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文学研究》八○年第一期刊登了董星南同志的《项链三题》一文,认为我国解放后关于《项链》主题(“讽刺小市民或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的一般看法不够正确,应该是“对小资产阶级中少数人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思想作了深刻的揭露,客观上反映出了他们的经济地位极端脆弱不稳,在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下,终究逃不脱破产的结局。”我认为这种观点仍然不够准确,不尽全面。《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普通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社会环境和她的社会地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3题     
“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与“人性的弱点”教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我克隆了教参上的说法,说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老师,什么是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发问的是班上最爱思考的学生。“我同意您对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定位,但为什么非得给她贴上‘小资产阶级’的标签呢?现实生活中那些打肿脸  相似文献   

3.
玛蒂尔德作为《项链》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是十分丰富的,她既是充满虚荣心、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又有着不谙世事的单纯。十年艰辛历程让她发生了蜕变,她既是值得同情的命运的不幸者,又是值得赞扬的生活的勇士。  相似文献   

4.
聂晓霞 《现代语文》2006,(7):112-112
每次讲授《项链》,我都产生为玛蒂尔德写点什么的冲动。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动笔写下我这些年来教授《项链》的点滴所得。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在中国流行甚广,几乎每套版本的中学语课本都选它,可谓经典了。但是许多年来,对其中女主人公形象——玛蒂尔德的认识有失公允。以前常常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她是具有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最后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众口一词,  相似文献   

5.
《项链》主题的新思考江苏/陈章明吴月清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传统的观点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这种同...  相似文献   

6.
"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与" 人性的弱点 " 教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我克隆了教参上的说法,说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  相似文献   

7.
《项链》主题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和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这种同情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行为和动作"中。  相似文献   

8.
“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与“ 人性的弱点 “   教读莫泊桑的小说&;lt;项链&;gt;,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我克隆了教参上的说法,说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   ……  相似文献   

9.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看过的人无不为之称奇,尤其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实在令人惊叹。惊叹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权威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形象,她爱慕虚荣,庸俗  相似文献   

10.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看过的人无不为之称奇,尤其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实在令人惊叹。惊叹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权威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形象,她爱慕虚荣,  相似文献   

11.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对小说表现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着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传统理论界对莫伯桑的小说《项链》的理解、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依旧是三十年前的“标签”——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认为“(项链)这是个追求虚荣的糊涂女子的悲剧。”。是“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将“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表现山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身f:“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是其性格的第。内涵”。这砦评论表现…传统理论界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不屑、蔑视,甚至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不朽之作《项链》,历经一百多年长盛不衰,其奥妙就在于主题的丰富性。长期以来人们用学功利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观点评价它,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小说深刻地批判了玛蒂尔德特别强烈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是造成她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以成功塑造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而蜚声全世界。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集中体现了她的强烈虚荣心,她出身低下,却向往着过高雅和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这一点,已成公论,毋需赘述。值得探讨的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其丈夫路瓦栽就不爱慕虚荣吗?  相似文献   

15.
<正>《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借了一条钻石项链炫耀自己的魅力,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料项链丢失,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为偿还债务,她与丈夫节衣缩食,劳苦工作了十年,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作者以此达到讽刺的艺术效果,玛蒂尔德也一度成为“欲望与虚荣”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6.
《项链》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了玛蒂尔德波澜起伏的人生:在丢失项链之前,她对生活现状极度不满,是一个灵魂骚动不安的小资产阶级少妇;还债期间,她成为一名能够直面人生厄运、维护生命尊严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十年之后,玛蒂尔德则是一位心态健康、能够真正享受时光的“自由人”.作品在客观冷静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家的鲜明态度,流露出无限的人生感慨.篇幅有限而意蕴无穷,一杯水扬起了万顷波涛,映照出世事人生.  相似文献   

17.
吉春花 《文教资料》2005,(34):78-79
莫泊桑的《项链》是中学阶段的一篇重要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主题的理解新教材教师指导用书介绍了两种看法: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这种看法的根据是,小说中尽管没有一句谴责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话,但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比如:开头写玛蒂尔德如何把大资产者的奢华生活当理想,后来写她收到请帖后如何费尽心机抠出丈夫的积蓄,这一系列描写表现出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灵魂的庸俗鄙陋。另外,…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的《项链》的主题和主人公形象,一般认为是讽刺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揭露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的毒害。女主人公是一个爱慕资产阶级虚荣的形象。文章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作品的主题是表现了小资产阶级渴望摆脱贫贱处境、展现自身价值的欲求难以实现的悲剧性遭遇,揭示了这种悲剧性遭遇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小资产阶级摆脱不了资产阶级影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20.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她无意中丢失了朋友的项链,为了赔偿,她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劳,十年的苦苦挣扎。岂料为之付出的,仅仅是一条廉价的假项链。命运可谓是无情地捉弄了玛蒂尔德,作家也感叹道:“人生是多么奇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