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他的《波兰舞曲》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对祖国深切的怀念之情。本文通过研究波兰舞曲起源、改变,以及肖邦投入进该类作品中的大量心血和复杂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对《波兰舞曲》op.26-Nr.1进行曲式、演奏技巧的分析,进而更好的挖掘和诠释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肖邦的作品中,民族色彩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他的58首玛祖卡舞曲,这些舞曲被认为是“表现了波兰人民的灵魂”。文章着重阐述了肖邦笔下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玛祖卡舞曲,并对其不同艺术形象与主题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波兰舞曲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之一。肖邦的波兰舞曲不仅有如歌的旋律,还有丰富的和声,本文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和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对《升c小调波兰舞曲》进行了曲式、节奏、旋律的分析以及演奏解析,从而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肖邦的马祖卡舞曲极具波兰乡土气息,这种来源自波兰民间的舞曲体裁被肖邦在钢琴上再现出了其独有的神韵。本文论述了肖邦《降B大调马祖卡舞曲》的曲式结构、节奏特征、调式调性三方面特点,力求探析出肖邦早期马祖卡舞曲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5.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音乐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体裁,该体裁的创作几乎贯穿作曲家的一生,肖邦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进行加工和提炼,创作出极具波兰民族性的玛祖卡舞曲,这些作品像是波兰民间音乐的缩影,在音乐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辉。本文通过对肖邦早期创作的玛祖卡舞曲(Op.7 No.1)的解析,探寻肖邦音乐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的波兰舞曲Op.26 Nr.1反映了他对武装起义失败的愤恨和对自己祖国的思念之情,而且充分体现了民族主义的色彩感。本文通过对波兰舞曲的研究来感受这首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对它的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法的分析来表达肖邦的赤子之心,同时也进一步感受他当时的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7.
肖邦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却能激起变化无穷的情感体验,大多数作品优美、文雅、旋律流畅.与舒伯特的作品不同,肖邦的作品没有文学性的标题.肖邦创作了马祖卡舞曲与波洛奈兹舞曲--风格化得舞曲--抓住了波兰音乐的精神却没有借用任何民谣旋律.  相似文献   

8.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并涉猎多种不同的音乐体裁和题材,写有《波兰舞曲》17首。其中的《升c小调波兰舞曲》(Op.26-Nr.1)对于肖邦的创作思想来说,具有明显而又重要的转折意义,它反映了肖邦对华沙武装起义失利的愤慨和对自己祖国的思恋,充满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肖邦的简要介绍,以及对该作品在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等艺术特征方面的分析,阐释了该作品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作曲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9.
肖邦的《波兰舞曲》凝聚着古代波兰民族最崇高的感情,这些曲作亦是作者最富优美的灵感之作品。若对肖邦的代表曲作进行准确深刻演奏,不但要结合波兰舞曲的表现特征,尤其是肖邦的民族情结来认识理解作品,还要细致分析作者的情绪心理及其曲作中所包含的独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波兰作曲家费莱德烈克·肖邦(1810—1849)出生于华沙附近热拉佐瓦——活拉村的教师家庭,父亲为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的创作是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相联系的,其音乐的民族根源既深又广,他是一位民族作曲家及民族艺术家.其作品几乎全部是为钢琴写的,如g小调、降B大调、降A大调、升g小调、d小调等一些波洛涅滋舞曲和G大调、a小调、F大调、D大调等一些玛祖卡舞曲,以及大量的前奏曲、即兴曲、叙事曲、夜曲甚至练习曲等等.他是钢琴风格的真正创造者.下面我主要选取肖邦的波洛涅滋舞曲,试析其风格.  相似文献   

11.
玛祖卡舞曲源于波兰一种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其节拍特点突出,曲目多为不同种类的三拍子组成,音乐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波兰乡土的音乐文化.玛祖卡音乐舞蹈艺术至今仍被运用于各式各样的音乐创作之中,如众多的芭蕾舞或舞剧中经常会出现玛祖卡的元素,而玛祖卡舞曲最为经典的运用当属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所创作的五十余首巴祖卡钢琴...  相似文献   

12.
肖邦是一位浪漫主义时期的爱国作曲家,被世人尊称为"钢琴诗人"。他的整个创作都与自己的祖国——波兰的民间音乐息息相关,尤其是乡土气息浓厚的玛祖卡舞曲。肖邦在玛祖卡舞曲的创作中把爱国情怀同祖国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及波兰人民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运用波兰民间最常出现的玛祖尔、库亚维亚克和奥别列克三种舞曲形式,并把它们加以高度的艺术化,形成了两种风格类型的玛祖卡舞曲。  相似文献   

13.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出生于华沙。他4岁便开始学习弹钢琴,7岁就创作出《波兰舞曲》,8岁时已能弹奏钢琴协奏曲,并开始公开演出。20岁时,肖邦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相似文献   

14.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是浪漫派的带便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成就对西欧音乐特别是钢琴创作有着深远的发展。圆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的紧要体裁之一,无论是"华丽性"圆舞曲还是"抒情性"圆舞曲,都深刻的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验或思想。虽然它们没有像肖邦其他钢琴作品一样带着浓烈的民族色彩,但是它们都是肖邦感情的真实流露于表白。而《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正是一首具有华丽性的圆舞曲。下面将通过对这首圆舞曲的结构分析及音乐要素的分析来更好的帮助我们把握和演奏这首圆舞曲。  相似文献   

15.
《bB小调奏鸣曲》OP35这首作品写于1839年,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诗人肖邦的重要作品之一。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他短暂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在钢琴领域,他采用马祖卡,波洛涅兹等民间舞曲体裁,并赋予新的意义,他创造性地使用叙事曲体裁,并将前奏曲,诙谐曲发展成独立的钢琴曲,进一步使练习曲的技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肖邦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陈默 《成才之路》2011,(21):56-57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肖邦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7岁写了《波兰舞曲》,8岁便登台演出,从小就有"第二个莫扎特"之称。肖邦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伟大的艺术家肖邦诞辰200周年,提起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总是和他优雅的钢琴曲结合到一起,但是很少有人能把肖邦与他的艺术歌曲创作联系起来。虽然他的十七首艺术歌曲只是他浩瀚音乐作品中的沧海一粟,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忘记他带有强烈波兰民间舞曲的音调和节奏的艺术歌曲。赏析他的艺术歌曲风格特征也是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最好的献礼。  相似文献   

18.
张李丹 《现代语文》2013,(12):65-66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七岁时就写出《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可以说,肖邦就是一个音乐神童。但是他29岁那年德国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1830年到法国定居,创造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时肖邦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肖邦的音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他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音乐。  相似文献   

19.
张曼 《华章》2011,(25)
弗雷德里克·肖邦一生的音乐创作活动几乎都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除了少数室内乐作品和一部分歌曲之外,其它作品均以钢琴为主体.在其创作的作品类型中,玛祖卡舞曲是肖邦的作品中最具有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波罗奈兹舞曲则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而谐谑曲在他的单章大型体裁作品中却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作曲家驾御这类体裁创作的高超能力和才华.本文所要分析的,正是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OP.31)的整体音乐结构与若干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从肖邦音乐风格诞生的时代背景、钢琴诗人的浪漫情怀、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精神三个方面对其艺术色进行论述,并且着重分析了肖邦波罗涅兹舞曲中所蕴涵的波兰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