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在教育发展史中,任何一方从未因另一方的盛行而消失,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一方从属于另一方存在。二者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保持着平衡,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应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杠杆中找到适切的契合点,使二者合理并容,达到和谐统一。这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不同抉择,教育目的主要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主张。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两种教育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这两种教育目的进行了比较,并出我国的教育目的应以人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4.
肖丽芳 《时代教育》2009,(8):152-153
教育目的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社会本位论.生命的提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论,本文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观,论证了这正是教育场域中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教育目的论中的重要理论,辩证统一地看待两种理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高校持续扩招而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应采取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相关措施平衡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刘恩方 《文教资料》2012,(17):101-102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历史悠久,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但因为某些过激的观点和不尽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始终是不完美的。本研究试对传统的个人本位理论做出归纳和评析,并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作出应然、实然两方面的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存在着一个令人诧异的教育学误解:卢梭竟然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个人本位论者。卢梭其实并不是以儿童本性为基础来阐述他的教育学说的;他提出的“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也只是一种观念假设,他所设想的理想的教育并不是以此作为追寻的目标,“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只是为批判卢梭所反对的社会而服务的;他所设想的理想的教育实质上只是为知识分子处于统治地位的集权政治服务的。总之,他不仅不是一个个人本位论者,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本位论者,是为知识分子专制进行辩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有无目的”是针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这一命题提出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在“教育作为工具”和“教育作为生活”这两种不同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教育目的”理论充满着价值判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字本位”理论的建立,是汉语言理论实践性的发展,该理论的提出继承了汉语研究的传统。徐通锵先生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揭示了字组中字与字的组合规律。该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充分赋值理论旨在解释音系不对称现象,但是出于不同的赋值原则,形成了极端不充分赋值法、对比赋值法以及新近出现的对立层级赋值法等观点。对于普通话元音,三种赋值法产生不同的底层表达式。虽然极端不充分赋值法具有更大的理论优越性,但是从普通话元音的儿童语言获得、类型学等外部证据,尤其是强制曲折原则等内部证据来看,对比赋值法具有更大的实证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决策者关于分配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4.
唐末著名文论家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唐代,特别是王、韦、柳诗歌创作的经验,对诗歌的"味"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以"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为核心的"韵味说"理论,其影响深远。文章就从"韵味说"的意蕴内涵、"韵味说"的具体要求、"韵味说"的评析三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信息论与课件评价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件是教育信息的集合,课件的设计与运行是教育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变换、传输、处理、识别及其应用的科学。因而它对课件的设计、课件的评价和课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信息论的观点对课件的评价标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最低工资制度没有明确统一的理论依据。研究者更多关注最低工资经济效应的理论模型研究,他们常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既定前提进行分析,对于最低工资标准本身确定和调整的合理性却缺乏相应深入研究。现有的研究者大多认为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偏低,并一致认为"合理即最佳"。然而,相关研究都未能给出明确的"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对最低工资测算模型的研究还不成熟,尚未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群生教授的声调中心论在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中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声调中心论既强调汉语音节声调的重要性,又强调腔调在汉语普通话中的重要意义。它符合汉语本体的特点,适应了汉语动态的现实,抓住了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的核心与关键,是对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理论的可贵探索与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18.
格式条款的出现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不公平的可能性.格式条款对合同自由的背离、与合同正义的冲突,成为对合同格式条款进行法律规制的最重要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法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对其进行准确有效的界定,不仅对行政法实务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客观归责理论是解决结果归属的重要理论,其在过失犯中应用居多。客观归责的两个步骤,首先是在结果和法所不允许的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次是在这一因果流程未被阻断或改变的前提下,损害结果在规范目的的范围内,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行为人才具有责任。客观归责理论所确立的归责流程致力于限制责任范围,将那些没有刑法规范意义的因果流程从责任范围内剔除出去,旨在通过一系列规则体系限制人们因自己的行为招致的外部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