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十八年前的初春,上海曾出现一本叫《文学新辑》的杂志。这本文学刊物尽管在白色恐怖下只出了一期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但它的出版,既为“左联”成员的战斗业绩添上了光彩的一页,又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文学进行围剿的罪状中加上了抵赖不掉的一条。《文学新辑》于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日在上海创刊。最  相似文献   

2.
《北斗》是左联的机关刊物,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星空上的北斗星。丁玲于危难之际受命主编《北斗》,她在党的正确领导和鲁迅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左联及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写大众。对纠正当时左联的“关门主义”,繁荣和发展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左联”成立五十周年,明年是“左联”五烈士牺牲五十周年.在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日里,我们自然地想起当年中国左冀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前哨》第一卷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这个纪念专号,即纪念一九三一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位左冀作家和另一位左冀戏剧家联盟盟员宗晖.这是一份鲜血的记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相似文献   

4.
一、文艺战线统战运动的经过“九一八”后,我国发生的新的政治形势给革命文艺运动提出了抗日救国的新任务。“左联”一九三一年曾在《文学导报》上公布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把“在文学的领域内,加紧反帝国主义的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在“左联”的具体组织下,许多作家参加了抗日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地创作了许多抗日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时,以抗日为题材的话剧、电影、歌曲非常流行,在群众中曾产生很大的政治影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新文学史上,作家马子华是创作甚丰、影响颇大的重要作家之一。三十年代在上海他曾加入过“左联”,同鲁迅、胡风、周扬、田间、艾芜等著名作家有过较多的接触。在上海主编过大型进步文艺刊物《文学丛报》,并在此期间发表过许多作品。如中篇小说《颠沛》,短篇小说集《笔伐集》、《路线》,长诗《骊山之夜》,新诗集《坍塌的古城》。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他的子民们》,在文艺界引起了反响。子华先生在一篇回忆“左联”时期的文章中写道:“当我的长篇小说《他的子民们》出版以后,茅盾先生在《文  相似文献   

6.
周而复于1933年考取光华大学后不久即参加“左联”,并于其时进入文学门径,除了本人创作,周而复还参与编辑出版《文学丛报》和《小说家》。1938年在光华大学毕业后告别上海,奔向延安。  相似文献   

7.
“左联”时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是革命文学家傲霜斗雪的一段艰苦历程,所以鲁迅称这一阶段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页。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便是用鲜血来记录这第一页的猛士。他生前既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又以文学为武器参加斗争。他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文学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二月》是柔石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然而多年来由于思想领域里的极左偏见,《二月》及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左翼革命前辈丁玲同志,为了表示对这一战斗的革命组织和为此而献出了生命的战友们的无限怀念,在一九八○年《新文学史料》第二辑“左联专号”中,发表了她珍藏四十八年的耶林给她的四封信。丁玲同志历尽战乱浩劫,仍保藏着这几封信,多么不易!可见她对共同战斗过的革命战友感情之深。丁玲同志在发表这四封信的《附记》中说:“……把这几封信的原件,全都寄给了张以谦同志。”)张以谦是耶林的侄子——  相似文献   

9.
《十字街头》是“左联”机关刊物之一,鲁迅参与了主编工作,并在刊物发表诗、杂文、通信等计11篇。鲁迅以《十字街头》为阵地,抨击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揭露其派系斗争和奴化教育政策,批评明显倾向国民党统治的文人、政客,扶植革命文学青年,给予《十字街头》这一刊物以战斗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前期民族主义文学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浮沉挣扎,终于在左联领导的强大左翼文学力量的清算、批判下,“消沉”了一个时期。1932年10月,经过一番精心谋划,由杭州《民国日报》社社长、国民党 C.C 系在杭州文艺界的核心人物胡健中主持,创办了堪称后期民族主义文学的代表性刊物——《黄钟》。这个杂志,从发刊宗旨到办刊实际,都贯穿着“民族主义”主线。所不同的是,它在前期迅速惨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左联”时期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在“左联”时期,作为瞿秋白重要学活运之一是:他跟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由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明确指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翟秋白同志在上海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对此,大量的回忆录也作了有力的印证: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左联”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治政意义的纪念日。在节日前夕即四月廿九日,借西藏路福州路附近爵禄饭店举行了一次全体盟员大会,出席盟员约三十余人。会议由冯乃超作《政治报告》,鲁迅致祝词,秘书处作会务报告,并通过了“有组织地参加五一并发动群众”等十个决议案。当时正是左联成立的初期,为了高举左联的战斗旗帜,他在自己的纲领中庄严地宣告“我们不能不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攻破一切反动的保守的要素,而发展被压迫的进步的要素。”“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态度不能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散文名篇《为了忘却的记念》历来被作为保留课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但对文中所云“……可见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这段话的所指,人们却常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浙江省青年文学批评家许锡强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季刊)2005年第4期上发表的《“‘左联’五烈士”案情新探》,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被《文汇读书周报》等媒体迅速地予以关注、摘载或评述。许锡强对“‘左联’五烈士”案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初步成果曾在《语文学习》杂志1994年第8期上发表;现在发表的论文原系2004年初应《鲁迅研…  相似文献   

14.
六、“左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结果。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左联”以鲁迅为旗帜,掀起了一场左翼文艺运动。它的主要成绩在于,建立了各种研究会,主要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出版了数十种机关刊物,热心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推动革命文艺的繁荣;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文艺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建立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加入了国际作家联盟,使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与国际进步文艺界得以相互支持和声援。  相似文献   

15.
[导读目的]1、学习五位革命青年作家为革命积极工作、英勇献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感情。2、学习课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课文导读]这篇杂文选自《南腔北调集》。它不仅是对“左联”五烈士满怀哀痛之情的悼文,也是一篇声讨反动派枪杀革命青年血腥罪行的战斗檄文.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三部曲”是茅盾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也是“左联”时期革命文艺在创作方面的重要收获之一。这三个连续的短篇,创作于1932年来——1933年初。这一时期,茅盾总结了由《蚀》——《虹》、《路》、《三人行》以及左联初期他创作的历史题材小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报告文学有着光荣的战斗传统,从“五四”时期开始萌发,到“左联”积极提倡,它成为伴随中国革命,鼓舞人民斗争的有力武器。一九三七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神圣抗日战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中华英雄儿女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鲜血冲刷耻辱,用生命換来光荣,创造出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谱写了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页历史。延安时期的报告文学就在这血与火之中诞生。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对文艺家号召说:“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给肖三的信》)。而最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伟大抗日斗争的文学形式,首先就是报告文学。斗争的形势需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适应了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彭家煌是一位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一九三○年“左联”成立后,由潘汉年同志介绍他加入“左联”。可是,长期以来他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应该迅速加以改变。 彭家煌,湖南湘阴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三三年病逝于上海。只活了三十五岁。他是二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共发表过五十多篇小说。此外还写过一些童话和杂文。先后出版过《怂恿》、《茶杯里的风波》、《平淡的事》、《喜讯》、《出路》等短篇小说集和一个书信体中篇小说《皮克的情书》等作品。本文拟就《怂恿》和《喜讯》两个集子的思想和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左联”五烈士被难,鲁迅以笔为枪,悲愤地进行战斗,揭露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他先后写了一系列文章:《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为美国(新群众)作》、《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作(孩儿塔)序》等。这一系列文章的感情基调大抵都是:悲愤。比较一下这些文章的写作背景,前三篇写于作者惊闻噩耗、悲愤难抑之时,最后一篇写于作者内心情感再掀悲愤波澜之际。唯有《为了忘却的记念》稍有不同,经过两年时间之久,作者的悲愤情感看似渐渐沉静下来,然而一种激越深沉的怀念之情依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在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初步繁荣,“左联”时期的全面鼎盛之后,在抗战时期走向了纵深发展。抗战文学的显著特征,一方面表现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更加密切,文学服务于全民抗战的伟大现实斗争,对于鼓舞人民、打击敌人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抗战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不论是作家的分布情况、文学与人民的关系,还是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等诸多方面,该时期的文学较之抗战以前都大大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