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学者对现有学术评价机制存在问题的看法及改进措施,从材料申报与送审机制、专家审查与选择机制、评价方式科学化机制、评价社会化机制、监督与公示机制5个方面对我国现有学术评价机制的缺陷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柳永夏  赵光远 《现代情报》2012,32(8):154-156,161
科研评价机制创新是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社会科学为例,针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中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多元评价体系的要求,以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障碍因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短期内加大学科发展基本规律和学术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中期通过推动学术价值评价和学术能力评价分离、长期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评价文明建设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总体思路与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术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目前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开设"学术研究规范"课程、建立学者学术信誉档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学术成果出版或发表的同行评审制度、回归学术评价的学术取向等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内涵以及学术质量与学术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一些关于建设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制度缺陷及复归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评价是否公正合理,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和切身利益能否实现,还关系到高校使命的完成程度和学术活动能否健康发展。分析当前学术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机制错位等制度缺陷基础上,探寻了复归学术本质的路径,包括构建具有公信力的学术评价机构、创新学术评价理念与促进学术单位体向学术共同体转变、建立评议人信誉评价制度、建立代表性学术论著制度以及构建高校学术管理的合理模式等,从而促进学术评价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珍 《现代情报》2007,27(1):213-215
文章阐述了目前学术道德失范的种种表现,认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学术研究中的“官本位”、学术评价机制不完善、学术失范的低成本、基本学术规范缺失及学术道德失律等原因造成的,提出应从以德治学,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和监督惩戒机制以及学术本位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整饬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科研评价活动应该适应科技发展规律这一观点,从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制定适宜的评价频率、关注原创性和交叉科学研究的评价、以评价机制支持科研合作活动等方面注意科研,注意学术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科研评价机制,以推动我国科研评价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客观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三大悖论,即方法创新悖论、方法选择悖论、方法应用悖论,本质上是其误差所致。[方法/过程]文章在对客观评价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误差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误差的产生机制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结果/结论]完全客观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是不存在的;客观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的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来自多个环节,包括指标选取、权重赋值、方法应用、结果处理等;应从多环节多视角解决客观多属性学术评价的误差问题;慎用最新的客观评价方法。文章提供了一套客观多属性学术评价误差的检查范式,有利于提高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核心期刊的概念发展、本质属性、文献数量、评价研究、专家论断、社会效用等方面,论证了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否定的。核心期刊的功能发展是其内涵决定的并非异化,它的评价功能有助于学术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评审效率,有助于促使作者提高论文质量和抑制学术浮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科研一线科研人员对科技期刊以及与之关联的学术评价的问题的认知,获取他们对改进科研管理评价和学术评价的建议。【方法】 基于对1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走访座谈,针对科技期刊与学术评价及其二者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梳理。【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与科研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学术评价的导向有着很大的关系,改革学术评价制度与机制,需要各方做出切实的努力。【结论】 期刊评价、论文评价、学术评价、科研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作用,也有不同的目的,要处理好期刊、论文与评价的关系,改革学术评价的导向,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冰  庞琳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3):172-177,163
[目的/意义]从用户角度,通过用户评价内容挖掘构建形成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模型,为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其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文章在利用爬虫工作自动抓取三个知名学术网站用户评论的语料库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研究方法对评论数据进行分词、聚类,根据词间与词对关系,构建形成评价体系模型。[结果/结论]基于用户评论挖掘构建形成涵盖资源内容属性、资源外部特征、网络功能属性、获取过程、用户体验五个维度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模型。该体系模型反映出科学用户在利用新兴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过程中对资源自身属性和平台规范性的关切,是用户与利用正式学术信息资源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坤 《现代情报》2011,31(1):153-156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对促进系统设计目标的实现,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就建立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建立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档案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性Blog的信息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屈双双 《现代情报》2007,27(2):35-38
本文主要采用了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性Blog进行评价,将其与CNKI的信息与传播理论数据库和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数据库相比较得出评价结果,并分析了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跃  蔡兵  雷斌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1):39-43,47
在解析交叉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交叉的类型、交叉的新颖性、交叉的性质等描述性信息,提出了成果的实践价值、创新程度、形成成果的动力、影响能力、成果的扩散、成果的逻辑关系等定性指标;设计了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介绍了直观判定法、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增量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学术信息质量启发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用户的视角探讨互联网学术信息质量启发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图书馆等服务人员要加强互联网信息资源评价服务的宣传和覆盖率,并提高评价工具的可操作性。部分用户的评价能力欠缺影响启发式工具的使用效果,但大部分用户具备一定的评价Web学术信息质量的能力,许多高校学生在信息查寻行为中没有或很少使用启发式原则或标准的症结在于评价动机而不在于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基于动态用户画像探索学术虚拟社区的粘性驱动机制在于用户角色精准定位,有助于提升用户忠诚度、信任度、留存率、回访率。[方法/过程]依据社区属性和用户感知分析学术虚拟社区的粘性驱动因子;以用户自然属性、行为属性、心理特征为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建构包括基础数据、行为建模、服务应用、评价反馈4个模块的动态用户画像结构模型;结合驱动因子与结构模型构建了粘性驱动机制模型。[结果/结论]模型深度刻画了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全貌,为优化系统效能和精准化服务指供指导,以期增强学术信息资源流转与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SCI量化评价功能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CI数据库及其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量化评价功能,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在科技管理领域还是信息服务领域,都将其作为学术定量评价的手段之一加以利用,但同时也对它的评价功能提出了质疑和修正.本文从期刊影响因子、SCI数据库、学科间的差异、科学引证活动等方面对SCI学术量化评价的局限及其修正进行文献综述,并对一些新方法和新指标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