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定点拍摄三名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并分别对运动员攻球技术动作的拍摄结果进行采样,然后对其进行解析,从中取得每个运动员技术动作各个阶段和各个技术环节的定量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的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对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乒乓球运动技能的特征符合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调节条件是运动的、调节条件存在尝试间变化、运动过程中身体是移动的、动作技术具有操纵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泰尔运动技能分类法对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正手中远台拉冲和反手中远台拉冲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正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转腰和挥大臂,其次为收前臂和甩腕;反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甩腕和伸肘,转腰的作用较小,其主流技术动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正手中远台拉冲之所以能获得较大的挥拍速度主要在于其肩部的转动(即转腰的发力)和挥大臂这两个环节明显优于反手;若反手中远台拉冲时稍向非持拍手侧引拍并适当加大肩背部的反转幅度,其在挥拍击球时能更充分地发挥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反手中远台拉冲的击球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少儿乒乓球初学者在练习正手攻球中所容易发生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并对怎样利用讲解、示范、表象等方法去纠正这些错误动作、提高少儿乒乓球初学者正手攻球水平进行阐述,通过用这些方法指导初学者纠正错误,以提高正手攻球水平到相当高度。  相似文献   

5.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6.
正手快攻是正手攻球技术中的一种,是乒乓球比赛中力争主动,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正手快攻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进攻性强,充分体现了正手攻球的技术特点;正手快攻既可直接得分,又可为扣杀创造机会,在对攻中有着重要作用,与其它正手攻球技术相比,节奏性较强,动作较稳定,有利于学习掌握;正手快攻的正确掌握,可以为掌握其它进攻技术奠定基础。基于上述原因,正手快攻既被视为正手攻球中一项重要技术,又被普遍作为初学者学习乒乓球的入门技术。在体育学院的乒乓球普修课教学大纲中,正手快攻亦被列为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是现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一项必备技术,通过对正手拉上旋弧圈球和下旋弧圈球动作中的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明确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动作的发力机制和动作规律。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信号测试系统(DELSYS Trigno Mobile,美国,2 000 Hz),采集北京体育大学10名男性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正手拉球动作的表面肌电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正手拉下旋球的总积分肌电值大于正手拉上旋的。两种不同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左侧股直肌、右侧腹直肌、右侧竖脊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两侧竖脊肌、左侧股直肌与肱桡肌的均方根振幅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两种正手拉球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两侧腹直肌的参与程度均较低。正手拉下旋球的动作难度及能量消耗大于正手拉上旋球的。在正手拉球动作中,大部分位于下肢与躯干部分的肌肉激活程度更高,而积分肌电值较小,提示其在动作中发挥维持姿势的作用较大,且正手拉上旋球较正手拉下旋球更加明显。位于肩部和部分核心区的肌肉的...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的近台正手攻球技术是启蒙训练的基础和关键。对初学儿童,“传统训练法”一般先采用在标准网架位置的另一侧“喂多球”,使之逐步掌握。问题是,我们感到,一些初学儿童在无球挥拍动作初步定型后,教练员用“传统法”喂多球时,往往会出现与原来的动力定型有较多的差异。或抬肘、吊腕、翘腕、或抬肩、夹臂等不协调的现象,即使纠正也很费力。造成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乒乓球选项课中正手攻球技术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探讨,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正手攻球内容多、难度大,乒乓球选项课中人数多、正手攻球教学时间短,学生基础差,所需器材、场地条件达不到要求和教师思想不重视等。对此提出了如下对策:充分做好正手攻球前的准备工作,注重陪练员的职责,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注重教学质量等。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乒乓球专修课正手拉球技术水平,对正手拉球技术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多球练习方法和发球机运用到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练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正手拉球技术;该教学方法在各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教学实验法,采用配对样本差异性检验,对异步教学法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中应用异步教学法比统一授课制教学效果好,同时提出在实施异步教学法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维摄影与影片解析技术,对刘国梁正手近台攻打前冲孤圈球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直拍正拉快攻选手正手近台攻打前冲孤圈球技术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显示,该项技术具有动作幅度较小、回球速度快、瞬间发力集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侧身正手拉弧圈球是乒乓球运动中重要的进攻手段之一,作者对正确的头部与躯干的变化对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快慢、拉球的爆发力和命中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进一步谈到如何能掌握好头部和躯干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15.
对1993年7月至1995年8月举办的十期业余乒乓球班10岁-11岁的60名男生正手低抛发球,反手快拨或推挡,正手攻球,三项基本技术捡多球的时间,击球命中率,比赛胜负场数,节省多球数进行了实验统计分析,对比说明实验组采用多球按球器进行教学训练,可以有效的节省捡多球时间,加大教学训练密度,提高击球命中率和实战能力,降低了多球损耗,节省多球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深对下旋球的认识,减少搓接下旋球的失误率,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咨询法,对搓接时容易下网的下旋球进行分类,归纳其不同的特点,并通过物理分析法对搓接下网的运动学和力学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搓接不同类型的下旋球在击球时间、挥拍方向、技术动作的选取上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核心环节的运动学特征,探索其技术动作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环节在击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动作完成过程中腕、肘、肩、髋、膝、背等各环节都参与协同发力,腿、背、肩部的蹬转运动稍早于伸肘和甩腕;腕在肘后有加速,拍在腕后有加速,球拍顶点的加速结束最晚,击球前的甩腕是最后的加速发力环节;甩腕、伸肘、挥前臂这三个环节是反手拉冲技术中提高挥拍速度的关键环节;蹬腿、顶髋、伸背对于提升挥拍速度的直接作用较小,髋、膝、背部的主要作用在于依据来球的不同特征调节身体的空间位置以及为挥臂提供支撑反作用力;击球时前臂的挥动是向前为主、向上为辅,“快撞在先,快摩在后”;球拍顶点合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击球瞬间。研究认为:在实际训练中要注意加强腿、髋、背部依来球不同特征对身体空间位置进行调整的能力,并强调前臂的横向转动以及“伸肘”和“甩腕”对于提高击球质量的作用;另外,还需注意提高各环节间整体协调发力的能力,避免出现发力过早或过晚现象,使球拍挥动速度在击球瞬间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加力与先加力是乒乓球乓球比赛中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加力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在近三年中共30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在所获得的135470项有关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从先加力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最擅长率先加力,打法最为积极主动,不但先加力的比率最高,而且得分效果也颇佳.李晓霞的正手先加力效果最好,更擅长于在相持中后发制人;而丁宁先加力的比率较低,但相持能力较强,是主要得分手段.刘诗雯的打法最为积极主动、灵活多变、先发制人,李晓霞与丁宁均属于后发制人型,其中李晓霞的变化最少,李晓霞的优势在于力量、相持能力强,正手加力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运用Qualisys三维运动采集与分析系统、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分别对20名成人与少儿男子乒乓球参训者的正、反手近台攻球技术动作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少儿在标准高度球台上的正、反手攻球技术动作模式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少儿在身高较低的年龄阶段难以做到与成年人相同的技术动作模式;少儿在适当降低高度的球台上练习后,击球动作结构明显有着更为接近成人的变化趋势。因此,合理降低少儿乒乓球运动用台的高度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不仅有助于少儿在训练初期更好地形成合理的技术动作动力定型,减少肩部运动损伤发生,保障技战术训练进程有序推进,亦不会影响少儿后续参加更高级的比赛。最后,提供了适合不同身高的少儿乒乓球运动用台高度计算公式。此外,为解决成人陪练和不同身高段少儿之间对练等问题,提出了铺设相应高度的垫板,应用可调节高度的球台支架,及两者组合使用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录像统计等方法,对5对世界优秀乒乓球双打男子运动的10场41局比赛进行统计,讨论分析乒乓球世界双打接发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现代乒乓球双打接发球在快摆近网短球、撇底线球、挑打和上手拉技术的运用中,体现得最显著的特点是节奏、旋转、动作(假动作)上的变化;同时接发球主动上手,争取主动,为第4板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