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四年级英语水平超过初中一年级一中小学部英语实验教师、中学二级教师张葛兰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已属特色,小学四年级学生手捧初中一年级的教材,而且学得不错,实属特色中的特色。而这不多见的特色里有我撒下的滴滴汗水。想当初教惯了初中生的我被领导看重去教小学...  相似文献   

2.
<正>质朴乡村打下基础1996年,19岁的我从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完小教书。"完小"这个词现在说来已经比较陌生了,其实就是一所有着六个年级的小学,不满六个年级的小学只能称为"村小"。这所学校加上我只有5个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其他都是代课教师。我的工作是三年级包班,除了音乐不教,其他都要教,一周23节课。  相似文献   

3.
复式教学讲课要“少而精”在复式教学中,每个年级的直接教学时间要比单式班少得多,这就严格地向复式班教师提出讲课必须“少而精”的要求,要用较少的时间争取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语文教学来说。一课书里有许多生字和新词。教这些生字新词,安排一堂课教,还是两堂课教?是让学生先利用自动作业预习后由教师教,还是由教师在直接教学后再安排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都应恰当安排,教多了,教不了;教快了,欲速则不达。对于一课书中的许多生字,要根据不同特点分别音、形、义教学,以突破难点,不能主次不分,平均花力气。讲读课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词语,哪些句子需要重点朗读、欣  相似文献   

4.
李勇 《科学课》2008,(11):32-33
有幸在暑假期间,看到了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月有阴晴圆缺》录像培训光盘课,并紧接着参加了一个主题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网络教研活动。以下以《月有阴晴圆缺》录像培训光盘课为例,谈谈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一点思考,算是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得法”的心得和体会吧。  相似文献   

5.
教学三题     
一、因材施教教育界的老前辈说过:教师的教学要吃透两头——一头是透彻了解学生,一头是透彻掌握教材。这话很有道理。吃透两头才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假如教师不考虑阅读课与讲读课的类别,不区分古文与现代文的文体,不注意课堂的学生知识反馈,墨守某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他的课一定是上得很乏味的。贯彻因材施教就能把课教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比如有一位老师教《小石潭记》,他先找来一支小溪流水的钢琴抒情曲,还自己朗读课文,课堂上播出配乐朗读录音,同学们被淙淙的山泉之声的前奏所吸引,进入了文章的意境“如鸣佩环,心乐之”。分析课文时学生情绪活跃,下课就有些学生对课文已熟读成诵了。还有一位老师教  相似文献   

6.
用“教例”学《小学语文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师三年级开设的《小学语文教学法》 (以下简称《教学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和必修课 ,担负着培养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 ,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的一门课。但是这门课内容多、课时少 ,中师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又缺乏实践 ,因而在学习第三至第九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时 ,如果就教法讲教法 ,教师难教 ,学生厌学 ,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感于数学课的例题、美术课的样画、理化课的实验、音体课的示范 ,我尝试从小学语文教例入手 ,按师生一起选教例——评教例——创教例的过程来学《教学法》,效果显著。  一、选教…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带领小学教师进修班的学员,先后到几所重点小学听语文课。这次活动,使我们对小学教育实际有了新的认识。一年级教《小八路》一课。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你看他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还有臂章。原来他是个小八路。”文中并未交代年龄。学生问:“八路军个个都是这样的,怎么知道他是‘小’的呢?”四年级教《大理石街》一课。教师反复讲解最后的一句话:“记得高尔基说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新教师招聘考试都把说课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其中,有的教师对说课概念模糊不清,音乐说课说什么,怎么说,已经成了老师们说课最关心的话题。现就苏教版五年级《京腔京韵》一课说课稿件与大家分享。本说课稿力求说得精彩,说出特色,从以下四个方面清晰地表达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  相似文献   

9.
在鼓楼区瑯玡路小学听了余玉茹老师的一堂看图拼音识字课(内容是“前后左右多少”)后的谈话:好久没听一年级的课。杏天;听了余老师的一堂课,很好,教得不错。看图、拼音、识字,明显是三方面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周璋斌 《教育文汇》2013,(16):42-43
去年上学期,马鞍山市举行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师选手上的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其中新都小学吴继革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课教师普遍认为,他是真正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1.
丰素平 《广西教育》2011,(22):37-3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确定位置”一类的教学内容,往往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省力呢?下面结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一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四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师经常能听到学生反映:“课听得懂,题不会做.”这种现象确实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1 从“教”的方面分析从“教”的方面来说,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本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做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会做题.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新编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试教本,于1962年秋季在天津市中营小学和静海县城关第一小学一年级共六个班进行了试教。试教班的教师除个别的教龄较长外,多是任教不久的教师。城关一小全学期实际授课十七周,全册课本到期末教完。中营小学开学晚,少上了三个星期的课,也基本上教完,留下四课课文准备到下学期教。  相似文献   

14.
怀宁县三桥公社岭北小学,根据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最近办起了一所业余小学,组织46名已经参加农业生产的超龄学生参加业余学习。学校根据他们原有的文化程度分别编成中、高年级两个复式班,从现有中、高年级教师中确定四人兼搞业余小学的教学工作。小学那一年级、那一学科的教师就兼教业余小学那一年级、那一学科的课,这样,  相似文献   

15.
一年级的课,有的老师说好上,有的老师说不好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这课好上,是因为一年级的课教学容量较小,不像高年级的课有那么多知识点;说这课不好上,是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他们像一张张白纸一样,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注意力只能保持8.10分钟,很难整节课都认认真真地听讲。我开始教一年级时,也是一头雾水。那时我是一名新教师,面对的也是一群新入学的娃娃,于是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有经验的老前辈的帮助下,我才“摸着石头过了河”。经过几年的磨练,我也渐渐觉得一年级的课没有那么可怕了。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英语课呢?我有了下面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又去听课,这次是南京市同仁小学,这是小班化试点做得较好的一所学校。由于临近暑假,所听的两堂课就都属于复习课的范围:一是三年级的“面积单元整理复习”,一是五年级“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内容不同,教师当然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两堂课的设计就有一定区别。例如,三年级的课更加注重“重点知识”,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围绕...  相似文献   

17.
一教:违背作者原意的读写结合笔者第一次参加《母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教学设计,是几年前"小学课文导写"课题组的一节研究课。"小学课文导写"着重研究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上注重探寻最佳"读写结合点"。大家查阅资料,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发现有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8.
曹少林 《快乐阅读》2012,(27):115-116
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来到小学,他们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知道小学生都要学一门课,课的名字叫"语文",语文老师教他们听,教他们说,教他们读,教他们写,这样的课一上就要上十几年,孩子们对语文课钟情于否,一年级是关键,一年级的孩子能对语文课"一见钟情""一见倾心"吗?语文课的魅力究竟在哪?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增大了,教学容易感觉枯燥乏味,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辛苦.那么,如何既让学生学得快乐,又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呢?下面谈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如果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名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教师范淡),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象.那就会使静止的书面文字活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如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就采用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