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对《海的女儿》已有多角度观照,然并未穷尽对这篇经典童话作品内涵的诠释。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重读这部经典,尝试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分析女性和自然之间独特的联系,揭示童话中深刻的生态意识和女性关怀,即作者意在重构一个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艾丽斯·沃克,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曾获美国普利策奖。在小说作品中,她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她的大部分小说都注重表现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注重黑人女性在男性与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觉醒,不仅体现了作者内心追求平等女权的思想,也代表了黑人女性整体的思想形态和内心世界。本文从艾丽斯·沃克的经历出发,分析小说创作背景和特点,结合作者笔下的性别暴力和女性形象,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对她的小说进行梳理与解构。  相似文献   

3.
丁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在她一系列以富于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充溢着追求个性独立、维护人格尊严、与封建道统和男权社会绝不妥协的抗争进取意识,表现出鲜明而深刻的女性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构成了丁玲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最主要的魅力和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表现的特点、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风格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偏重于审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经济、政治、社会、家庭、精神等方面所遭受的压迫,强调父权制使女性从属于男性并沦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牺牲品。本文拟从父权制的起源与含义出发,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小说《蛙》中的人物形象为标本,探析父权制下"强者"的生存与"弱者"的毁灭,然而,不管是"强者"或"弱者",还是男性或女性,都只不过是父权制的受害者。他们或由于懦弱失去生命和尊严,或在夹缝中苟延残喘,或在饱受摧残后奋力反抗,或在有意无意间沦为帮凶后因内心惶恐而备受煎熬,因此,女性主义研究的重点应脱离性别的二元对立,向超越父权制及其意识形态的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5.
评述: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比利时著名电影评论家路易·丹维尔在不久前举办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样说。在这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十分走俏,揭幕影片是中国导演徐克的《七剑》,压轴的则是中国导演陈可辛的《如果爱》;华人导演关锦鹏执导、郑秀文主演的影片《长恨歌》成为惟一一部角逐金狮奖的华语片。无独有偶,今年3月第22届比利时布鲁日国际电影节上,开幕电影是中国导演贾章柯的《世界》。“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极好的窗口。与其说,中国电影走俏欧洲,不如说整个中国让欧洲着迷。”路易·丹维尔先生评价说。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宝琳曾经勇于挑战男性与白人的主导地位,对婚姻与爱情充满憧憬。但后来身为布里德洛夫家中的母亲却厌恶自己的丈夫与孩子,最终沦为白人家庭中贪图虚荣、自我欺骗的附属品。本文采用女性主义叙事学,从女性视角与叙述声音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宝琳。宝琳通过凝视与评价他人构建了不同性别与种族之间的平等地位,在个人型叙事声音中结合自由间接引语塑造了自己面对白人时自信、独立的女性形象,并在作者型叙述声音下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两种叙事声音的冲突共同构建了宝琳这一悲剧形象,反映了受到种族、性别、叙事等话语桎梏的边缘群体的存在情境。  相似文献   

7.
《中性》是美国知名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代表作,获得了2003年的普利策小说奖。作者从中性人卡尔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一段希腊裔祖孙三代的家族史,将性与性别的主题贯穿整部小说,直面乱伦、性别混杂、身份危机等伦理和现实问题。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女性主义中的性别理论分析这部作品,围绕性和性别两方面,对人物伦理身份的构建的影响展开讨论,并由此挖掘作者在小说中渗透的浓厚的人文道德关怀和文学教诲。  相似文献   

8.
文体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鲜有将女性主义文体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来分析文本。本文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飘》两种由不同性别译者翻译的译本为例,对比分析译者性别身份对译文词汇选择和及物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译者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女性主义翻译观,在翻译过程中流露出不固定的性别意识。若要彰显原文的女性主义色彩,还需译者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的理论分析原文,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落实到翻译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钱德拉·莫汉蒂的代表作《在西方的注视下:女性主义与殖民话语》从发表至今一直被奉为经典,广泛收录于各种西方文化批评论著。莫汉蒂在该文中批判的,是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中建构的"第三世界差异";而本文则从电影媒介入手,考察莫汉蒂"第三世界差异"在电影媒介中的个案表现和普适性,以此审视西方白人女性和第三世界女性在媒介话语生产层面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女性文学经历了思维层面的巨大嬗变,解析村上春树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能感受到日本女性渴望摆脱凄怨命运的思想动态。村上春树所著小说中不乏青春懵懂、跌跌撞撞的男性形象,即便是从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视角看,也能体察出日本社会及男性的本质,因此,探析《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中女性形象,对了解日本社会及女性思维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申丹教授提出的叙事视角理论,以选择性全知视角为切入点,分析《慈悲》中丽贝卡为颠覆男权制和建构女性话语权所做的挣扎和努力,进而解读叙事视角对建构女性话语权的作用,彰显莫里森普适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举行的’97中国电影周上,反映女性对生命和性意识的认识的影片《太阳鸟》受到极大欢迎,影院内座无虚席。人们普遍认为它视角新颖且具前卫性。在此之前,影片在北京电影学院、一个让导演最害怕的地方试映时,放映中多达六七次的掌声,表明了学院派学生对它的肯定。初次当导演的王学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考察1958年美国出版的《红楼梦》麦克休英译本。结果发现,麦克休姐妹作为具女性主义意识的美国女译者,在有意无意间运用女性主义翻译家Flotow所提倡的增补、加前言、"劫持"(删节、改写)以及再现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成功再现且增强了作为女性赞歌的《红楼梦》原文本隐含的女性主义色彩,增进了该英译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部经典武侠小说遭遇一位以"怪侠"身份闻名江湖的导演,能否给越拍越滥的武侠电影带来新的元素与生机,能否带来票房奇迹?答案当然在导演身上.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沉寂已久的女性文学创作再次获得新生。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作家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译介还是自身的批评实践,都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题材的拓展以及形式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官场女性"这一题材就是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视角日益生活化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范小青的《桂香街》很好地开拓了写"官场女性"的题材,立足女性视角,描写不仅深入最基层干部的灵魂深处,而且在传达人文关怀、展现情感记忆诸方面都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促进了女性对身体话语权的追求,继而推动了两性平等建构的社会阶层的实质性改良。曾获布克文学奖的《逃离》,是爱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集,其揭示和展现了女性在追求主体自由时的困境。女性主义视角对《逃离》中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的中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09,(2):168-172
古典诗词中,男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来写的,是男性言说的代符号,因此呈现出普泛化、类型化的特征。例如晚唐“花间”词中出现的大量“代言体”作品,其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作为主体呈现的真正的女性,而是男性欲望和审美的客体。而李清照则在她的词中塑造了中性化的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体现出女性作者冲破男性强势话语的胸襟。  相似文献   

18.
愫芳是曹禺的经典作品《北京人》中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与作品中的其他女性角色特别是令人憎恶的大奶奶曾思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愫芳被曹禺塑造成为一个在封建大家庭中逆来顺受、无私奉献、沉静寡言、温婉善良的形象,是一位典型的"理想女性"。曹禺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本身也带有男性叙述的特色。本文通过对愫芳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男性作家在创作时融入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9.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牵小狗的女人》被美国女性主义作家欧茨于1972年以同名小说形式进行改编。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分析这两篇同名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安娜,阐释契诃夫笔下的女性是处于失语状态,而欧茨改写后的安娜,则呈现出女性对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寻求。  相似文献   

20.
林白《瓶中之水》、《一个人的战争》,陈染《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等常被评论家归入“私小说”派作品(下文即称它们为私小说),是近年女性写作中的一种新情况。这个“新”主要不指它以女性欲望表述为主题,且描写颇为暴露乃至越轨;也不指这一表述可能有的逆反传统性别秩序的意义——文明史中,女性欲望较男性欲望受到更重的压抑,越是典型的父权制社会里,两性欲望的释放越显差异。这个“新”主要指的是它作为女性作者表述女性意义敏感的女性欲望,其“性别”的视角却甚为柔弱且迷误。嘲讽、仇视男性,是近20年女性写作中不难见到的一种偏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