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库伦旗是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帮扶的旗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2013-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库伦旗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分析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科技扶贫面临的挑战,认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的发展观念,发挥产业配套经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优势以及将科技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才能促进库伦旗长久、根本脱贫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陕西省汉中市科协紧紧围绕中央、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市情实际,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广泛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投身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攻坚战,探索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一、统一思想,坚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信心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以来,汉中市科协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和部署,精心组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21,(1):39-41
近年来,昭通科技扶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昭通市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昭通市科技扶贫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下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库伦旗是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帮扶的旗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2013—2018年中国科学院在库伦旗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分析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科技扶贫面临的挑战,认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的发展观念,发挥产业配套经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优势以及将科技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才能促进库伦旗长久、根本脱贫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1月14日)同志们:今天,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电视电话会,这是科技界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会议。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脱  相似文献   

6.
<正>9月6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一年以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文化、教育及科技扶贫是持续有效的扶贫方式。图书馆集文化、教育及科技一体,肩负着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的重要社会责任。文章以实地扶贫工作和调研情况为基础,提出了图书馆参与文化、教育及科技扶贫及巩固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科技相对滞后是导致一个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大科技在贫困地区的有效供给,将科技成果和科普项目成功转化应用到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对扶贫攻坚任务做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科技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9.
普洱市科技局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发挥科技优势,实施科技项目支持计划,助推精准扶贫;实施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科技宣传与培训计划,普及科学技术;实施典型培育计划,助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11-1217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主力军。3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成为未来重要工作方向。中国科学院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统筹全院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持之以恒为乡村振兴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畜禽养殖业既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它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破解"三农"困局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如期、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助推精准扶贫,发展贫困地区畜禽特色养殖产业,使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道路,既可带动当地饲料、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当今扶贫产业中新的闪光点。文章阐述了畜禽特色养殖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在畜禽特色养殖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畜禽特色养殖助推科技扶贫的相关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静  朱玉春 《资源科学》2019,41(2):352-361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始终以国家需要和人民诉求为导向,科技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部分贫困地区人均可用耕地少、水域面积广的地理资源特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和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扶贫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中科院技术+当地政府+当地龙头企业+贫困户/贫困集体"的生态渔业扶贫模式。即联合当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在合理构建鱼类群落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山区水资源,可在保障水质的同时给周边渔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生态渔业扶贫模式的示范与推广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有效促进了贫困山区水产养殖业的科学发展,使得当地群众增强了生态文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养殖技术,加速了贫困户增收脱贫,体现了扶贫模式的"造血"功能,保障了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学院承担了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包括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以及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发挥科技综合优势,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点,通过部署科技扶贫项目支撑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中国科学院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次为第一等次“好”。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彦随  曹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66-107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理论与模式的重大创新。扶贫是政府"扶"的供给侧和农户"贫"的需求侧的统一。加快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课题。从典型县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尚存在供给不足、供给无效、供给落后等实际问题。文章围绕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从供需视角归纳了扶贫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系统构建了精准扶贫战略供给侧结构体系,提出了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表明:(1)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政策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4个层面;(2)不同层面的供给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呈现出"政策供给—服务和产品供给—要素供给—政策供给"的循环顺次关系;(3)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立足于农村贫困化地域特征,因村因户帮扶、因人因贫施策。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市场化规律,强化精准脱贫过程性管控,确保精准扶贫成效和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6.
实施科技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草原牧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向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的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生态草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为我国广大草原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草原牧区通过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全国已有不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在贵州省水城县开展"黑山羊草畜一体化"示范项目,并为云南省永善县肉牛养殖提供科技支撑,项目成果为草山草坡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面积广阔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广大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发展生态草牧业,不仅是牧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出路,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杜国明  黎春  何仁伟 《资源科学》2020,42(4):649-660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全球2030年减贫目标的国际行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区域贫困治理思想包括贫困空间分异、贫困区域开发策略和贫困区域管理3个方面,与精准扶贫方略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依据贫困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划分出贫困县域类别、村域类别,并把脱贫难度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于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形成了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成的区域贫困开发策略;依据贫困区域的鲜明层级体系,构建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对象体系和退出考核评估机制,以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成的贫困区域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9.
科技扶贫是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地区相关产业的优化发展,增强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造血"功能。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定点帮扶县,近年来,以刘嘉麒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扶贫团队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深入实地调研,发挥院士工作站学科优势,依托六盘水地区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积极助力当地政府推动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矿石原料—生产工艺—下游产品开发"的完整帮扶链,为当地实现"造血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