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严显忠 《大观周刊》2012,(13):155-155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对待,上好每堂思品课。笔者通过多年的思品教学经验,浅议了一些上好思品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立红 《大观周刊》2012,(50):221-221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为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思品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张秀梅 《大观周刊》2012,(33):260-260
在学生心中,思品学科看似简单,其实学好它却非常困难。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努力,效果却不理想,如何才能做到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好思品呢?  相似文献   

4.
幸政华  唐亮 《大观周刊》2013,(4):223-223
初中思品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通过近两轮的重庆市初中思品课程改革实践,我们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出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开展多元化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让课程功能有效延伸。 一、在教学活动主体方面,应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相似文献   

5.
周顺莲 《大观周刊》2012,(30):288-288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品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丢掉枯燥、乏味、说教式,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结合思品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蒋继云 《大观周刊》2013,(10):273-273
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思品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使思品课教学活跃和开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得到良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改变了单调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功效是显著的,不容质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换句话说,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多过滥。思品教师能否把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促进教学效果上新台阶,其关键就是把握应用尺度。  相似文献   

7.
蒋继鋆 《大观周刊》2013,(12):259-259
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思品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使思品课教学活跃和开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得到良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改变了单调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功效是显著的,不容质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换句话说,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多过滥。思品教师能否把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促进教学效果上新台阶,其关键就是把握应用尺度。  相似文献   

8.
李正刚 《大观周刊》2012,(44):185-185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小学的教育对我们至关重要,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思品课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肖遥 《大观周刊》2012,(2):190-190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我就结合我们泰山区思品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卫文 《大观周刊》2012,(31):189-191
通过思品教学实践,挖掘、提升、创新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探索出生成性资源的处理策略,推动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获得学业上的成功,提高学习成绩,促进思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徐从国 《大观周刊》2011,(18):138-138
目前初中思品课存在看似热闹,但收获甚微的现象,所以追求“低碳而经济”的思品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要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手段选择等方面多管其下,这样才能使思品课有效、凝重、简明而富有灵气。  相似文献   

12.
张均 《大观周刊》2012,(39):144-144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耿玉坤 《大观周刊》2013,(6):250-250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思品教师赢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德育教育。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付晓娜 《大观周刊》2011,(50):116-116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应该在教学中、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既是思品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吴敏 《大观周刊》2011,(38):125-125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其方式方法有很多.但切合实际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就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因此,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艳辉 《大观周刊》2011,(15):257-257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思品,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岳淑萍 《大观周刊》2011,(33):242-242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思品,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李会富 《大观周刊》2012,(30):289-289
学生从上学到长大成人,思想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做好这一过程的教育呢,关键是小学的思想的教育,就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言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种心理,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过程。可是,通过深入课堂调查了解发现,目前本地区思品课仍存在着教学目标智育化,教学过程集权化,品德评价“简单化”的现象,思品课老师没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网络、能力结构和方法体系,上课时忽视了品德的形成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只重讲授不重内化,只重形式,不重实效,重教师,不重学生。  相似文献   

19.
周顺莲 《大观周刊》2011,(38):165-16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各学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教材到教法,对我们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而言都是新的。每堂课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认真讲授相关知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有几次发现有学生看其他书籍的情况。我认识到学生不喜欢思品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李正刚 《大观周刊》2012,(52):322-323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