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无线覆盖是广播电视提供基本服务的主要手段,也是各级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将远郊区县广播电视无线覆盖转播站建设作为村村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在远郊区县建设五个无线覆盖转播站,以无线发射的方式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6,(11):80-80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10月1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对村村通工作做了具体的总体部署。会议明确,到2010年底,我国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不断丰富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建立覆盖广  相似文献   

3.
如何推进乡村有线电视,是广播电视业界乃至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江苏东部的如东县,在成功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实现“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统筹发展,推动有线网络与无线覆盖齐头并进,实现广播与电视的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正>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三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与支持下,完成了10万余个行政村的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基本实现了全国已通电的行政村全部开通广播电视的任务,解决了7000多万农民群众的收听收看问题。实践证明,“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成绩显著,作用明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地处我国西南边境的广西靖西县多年来坚持发展广播,特别是近几年,“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覆盖大面积提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本县广播站节目三套广播节目基本覆盖全县农村,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服务条件。  相似文献   

6.
邓年生 《声屏世界》2001,(10):41-41
今年3月,从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遂川县广播电视局荣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先进集体”称号。这是该局今年继荣获“全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先进集体”之后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在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汀县在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中采用无线数字覆盖为例,详细介绍了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压缩编码、微波传送及分米波覆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00,(8):13-14
去年7月以来,我们赣南地区以澳门回归祖国和迎接新千年为契机,提出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坚决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大会战”的要求,形成了上下联动,克难攻坚的坚强合力,如期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1999年12月30日,我市963个省定广播电视盲点村的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赣南部分山区不通广播电视的历史宣告结束,实现了赣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村村通”建设大氛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在2000年底之前,全国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  相似文献   

9.
远征 《声屏世界》2007,(11):20-21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1998年开始实施该项工程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解决了二十多万农村人口看电视、听广播的问题。与此同时,全市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06年底,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和94.26%,分别比1998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和8.26个百分点,为繁荣当地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局由此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被评为优良工程。在实施景德镇市“村村通”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在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向农民提供合适、优质的内容服务,自然是“农村服务年”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作为我国四级广电媒体最基层的县级广电来说,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如何向当地农民提供所需要的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超 《中国广播》2008,(9):25-28
2006年2月23日,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贵州省联合召开了全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国家广电总局王太华局长在现场参观了贵州省农村自然村“村村通”建设情况后,对贵州省的“村村通”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王太华局长指出“贵州省的做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农民的负担比较轻,收听收看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石长顺  李欣 《青年记者》2006,(10):20-21
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为对农广播电视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外在保障,让广大的农民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变化的世界,随时倾听党和政府的声音。但同时笔发现,“村村通”工程在对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方面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地方对农广播电视节目亮点不多,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目前上马的一些节目存在“入户不入心”的尴尬。  相似文献   

13.
曾岩 《视听纵横》2007,(2):92-95
去年以来,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普遍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使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这对于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缩小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别,改善农村群众的视听文化生活,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石长顺  李欣 《视听界》2006,(2):78-80
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一段时间以来,“村村通”工程增加了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频道数量,提高了收视质量。现在全国通有线电视的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可以收看到20套以上画面清晰的节目,山东青岛、浙江杭州等数字化走在前列的地区,农村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数字化初现端倪。“村村通”为对农广播电视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外在保障,让广大的农民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变化的世界,随时倾听党和政府的声音。但同时,“村村通”工程在对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方面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地方:对农广…  相似文献   

15.
余能文  黎楠 《声屏世界》2007,(10):18-19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下简称“村村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十五”期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各级党政部门及广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满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克服各种困难,强力推进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村村通”建设任务.为促进江西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展示全省“村村通”工作建设成果,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本刊特开设专栏.连续三期刊发全省广电系统荣获全国“村村通”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报道,旨在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增加亮色,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村村通工作,提高村村通水平,使广播电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解决村村通“返盲”问题和已经到村的进户问题.大力推进自然村的村村通,特别是在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村村通、户户通、长期通的机制方面,各地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明显的成效,这应充分肯定。在肯定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村村通工作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在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成正南 《声屏世界》2001,(11):38-38
2001年春暖花开之际,北京传来佳音:会昌县广播电视局局长陈绍平,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会昌县广播电视局被评为“江西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8.
市、镇、村三级办广播,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视听界》:方局长,在全国同级广播电视中,常熟广播电视处于领军地位,广播和电视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特别是广播的覆盖率和通响率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请谈谈您对常熟广播的解读,以及目前“村村通”、“户户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吉水县富滩镇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中,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一种是依靠少数人实施,致使用户散且少;另一种是走群众路线,用户相对集中且多。第一种发展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村的少数村委干部安装有线电视积极性高,而乡镇广电站又急于实施“村村通”工程,于是便依靠少数村干部求速度不求规模地将有线电视安装进村,虽然也可说是“村村通”了,但只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究其根源是广电人在权衡广电产业得失上没有把好关。其运营结果大都是初装费偏高,用户少,效益差。这种格局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匹配。如:富滩镇的富滩…  相似文献   

20.
丁玉忠 《大观周刊》2012,(17):294-294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而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但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保证城市和农村广泛使用有线电视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山区有线电视事业,如何应用新技术加快山区网络建设,已成为广播电视部门的首要问题和重要任务。本文从村村通工程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