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07,(4):20-20
汽车将会与人类争粮食?最近这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说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减轻环境、能源压力,很多国家都在研制以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代替汽油,给汽车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青海科技》2015,(1):56-58
<正>目前国际上将生物能源分为三大类,第一代生物燃料是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生产乙醇,采用发酵工艺。第二代主要用玉米的茎叶根和木质等纤维素原料,生产酒精等。而第三代则是以原料海藻、地沟油制造出生物柴油等燃料。目前,世界上技术较为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和生物质燃气等。  相似文献   

3.
汽车也吃糖     
由于人们使用大量的玉米生产乙醇燃料,粮食紧缺抬升了最近一段时间的世界粮食价格。如今,美国一家生物燃料公司告诉人们不要担心缺少燃料和粮食了,因为他们可以让人们在家里制造乙醇,让汽车吃由糖转化的乙醇。  相似文献   

4.
《华夏星火》2008,(6):17-19
自2006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农产品生产大国为了缓解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开始大规模使用玉米、棕榈油、豆油和甘蔗等农产品生产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将从长期上改变国际粮食市场固有的价格波动周期,将长期支持粮食价格上涨。联合国一位官员曾表示:"在世界上还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时,却大规模利用粮食生产燃料加入汽车烧掉,这简直是在犯罪。"  相似文献   

5.
叫停粮食乙醇,中国替代能源再寻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中国人》2007,(8):127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点明了政府对于替代能源的最新政策动向:中国将停止发展粮食乙醇,坚持发展非粮乙醇。当前.关于粮食乙醇.各地过热的投资冲动和许多试图“突围”的企业.已经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原材料价格飞涨的恶劣局面。在这个框架下,发展非粮乙醇被视为最适合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替代能源发展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马健 《华夏星火》2010,(8):58-62
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引发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暴涨,进而造成以玉米为主要成份的饲料价格上涨,其他粮食作物及油、肉、乳制品的价格都随之提高。这股多少受美国影响的燃料乙醇浪潮,开始遭到一部分人抨击,出于对石油资源的担忧,使美国不得不解决石油依赖,却带来”汽车与人类争粮食“的新困扰。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利用粮食相对过剩的条件,我国开始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十五”期间,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在9个省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已达164万吨。在非粮食能源作物方面,我国已培育出”醇甜系列”杂交甜高梁品种,  相似文献   

8.
汽车是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汽车所使用的能源一般都为汽油、柴油、及其他气体燃料等,因为主流的汽车都采用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然是化石燃料马上面临枯竭,燃油价格也不断走高,利用驾驶技巧来做到节油不仅能节省能源,也节约汽车的运营成本。本文分析了一些驾驶技巧对汽车燃油影响的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节油的小技巧,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到日常驾车中。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可持续能源,正引起全球关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生物燃料提供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可能性。技术进步推动了生物燃料从依赖食物作物的第一代向利用非食用生物质、藻类甚至基因编辑和纳米技术的高级形态转变,这不仅表明了技术的革新,也反映出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深入考虑。生物燃料的分类新型生物燃料的分类展示了从传统能源向更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在这个领域,生物燃料按其生产顺序和原料类型划分为四代(图1),每一代都代表了技术的演进和环境考量的深化。首先是第一代生物燃料,主要由食物作物如玉米、甘蔗和大豆生产,通过发酵或提炼过程转化为乙醇和生物柴油。这一代生物燃料的生产过程简单,但由于与食物供应竞争土地和资源,其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0.
生物原料     
杨喆  张薇 《科学中国》2006,(7):13-13
从料桶到油箱 德国格尔森基尔欣的中央垃圾填埋场是欧洲最大的垃圾山之一,也是一个丰富的能量之源。因为生物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堆上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一个以垃圾为能源的地区供热厂的燃料。目前格尔森基尔欣的3000户家庭已直接从垃圾场获得电力。无论是厩肥、牛粪、锯屑或是植物残渣.没有第二种可再生能源载体像生物原料那样.是从固体废弃物中获得能源的.并且还如此有效,如此多样化。从其中既可获得热能和电能,也可获得发动机用燃料。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09,(7):3-3
一种全新的生态能源——微生物碳捕获燃料"海逖富"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研发和中试,即将进入产业化。与传统的生物能源不同,这种燃料并不消耗粮食,而是用污水做原料。近期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国际论坛"上,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总干事、"海逖富"微  相似文献   

12.
林亚顺 《预测》1989,(1):61-62
美国的民间调查机构不久前发表了令人震惊的粮食库存预测报告。该报告指出,由于北美和亚洲地区旱情严重,1988年全球小麦、玉米和其它粮食作物产量剧减,价格猛升,库存迅速下降。国际粮食机构为此在最近发出一项警告,1989年可能出现粮食危机,必须及早做好心理准备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的做法使全球粮食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在油价和粮价的两面夹攻之下,生物燃料究竟是昙花一现的环保假象,还是会通过科技进步而杀出一条血路呢?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4)
在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下,燃料能源的需求出现了建筑的增加,可再生生物燃料的重要性被愈发的凸显出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石能源依旧是各国的主要能源,但是这些能源的使用不仅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供需的差距也在越来越大,生物燃料领域的内容具有更大的优势需要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生物燃料杂志最近报道,意大利M&G(Mossi&Ghisolfi)化工集团规划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区,建立一个年产量为20万吨的生物乙醇制造工厂。此投资约1亿欧元的项目,干2009年建成后将成为意大利最大的生物乙醇工厂。预计到2010年。该厂将对意大利生物乙醇的需求做出重大贡献。最初是使用60万吨的玉米作为生物乙醇的生产原料,其中60%的玉米产于当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转型方案中,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选项,中国资源丰富的林木生物质在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木质颗粒燃料及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炭)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思想梳理不同能源系统的温室效应排放指标与经济评价指标边界,从传统的生命周期分析与经济指标分析两方面,探讨中国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热或供电时,单位能量的供应能耗降低0.01~0.176 MJ,在碳中性假设下,木质颗粒燃料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②平均市场价格下,木质颗粒的单位热能成本高于煤炭,即用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能时,单位热能或电能的使用需要付出较高的燃料成本,约为16.06~34.16元;③敏感性分析表明,能量转换率、燃料热值和燃料的价格对替代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燃料价格等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燃料替代使用成本,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碳中性下的净减排、生物质原料问题、提高减排效率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玉米生物乙醇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分析“生物能源”与“吃饭”的关系.研究表明:(1)设定2020年生物乙醇的产量为1000万吨、1500万吨和2300万吨,玉米生物乙醇占生物乙醇的60%、40%和20%,则9个子情景所需玉米量最多3864万吨,最少560万吨;(2)结合其他玉米需求分析其供需关系,发现9个子情景均未达均衡,最大和最小缺口分别为4249万吨和945万吨,说明玉米生物乙醇的发展对玉米需求造成了影响.如对口粮和其他工业用粮进行更切合实际的预测,则供求情况会有所缓解,所以玉米生物乙醇的发展不会对“吃饭”问题造成太大影响.但若考虑库存和出口则会显得供求紧张.发展粮食能源是一场技术与战略的考验,积极引导技术创新,并保证最基本的粮食需求是未来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高梁、小麦、枣)为原料每100斤粮食可出醇香浓郁、绵甜爽口的52°纯粮白酒60—70斤,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燃料乙醇原料应走多元化道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供求态势分析和燃料乙醇原料的综合比选后,研究提出:燃料乙醇原料多元化势在必行,“十一五”燃料乙醇原料的选择应关注甘蔗、木薯和红薯等原料,并积极地进行开发,进而提出应在南方地区布设燃料乙醇项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末,利用粮食相对过剩的条件,我国开始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十五"期间,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在9个省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年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