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教学中前概念的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物理概念之前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物理前概念广泛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对学生形成与掌握科学的物理概念影响极大。由论述物理前概念的特征及其对物理学习的影响出发,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前概念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科学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2.
以皮亚杰认知理论为基础发展起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的概念之前,头脑中已经有大量的、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形成的相关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称之为前概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的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概念变化”正是基于此的一种教学策略,它通过对学生前概念进行发展、修正、改变等手段去建构完整的科学物理概念。其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物理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物理概念之前对周围世界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物理前概念广泛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并对物理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物理前概念的特征,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错误前概念,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科学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罗金宝 《考试周刊》2014,(41):125-125
<正>1.精心设计实验,认识概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已经对物理事实有一定的认识(前概念),前概念往往不完全正确,在学生大脑中已经形成并且根深蒂固,这些前概念其实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突破口。如何让这些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成为物理概念教学的突破口呢?关键是剖析在学生大脑中存在的前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前概念的不合理性。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复杂的背景,本质和非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必须有明确的认识,清楚其特征,注意其影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转变过程,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建构科学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物理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与周围环境长期作用形成的对生活现象的经验型认识,对物理学习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正确的前概念为物理学习做好铺垫,成为概念学习的资源和增长点,对学生掌握物理概念产生积极影响;而错误的前概念将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7.
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的局限、对语词的曲解是前概念形成的原因,而前概念在物理学习中更是无处不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参照前概念的理论进行再创造,从而促进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际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形成高效物理课堂. 一、物理课堂中前概念的形成与影响 在初中阶段,在尚未接触科学知识时,学生对多种自然现象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些与科学知识相似、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被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的产生是正常的、必然的,它的产生正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任何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地来到课堂上的,生产和生活给了学生丰富的经验,前概念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形成.前概念的形成一大部分来自父母,其余的来自书籍和道听途说,只有一少部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这样形成的前概念往往不准确,甚至有些与自然知识是相悖的,这种前概念在学生学习物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何利用前概念成就高效物理课堂成为了我时时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概念是学生头脑中强烈的、稳定的认知结构.物理学习中的前概念是普遍的,并且一直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始终.它既能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科学认识,也可能产生阻碍作用.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前概念的类型与产生原因,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呈现情境、运用悖论、展示过程、科学类比、知情交融,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9.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同一类物理现象的共性在人脑中的概括和抽象的反映,它既具有一般概念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特征。而前概念则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经验性积累形成的一种概念,在物理学习中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笔者就初中物理教育为例,探讨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顾恺 《中学物理》2012,(10):62-62
前概念一般是指学生在接受正规科学教育之前由长期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前概念的存在是必然的.根据前概念的形成原因,人们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主要以直觉或非科学推理为支柱,表现为片面、幼稚甚至与科学概念相悖的错误前概念;另一类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以后形成的对科学概...  相似文献   

11.
迷思概念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前存在的错误前概念,它的存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造成地理学习的低效率,对地理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学生迷思概念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转变迷思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概念的教学中,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因受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影响,将学生的前概念视为科学概念形成的障碍并加以根除,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具有主观主义认识论的特征,它将学生的前概念视为科学概念生成的基点和起点。对前概念的不同认识和处理能折射出我们深层次的物理教学观。  相似文献   

13.
在概念的教学中,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因受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影响,将学生的前概念视为科学概念形成的障碍并加以根除,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具有主观主义认识论的特征,它将学生的前概念视为科学概念生成的基点和起点.对前概念的不同认识和处理能折射出我们深层次的物理教学观.  相似文献   

14.
在概念的教学中,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因受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影响,将学生的前概念视为科学概念形成的障碍并加以根除,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具有主观主义认识论的特征,它将学生的前概念视为科学概念生成的基点和起点.对前概念的不同认识和处理能折射出我们深层次的物理教学观.  相似文献   

15.
物理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正确的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但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物理前概念则会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由于前概念的顽固性,将会对物理学习产生严重的干扰。如果错误的前概念得不到及时纠正会使学生形成错误思维,将会变成学习物理的障碍。文章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前概念。  相似文献   

16.
前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们都是由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产生的.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前概念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虽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不一致,但在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预备知识之后,再辅之以有关的实验引导,便不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从不同物质轻重的概念转换为密度概念;二是前概念与科学概念大不一样,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中,这些前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且已形成了系统的却并非科学的概念.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铁块沉于水中的现象,于是就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任何液体中的前概念;三是学生在正式学习物理以后,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形成的.当那些非本质的现象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一致或相关联时,学生很容易同化这些现象,导致对本质特征的曲解,并同时使原有的观念得到充实和加强,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顽固的先入之见,影响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赵远昭 《新疆教育》2012,(13):50-50
物理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获得的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认识和概念。有些物理前概念是正确的或近似正确的。这对物理的学习是有一定的促进和加强作用。而大多数物理前概念是非常错误甚至和科学的物理概念是完全相反的。这些错误前概念是长年积累形成的,具有普遍性、顽固性、隐蔽性,并且随着物理教学的进行,新的错误又会不断地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只有发现并纠正错误的前概念,才能在学生的大脑中确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8.
前概念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头脑中对该知识所形成的想法。也就是说,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早在他们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科学课程的学习前就已存在了,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维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认识与学生要进行学习的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前概念对知识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物教学中,正确认识前概念形成的原因,合理利用学生正确的前概念来同化新知识,建构知识的新体系,同时充分估计到错误的前概念在教学中的干扰作用,找出消除这种干扰的方法,这对于改善生物教学质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接受正规的物理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直观认识就已经存在了,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思维体系.这种在学生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之前所具有的看法和观点被人们称之为“前概念”.  相似文献   

20.
物理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且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差异性,错误的前概念对物理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前概念的特征,以及物理前概念的形成过程,前概念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前概念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