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同时交往也是个体走向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交往是其成长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的需求之一。笔者从小学生交往的意识,心理承受力、原则、方式、范围、能力等方面,以不记名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我校低、中、高段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现状不容乐观。一、现状与分析⒈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方面从表中可以看出:⑴多数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淡薄,不会主动寻求机会与人沟通,而有的还拒绝交往。例如,当问起“在某一个问题上与同学观点不同时,你的态度怎样?”有74.14%的学生选择不作反驳…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4,(7):32-33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1000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达到77%。调查显示,近四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和自习,1/3的学生在双休日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4小时。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以“分数”为中心的做法甚至让一些孩子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反感”,有25…  相似文献   

3.
张倩 《教育》2024,(2):55-57
<正>同伴交往以及建立友谊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者也进行了相关论述,均发现同伴友谊能够在情感上给予支持,满足交往的心理需求,还能够提供工具性的帮助,促进学生学习,建立自尊自信,养成健康人格。对于小学生而言,来到学校学习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就是同伴的支持。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入学适应期,而且他们喜欢与同伴交往、玩游戏等,虽然对友谊的认识是肤浅的,同伴关系不太稳定,但是与同伴交往确实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朋友多才会快乐多以及互帮互助所带来的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近日对1000多名一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这一比例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到五年级达到77%。调查显示,近四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和自习,1/3的学生在双休日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4小时。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心理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以“分数”为中心的做法甚至让一些孩子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反感”,有25…  相似文献   

5.
张宁  杜兴润 《贵州教育》2009,(18):19-20
一、七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偏差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我们认为最好从七年级开始。因为这是中小学衔接阶段,对于学生学习心理影响极大。因此,2008年9月我们对刚人学的七年级(1)班、(5)班新生作了一次无记名问卷形式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这两个班都是大班额,学生数都在80人以上。结果发现92.6%左右的学生都存在学习心理问题,61.5%左右的学生有轻度的学习心理问题,24.8%左右学生有中度的学习心理问题,8.9%左右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学习心理问题。40位同学学习方法较差,占总数的50%左右;16位同学适应性差,占总数的20%左右;18位同学经不住挫折,占总数的22%左右;17位同学学习上目的不明确,占总数的21%左右;8位同学对学习无兴趣,占总数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6.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而小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情绪不稳定,爱激动,好发脾气,比较任性。这节“体验一感悟式”的心理活动课,以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特点为主线,使学生懂得影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同一种事件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因此所产生的情绪也就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研究》2005,(1):71-71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2003级学生不久前在福州的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节,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在对待食品方面,只有12%的人选择中餐作为大餐.51%的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大餐.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初入学的视障学生在群体中的自我意识还不很强,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群体中自我意识的萌发、成熟,有的视障学生从与别人的交往中获得了愉快和欢乐,而有的却只获得烦恼与孤独。心理调查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比较强的视障学生,心理矛盾大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他们反映的情况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心理信息卡”分为一般心理信息卡和专项心理信息卡。“小学生一般心理信息卡”由两部分组成。A面为封闭式选择问卷,B面为半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选择问卷根据小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一般原因和表现列为四个维度:自我意识、家庭情况、学校生活、情绪状态。每个维度由3——4道题组成,共13道题,主要询问小学生某些方面的感受。半开放式问卷主要询问小学生近期有无开心的事、烦恼的事、想做的事、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的事等。“小学生专项心理信息卡”形式和内容变化较多,目前我们主要编制了关于学生考试焦虑、同伴交往、升学压力、自责与冲动倾向等方面的调查卡,以及时了解小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禹鸿超 《考试周刊》2011,(77):212-212
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学升初中后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为广大一线教师、班主任解决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我对300名初一新生学生做了调查,发现30%的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成绩直线下降,甚至有厌学倾向;40%的小学生升人初中后学习生活不适应;只有30%左右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1.
郭宁 《家庭教育》2011,(4):34-35
男孩小杰的烦恼 对一个孩子来说,能否与同龄人正常交往,不仅仅是有没有人愿意跟他玩的问题。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交往能力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能否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是衡量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某个孩子不能与同龄人正常交往,就会存在孤独、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消除,就会对其心理状况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有位小学校长搞了这样一次调查:现在的孩子们都能感觉到快乐吗?结果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感觉快乐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别。4至6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占90%;7至12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占80%;13到15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只占60%。进了幼儿园,很快乐;上了小学,不再很快乐;到了初中,更加不快乐。谁若不信,可以去问那些小学生和中学生:“你们天天都能感觉到快乐吗?”摇头的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3.
烦恼是人在事与愿违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常伴随着不开心、不快乐、郁闷等负向情绪。经常被烦恼困扰,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还会使人对生活缺少幸福感,导致心理不健康或人格发展不健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氛围、创设交往情境、引入竞争机制来解除学生学习的焦虑,让学生享受到交往的快乐并提高孩子们的抗挫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15.
早餐有益     
马塞诸塞综合医院的心理医师米歇尔·墨菲及其同事证明吃早点对孩子确有好处。墨菲大夫与他的同事,在三所学校主持过一项免费早餐计划:不论家庭经济情况好坏,向全校学生提供免费早餐,以便弄清楚吃早餐究竟会有什么好处。在实施这项计划前,墨菲等研究人员抽样会见了三所学校平均年龄十岁出头的上百名学生,同时还采访了这些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了解每个孩子是情绪饱满,活泼向上,还是无精打彩,烦恼苦闷。研究人员还调查这些孩子上学、迟到。学习成绩和吃早餐的情况。经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早餐至少多吃20%为准,饭量大增的孩子,学习成…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8,(10):44-48
专题1.成熟与幼稚:适应初中阶段特点 不少初中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读书、考试。不关心孩子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有的仍采用对待小学生的办法,对孩子学习的监督、陪读过多,有的限制孩子跟同伴交往,影响了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不少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不尊重孩子人格,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7.
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由于与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其学习、生活,还将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指导。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调查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据近两年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有15.4%的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困惑和障碍,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其他省市也有12%~13%左右学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我院也曾以“我的烦恼”为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生的烦恼大约归结为几方面:无法与家长沟通;老师有偏心;没有知心朋友;学习压力大;学校约束太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看到了现在学生的心理状况。当前我们的德育工作进展缓慢,原因就是缺乏针对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据江苏、浙江两省对1095名中小学生调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6.53%;上海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学生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20.23%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原因有诸多方面,但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微观环境,对学生早期发展乃至于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是的,快乐对我们的生活多么重要!每天面对一大群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使老师的情绪变化很大,也很容易把来自家庭和生活的苦恼带进课堂。但一个老师的心情不仅仅属于自己,还会辐射到几十个孩子。不快乐的老师很难培养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老师本身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把快乐带给孩子,教育原本是一种享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