质量、Ⅱ-6 mRNA、MRFs mRNA、MEF2c mRNA.结果:与C组相比,E组大鼠腓肠肌的质量、Phospho-p38、Phospho-p65、MyoD mRNA、MyoG mRNA、Myf-5 mRNA、MEF2c mRNA上升,但p38、p65、IL-6 mR-NA、MRF4 mRNA未变;与E组相比,Ⅰ组大鼠腓肠肌质量、MyoD mRNA、MyoG mRNA、Myf-5 mRNA、MEF2c mRNA降低,但IL-6 mRNA、MRF4 mRNA未改变.结论:p38/NF-κB/MyoD、MyoG、Myf-5、MEF2c介导了长时间运动诱发的肌肉发生过程,但IL-6可能没有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38、NF-кB、IL-6在少肌症发生及运动缓解少肌症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C组(青年安静组)、S组(40 d D-半乳糖注射致衰组)、E组(40 d D-半乳糖注射+6 w跑台运动组)。检测C、S、E组大鼠腓肠肌的质量、Phospho-p38、p38、Phospho-p65、p65、IL-6 mRNA、MRFs(MyoD、MyoG、Myf-5、MRF4)mRNA。结果:与C组相比,S组腓肠肌/体重、Phospho-p65、IL-6 mRNA降低,Phospho-p38、MyoD mRNA、MyoGmRNA、Myf-5 mRNA上升,与S组相比,E组腓肠肌/体重、Phospho-p38、Phospho-p65、IL-6 mRNA、MyoD mRNA、MyoG mRNA、MRF4 mRNA升高;MyoD mRNA/MyoG mRNA比值为S组低于C组,E组高于S组;C组、S组、E组p38及p6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F-кB与IL-6(或以NF-кB/IL-6形式)介导、而p38、MyoD、MyoG、Myf-5(或以p38/MyoD、MyoG、Myf-5形式)拮抗衰老引起肌肉流失(少肌症);p38、NF-кB、IL-6、MyoD、MyoG、MRF4参与了运动对少肌症的缓解,该过程可能以p38、NF-кB、IL-6(或以p38/NF-кB/IL-6形式)/MyoD、MyoG、MRF4通路形式进行;衰老诱导肌肉快-慢转化,运动抑制了该转化趋势;p38、p65表达对运动、衰老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38、NF - κB、IL -6在少肌症发生及运动缓解少肌症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C组(青年安静组)、S组(40 d D-半乳糖注射致衰组)、E组(40d D-半乳糖注射+6w跑台运动组).检测C、S、E组大鼠腓肠肌的质量、Phospho - p38、p38、Phospho - p65、p65、IL -6 mRNA、MRFs(MyoD、MyoG、Myf-5、MRF4)mRNA.结果:与C组相比,S组腓肠肌/体重、Phospho - p65、IL-6 mRNA降低,Phospho - p38、MyoD mRNA、MyoG mRNA、Myf-5 mRNA上升,与S组相比,E组腓肠肌/体重、Phospho - p38、Phospho-p65、IL-6 mRNA、MyoD mRNA、MyoG mRNA、MRF4 mRNA-升高;MyoD mRNA/MyoG mRNA比值为S组低于C组,E组高于S组;C组、S组、E组p38及p6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F - κB与IL-6(或以NF - κB/IL -6形式)介导、而p38、MyoD、MyoG、Myf-5(或以p38/ MyoD、MyoG、Myf -5形式)拮抗衰老引起肌肉流失(少肌症);p38、NF - κB、IL-6、MyoD、MyoG、MRF4参与了运动对少肌症的缓解,该过程可能以p38、NF - κB、IL -6(或以p38/NF - κB/IL -6形式)/MyoD、MyoG、MRF4通路形式进行;衰老诱导肌肉快-慢转化,运动抑制了该转化趋势;p38、p65表达对运动、衰老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我校招募78例篮球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和对照组。低频组、高频组各20例,中频组、对照组各19例,干预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2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中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3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高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45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10min/次,4次/周,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测量受试者右侧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结果:组内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定位角度与复位角度之间误差角度值、目标力矩与复现力矩之间误差值、感觉阈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组的位置觉明显优于中频组,肌肉力觉和运动觉明显优于低频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均能够提高篮球运动员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从而提高本体感觉,其中以高频振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振动训练延缓废用性肌肉萎缩(SMDA)进程的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每日振动训练组(C)和隔日振动训练组(D)。RT-PCR测比目鱼肌中IGF-1及Akt-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测Akt-1和磷酸化Akt(pAkt-Thr308)的蛋白含量。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C组及D组右肢比目鱼肌湿重、肌肉湿重/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5)。(2)与A组比较,B组比目鱼肌IGF-1 mRNA、Akt-1 mRNA的表达和Akt-1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比目鱼肌IGF-1 mRNA、Akt-1 mRNA的表达和Akt-1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3)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Akt-1磷酸化水平均有下降,D组大鼠萎缩肌肉内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振动训练可能通过IGF-1/PI3k/Akt1信号传导通路延缓SMDA,且不同间隔振动训练会对SMDA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每天振动训练干预的效果要优于隔天振动训练干预。  相似文献   

6.
对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25、30、35、40、45、50 Hz共计7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不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小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腓肠肌EMGrms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对胫骨前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均无明显交互作用.多重比较表明:45 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提高小腿肌肉的激活程度;30%1RM负重可以显著提高腓肠肌激活程度,但不能增加胫骨前肌激活程度;无论是否负重,45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小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最适宜的脉冲电流频率,研究观察足底脉冲电刺激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动物研究中心完成。选用6-8周龄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采用大鼠慢性运动疲劳(游泳力竭)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边游泳边刺激组(A 组)、造模后即时刺激组(B组)、游泳后刺激组(C组),这三类称为运动训练刺激组,外加造模组D(全程不予刺激)和对照组E(未进行游泳训练),每组10只,实验过程中前后观察电流脉冲对大鼠游泳运动的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乳酸含量(对羟基联二苯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及体质量(早晨未进食前测试)的影响。利用统计学方法,结合SPSS分析软件探究最终结果。结果:排除大鼠在游泳训练中意外淹死的情况,实验大鼠全部计入结果分析。(1)血清血糖浓度:第1周末D组和B组大鼠低于B组,而A组无明显变化。浓度降低幅度A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安静组(A组)、运动即刻组(B组)、运动后60min组(C组)、运动+电针1组(D组)、运动+电针2组(E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D组和E组分别采用2/15Hz、2/100Hz不同针刺频率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睾酮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安静组比较,其余各组皮质酮(C)均明显升高,睾酮(T)显著降低,血清T/c比值具有显著性(P〈0.05);与单纯运动C组比较,电针干预组血清MDA均降低,SOD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电针干预组组间比较,运动+电针1组(D组)较运动+电针2组(E组)血清MDA降低,SOD升高,其中血清SO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防治运动性疲劳。不同频率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效应不同,2/15Hz频率针刺效果优于2/100Hz频率针刺。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NMJ)N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基在成长期(离乳-性成熟)的表达特征,了解NMJ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运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研究方法:对3周龄SD雄性大鼠进行运动增强(跑台运动)和运动减弱(尾部悬吊)干预,测定γ-、ε-、δ-nAChR mRNA在3~8周龄的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腓肠肌γ-、ε-、δ-nAChR的表达水平在出生后3~5周迅速下降,至5周龄时仅有微量的表达;2)悬吊组γ-nAChR在5周龄时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运动组y-nAChR在8周龄时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3)ε-和δ-nAChR表达水平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骼肌NMJ的发育在出生后早期具有典型的敏感期;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胚胎型γ-nAChR的消退,限制运动则显著延缓这一过程;成熟后的NMJ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