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杨德豫是我国著名的英诗翻译家,他不仅译作丰富,更有其独特的译诗技艺。本文介绍了杨德豫的生平,着重介绍了杨德豫的译诗风格,并从形式、音韵及注释三个方面,详细评论了杨德豫"以顿代步"的译诗方法。  相似文献   

2.
郗杨 《出版广角》2018,(3):84-86
"诗与哲学之争"是一个在西方历史上历久弥新的话题,曾引发不休的讨论并延续至今.《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采用结构主义叙事,从本体观念、认知方式、生存状态、拯救方式、话语权力五个方面对"诗与哲学之争"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诗与哲学在当代语境下融合的可能性进行科学考察,该书的出版对诗与哲学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乌台诗案",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初被贬谪到黄州,并在此地生活了四年又两个月。本文试图从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思想开始,解读他在黄州期间的文学创作及其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周振甫著作别集"一共有七种,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一种为首次正式出版。此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时期,分为陶渊明的生平、作品评价与时代关系以及作品自身的特色三大部分。同时又在其中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陶渊明归耕后的生活,具体描述他在上京的生活、在南村的交游以及他的艰苦劳动和贫困生活;二是突出陶渊明对刘裕北伐所抱的态度和他在晋宋易代之际所发的感慨。这两  相似文献   

5.
杨雨 《中国广播》2004,(7):54-5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东晋末年。他的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是个“赫赫有名的大隐”。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他曾写过二十首总题为《饮酒》的组诗,其中  相似文献   

6.
陈静(以下简称"陈"): <故宫问学>一书中辑录了章宏伟先生近年来撰写的11篇论文,内容涉及<嘉兴藏>、满文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全唐诗>与扬州诗局、明代的观政进士制度、明代两位名人雷礼和袁了凡的生平考证以及3篇序言.每篇文章的论证均建立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在史料的穷尽与整理方面,宏伟兄做得显然十分到位,他自己曾坦言,山东大学历史系"论从史出"的治学思路一直对他影响至深.他的文章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事实史料说话,力避空谈.  相似文献   

7.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20-126
近代著名藏书家伦明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以"俭"聚书,以"勤"访书,以"恒"校书,毕生为续修《四库全书》奔走。他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自序中指出"书之聚散,公私无别,且今后藏书之事,将属于公,而不属于私,今已萌兆之矣"。伦明大部分藏书归公,安身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无论是在古籍的搜集和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藏书史、文献学等方面,伦明的书缘都给今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王廷相是明代"前七子"中的重要成员,他的交游对象大都是弘治、正德年间的文人学士。他们的诗学主张、诗歌实践以及诗学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王廷相诗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推动了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一堂"青春读书课"、一套自己编撰的教材和一位理想主义的语文教师,在必须总结段落大意和提炼中心思想的应试教育的现实下,显得弥足珍贵"写诗,于个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好呢?"语文老师严凌君放下书本,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还真得你写了才有体会。一棵树、一声鸟鸣于普通人来说不过寻常景物,于诗人来说却是灵魂的一阵颤抖。"这节课的主题是"君子的诗生活"。严凌君对学生们说,"写诗比唱红歌好吧?"学生们都会意地笑。深圳蛇口的育才中学,每周星期三下午,严凌君都在讲授"青春读书课"。这门课的教材是他自己选编的。2003年由商务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一个名字风靡中国诗界。他的诗被诗歌爱好者广为传抄;仅从1990年5月到10月便有3本诗集出版,半年多的时间发行量达30万册;在老山前线烈士的日记本上,抄录着他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青年男女的情感交流中,他的诗被抄来作为他们的心灵表白……他就是汪国真。这位人称“缪斯最钟爱的男人”,1956年生于  相似文献   

1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15-121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出版界我认识一位老编审,他平时说话慢悠悠的,做事慢腾腾的,工作上也不例外,选题、组稿、审稿都是慢节奏,总是比别人慢几拍.为此,有人戏称他为"慢编".工作上常常有同事和作者与他着急.老编审不生气,总是乐呵呵地解释:"不急,不急,时间和实践将会验证最终结果."但别看他慢,其生活和工作却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编辑的"诗外功夫" 常言道:"功夫在诗外."这是说要作好诗,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广博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4.
裴旻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杰出武术家。他不仅军功卓著,武功也十分精湛,特别擅长剑舞,广受人们的推崇,在当时的社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时,他的剑舞与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齐名,被人们合称为"三绝"。  相似文献   

15.
一、“谋杀”诗人刚刚在散文集里读到一篇回顾美满婚姻的妙文,是台湾名诗人痖弦先生和夫人桥桥合写的。痖弦早年写出气象万千的长诗《深渊》,和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短诗,在台湾新诗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中年以后,痖弦先生搁下了诗笔,成为诗坛一大憾事。其因由,在本文中,他引了巴尔札克的名言:“幸福杀害一切诗人。”并以“被害者”自命。就是说,作为诗人,他是被幸福的婚姻“谋杀”了。虽然他受宠若惊地声言:“没有任何的辞章能与生活甚至生命的本身相抗衡;有时候,‘过’一首诗比‘写’一首诗更美丽!”这般自慰自解,诚然圆通。另一个现成的例子,是“童话诗人”顾城,他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曾经很享了阵子“齐人之福”,却困在三角里头出不来,终于精神崩溃,拿斧头杀掉妻子,然后上吊。只是,如果诗人和幸福,永远不能并存,此说若成定理,于诗人于诗,都糟透了。诗人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告诫他想当诗人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诗外",精辟地点出了提高写诗水平的玄机.写诗是这样,办刊又何尝不是如此.编辑的工作特性虽然是"编",但其工作内容和过程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勾勾画画、删删添添.倘若不注意审时度势找准宣传的"兴奋点",加以高屋建瓴的策划与编排,杂志往往会显得没有灵魂,缺乏鲜明个性和强烈冲击力,在层次上上不去,在宣传效果上也不会起波澜.  相似文献   

17.
检验自己作品的方法恩格斯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件作品是一首诗,当时他还不到18岁。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时,他高兴地大笑了一阵,冷静下来后,又读了几遍,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对朋友说:“看到自己的诗就这样给发表了,定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些诗使你感到陌生,而你对这些诗的感受要比它们刚写出来时敏锐得多。”正是凭着这种异样感受,他发现了自己作品中的两处毛病。从此,恩格斯养成一种习惯:每当自己的作品发表,总要再读一遍。这不是自我欣赏,而是以一种陌生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审查,找出缺点,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18.
翻阅着刚出版的《郭小川诗选》,我想起了这个在创作生活的后期被打击、被诬陷的诗人,想起了他的一生.在他这最值得一说的创作生活期间,我正好也在同一环境里.我觉得应该做个见证人,帮着证明这本集子里最后这部分乐观的诗,坚强的诗,勇敢的诗,是在什么环境下写出来的. 我们那地方在湖北,叫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  相似文献   

19.
认识赵庆安,是1996年从《散文·诗世界》杂志上拜读他的诗开始的。“小诗人”原来是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一名战士报道员。第一次与赵庆安见面,是在某集团军组织的一次新闻报道人员集训会上。集训会上,集团军罗干事有些偏爱地说:“小赵是个初中毕业生,写些小诗、散文还行,但新闻报道才刚刚起步,希望大家多帮帮他。”那几天,赵庆安总是比别人晚睡两三小时,早上又提前起床。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买了一盏小台灯放在床头“挑灯夜战”,有时竟不知不觉干到了天亮。后来,他相继参加了《人民日报》新闻函授和《河北日报》业余新闻培训班…  相似文献   

20.
陈志刚 《兰台世界》2017,(15):109-112
汉末、魏、西晋是诗、书、画结合的积蓄期,东晋是我国诗书画结合的真正开始。从诗与画结合的方面看,诗歌的抒情传统与绘画的传神思想在东晋初次相遇,我国古代诗画相通的大门被叩开。从诗与书结合的方面看,以"二王"书帖为代表的东晋书法中的抒情成为诗与书结合的纽带,可谓之"书法文学"。从书与画结合的方面看,东晋书法、绘画都要求体现书写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情趣,书画深入融合已经达到了我国古代文艺史上的最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