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约外延极为广泛而绝不仅仅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契约乃是人们对于一切利益的付出与索取以及义务与权利之作为与不作为所达成的同意,乃是人们就一切利益交换关系所达成的同意。因此,契约的构成要素有三。其一,交换的主体:契约不是单方的行为,而必定是双方或多方行为;否则显然无所谓交换,无所谓契约。其二,交换物:契约必有相互交换的东西、交换物,否则便无所谓交换,无所谓契约。交换物或交换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约因”或“对价”。其三,交换的根本条件:双方或多方的同意。只有双方或多方同意,才可能进行交换,才会有契约;没有双方或多方同意,不可能进行交换,不可能存在契约。  相似文献   

2.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契约型证券投资信托基金法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以证券投资信托契约联系投资人、管理人及托管人,三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由信托契约而定。德国之契约型基金是以信托契约及保管契约两个契约规范三方当事人,日本证券投资信托的整体结构以证券投资信托契约为核心。我国的信托制度采取的是契约型形式,证券投资信托有三个关系人,但三个关系人间的关系及契约类型并不清晰。为此须从明确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信托性质,改变我国基金发起人夹在投资者与管理人之间的立法模式,完善我国基金当事人结构。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     
合同与契约:合同,通常也指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确认某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所达成的协议。合同的特征:①订立合同的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②订立合同的行为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③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④订立合同的行为是合法行为。经济合同:是合同的一种。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协议。经济合同法:是调整经济合同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商品货币关系的法律规范。订立经济合同的原则:订立经济合同是当事人双方依法就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并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行为。订立经济合同时,必须遵守下列原则:①主体合格原则:1)经济合同当事人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要有法人资格;2)企业法人订立经济合同  相似文献   

5.
契约上的请求权,通常发生于契约当事人之间.但契约外的第三人也会由于担保债的履行而享有契约请求权.对于此种情形下第二人行使的请求权,人们习惯地认为这种请求权是代位权.本文试图通过对代位权的分析,以及其与第三人行使请求权之间的区别,得出债权让与才是与契约有关的第三人行使请求权的法律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契约自由在自贡盐业契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自由原则是资产阶级三大民法原则之一。依据契约自由原则,个人可以依据其自由意思,决定是否缔结契约,与何人缔结契约,以及缔结何种内容的契约,即为契约当事人双方在自由意志基础上产生的合意。在清末民初自贡盐业生产过程中,自贡盐业厂规逐步形成了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习惯法,成为契约当事人双方合意的基础,并体现在绝大多数盐业契约中;但也有违背习惯法厂规的契约存在。通过对自贡盐业契约内容的分析,作者指出,无论是遵循还是违背习惯法厂规的契约,都体现出契约自由的精神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建立契约关系是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在表达契约关系的双方意思时,用词会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时代和方言差异性。就契约文书中"二比"类词语进行考释,认为这类词是指形成契约关系的双方。  相似文献   

8.
强制缔约在现代合同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弥补了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之间的鸿沟,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强制要约和强制承诺是两种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强制缔约的方式。强制缔约的出现,正是用法律的方式来平衡市场上实力悬殊的交易主体,使一方主体负有与另一方主体缔约的义务。双方强制是法律科以当事人双方均有强制缔约的义务,属于强制缔约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辩诉交易是一种代替法庭审理的简易程序,是检察官与被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刑事和解也是以当事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代替法庭审理的一种简易程序;二者都是在正式审判程序之前插入的解决纠纷的简易程序,它们在理论基础、诉讼价值、制度模式上多有不同,但契约关系给二者提供了衔接的可能性;在刑事和解的制度框架内,引入辩诉交易,设立检察官、被告人、被害人在内的三方协调机制,可以发挥两个制度的优势,以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第七章 经济合同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经济合同是以经济活动为内容的契约,是调整财产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 签订经济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条款表示意见、进行协商达成意见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即: 一、要约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私法制度都内在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规律,即商品经济交换规律,所以本文研究的强制缔约制度也是一样的,它的目的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目的是有效的促进和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从上个世纪起契约自由制度的影子已经深入人心,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主体、标的、意思表示真实则商品经济就会有序地进行下去。但是,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经济模式登上历史舞台,理性哲学引导的正义观发生了改变,人们发觉契约自由原则并不必然保证双方当事人所为给付的合理与平衡。这一时期,垄断资本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导致双方的经济地位实质上不平等。作为弱势群体,许多订约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自由因现实经济地位处于弱势而名存实亡。为了正义的需要,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历史的进程要求对契约自由原则做出合理的限制,因此强制缔约制度有其自身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本文研究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信息经济学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旨在研究不完全,特别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寻求一种契约和制度安排来规范当事者双方的经济行为,以确保“可能的”交易顺利达成,从而实现对当事人双方都有利或至少对其中一方有利,同时又不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合作剩余”。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定义,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称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结构常态。在实际中,市场交易往往呈现出不对称信息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3.
敦煌契约是当时活的语言的真实记录,保留了大量的口语词、俗语词以及口语语法.契约的签定是一个庄重的民间仪式,这种仪式凝化在契约文书的程式中.这里有主持人、当事人、当事人的亲属朋友、保人、见人、口承人等,他们或签字,或画指,通过这种形式,契约的神圣性就体现出来了.由社会经济交易中的契约形式积淀而来的契约精神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含初步的自由精神、平等精神、守信精神、救济精神等.敦煌民众深厚的契约意识,是敦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违约金是指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在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的情况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就其性质而言,是对特定违约形态下违约损害赔偿的预先约定。定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为担保合同的成立、生效或者履行,而由一方预先向对方给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代替物。违约金与定金从概念上看,它们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各自内容的阐述,以说明它们之间存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激光传声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采用各种方法,使用各种载体,将信息从某一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一方。  相似文献   

16.
有关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式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首先要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是基于一定的信托契约而成立的基金,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通过签订信托投资契约而建立。本就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的规定不足之处,提出笔的一些粗浅看法。为行的方便下中的证券投资基金均指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现代契约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通常称契约为合同,指当事人之间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关系而达成的协议。这样的规定采取的是大陆法系的基本立场,因为大陆法系主张契约是合意。这不同于英美法系,他们认为契约是承诺。二者的不同与各自的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但是,二者又在这样的基本点上保持了一致,即断言契约关系中的缔约主体为平等的关系,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享有对等的权利义务;契约一旦成立,就将受到法律的保护。不仅如此,人们对契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西方,这样的历史线索脉络十分显见,表现为学理的深化、概念的明…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契约相关的双方(或多方)关系是平等的。但关系的平等,并不等于利害得失上的公平。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S.6829V、S.6537V、P.3155V、P.3964等敦煌契约文书分析,发现其中就有一些很不公平的约定,笔者称之为“公平形式掩盖下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对“衣服事件”可以这样处理:把双方代表都叫过来,做以下几步工作:(1)告诉他们,处理问题的结果可能有三种:一种是分清是非,承担责任后,双方都不服,心中气愤难平;第二种是一方高兴了,另一方感到委屈与不平;第三种是双方皆大欢喜,大家互相包容、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20.
宋代违约赔偿是基于当事人违反契约规定而出现。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普遍增强,宋人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契约作为对交易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因此在宋代的法律实践中有大量违约赔偿的案例。宋代的违约赔偿根据损害结果出现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预约赔偿和一般违约赔偿,但赔偿在宋代既是一种民事责任也是一种刑事惩罚,这是宋代赔偿最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