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进入初中后,感觉数学越来越复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学习,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是我的尝试. 一、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思维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是疑问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首先让学生对要学知识进行自主设疑,在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疑问后,学生阅读本课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思维的起点。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死水。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若能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等实际情况,巧妙设疑,做到  相似文献   

4.
课堂设疑是教师运用疑问诱导学生定向地或发散地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设疑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细心研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设疑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迅  相似文献   

5.
何小琴 《新教师》2019,(8):61-62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本性是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上.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适时地"设疑",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促进认知冲动,进而拨动思维之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设置疑问.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在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需要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才能进步;教师应教会没有疑问的学生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才能进步.巧妙设疑,往往能加深对文本的体验,更好地完成文本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如何巧妙设疑,从而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有许多方式、方法,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带有改革气息的"探究意识"和省时高效的"规则意识"深受学生的欢迎。训练学生质疑问难、设疑探究的精神和规则意识不仅是英语课改的需要,更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单词识记和语法学习能力的必要环节。学贵有疑,没有疑问,就没有知识。而仅仅有疑问,没有对疑问进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深入开掘、自主探究精神,也是于事无补的。知识的作用,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构建合理结构而形成的规则效应。在知识的应用、问题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设疑问难是促使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有了疑,教师才能够启发诱导学生解疑,学习新知识。然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怎么去产生“疑”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去科学地设疑;学生善于问难。  相似文献   

9.
1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适时创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学活动既是一种实践,又是一种艺术。而导入艺术则是课堂教学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得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堂导入呢?一、设疑启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亦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导入新课时采用设疑启思的方法,创设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这样让学生在解疑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这无疑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学  相似文献   

11.
疑问教学就是教师不是直接进行知识灌输,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进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疑问教学法可细分为以疑引思、以思设教、以教答疑三个环节。其中以疑引思是方法和手段,以思设教、以教答疑是最终目标。所有疑问的设置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进行,疑问的解决过程就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设疑--教学的引入 设疑是"三疑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如知识、思维、技能障碍等)来设疑,其次,设疑的问题要题意明白,有一定情趣.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教师要不断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阐明了“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设疑之于教学,就如清泉之于小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设疑技巧。一、设疑于无疑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疑”为主线,特别是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  相似文献   

14.
古人曰:“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就是说发现疑问才有进步.教师课堂教学要善于设疑,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在解疑中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形成正确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求知过程就是不断产生疑问并不断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应该设法使学生产生疑问,而后帮助学生逐步解决疑问,而不该只把现成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运用设疑、质疑、解疑、留疑的方法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设疑,主要指教师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用设疑展开教学,精心设计一些饶有情趣、生动活泼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入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实际上就是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语文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  相似文献   

17.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会不会"设疑"是教师教学技巧的艺术表现,也是学生学有所成的终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疑很关键,哪处设疑、如何设疑,是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根本所在,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实践的课题.而从扫描"篇眼"着手,紧拎"中心",研读"词句",啃住"顿点"的设疑,不失为一种设疑教学的创举.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相似文献   

19.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20.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