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君士坦丁一世是东罗马帝国的创始人,是第一位承认井暖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基督教之能够在罗马帝国内赢得合法地位并迅猛发展、以至于最终成为罗马国教,是与君士坦丁的名字紧密连在一起的。当然,君士坦丁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宗教政策在内,都是为了解决他当时所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他与基督教的关系成为贯穿其整个政治生涯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青年黑格尔对基督教的批判,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紧张过程中的光辉一页。他的批判否定人格化的上帝,否认耶稣的神性,否认基督教,是属于启蒙的无神论史的。青年黑格尔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他的批判揭示了基督教是专制政治的产物,并且是专制政治的工具。他抨击悲苦、阴郁的基督教精神,揭示了它扼杀自由、压抑人性的本质特征。这些思想均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青年黑格尔富于时代感和历史感,从而使他的批判具有深刻性  相似文献   

3.
芥川龙之介创作中的基督教文化情结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的创作中有一种鲜明的基督教文化情结。在芥川前期的创作中,他的基督教倾向就表现为:利用基督教题材去解说他的人生哲学;在后期表现为这样一个二元对立模式;一方面企业笃信基督教、求得精神解脱,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对其否定,走向彻底的绝望。芥川的这种倾向和他的生存环境、个人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培根利用基督教的文化资源对科学进行了现代性的诠释,他认为科学所认识的自然规律是上帝之光,科学代表上帝的权利。利用科学认识自然、控制自然是人类的复兴之路,这一复兴是出于上帝的计划。培根用基督教的语言阐述了科学推动人类进步这一现代观念,为科学树立了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5.
奥古撕丁     
奥古斯丁(Aurelis Augustinus,354-430)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与中世纪的托马斯&;#183;阿奎那同被称为基督教神学的两大师。他的教育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对罪恶的自觉及其与人性之关联的自觉是人性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曹禺对罪恶与人性之关联的思考和表现,是其戏剧的主要内容。他借鉴了基督教的“原罪”原型从而创造出了自己的戏剧构成。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创立之初到中世纪之前的几百年时间,属于原始基督教时期,这一阶段其教会使用的音乐是基督教音乐的初级形式。从原始基督教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原始基督教音乐的几种重要形式、原始基督教与音乐有关的礼仪制度的形成及其音乐执业者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基督教音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是一种宗教信仰,但又是一种价值体系。尼采的反基督教就是反对基督教的价值观。他认为,基督教的价值观源于欺骗和虚伪,出发点是逻辑等形而上学手段,是和生命的法则相对抗的错误的堆积。因而他要砸碎这一价值体系,重建一个尊重自我、高扬生命大旗的价值体系。他的价值观的出发点就是肉体和本能。尼采对基督教价值体系的批判是深刻的、一针见血的。  相似文献   

9.
是典型的宗教悲剧。它的背景都设置在一个基督教的世界中。剧中人物说的语言充满宗教色彩,哈姆莱特更是言行一致,在整个复仇过程中,基督教义和《圣经》是他行动的准绳。他的命运也因此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的哲学是对其信仰的维护,总是突出理性的无力与上帝的全能。在经院哲学产生之初,就有哲学家有意识的运用理性为基督教的理论辩护。但是上帝与上帝的一切神迹都是不可证明与不可证伪的“自在之物”,它们超出了理性。如果试图运用理性去说明它们,会将理性这个可以批判一切的工具保留下来。导致后来对基督教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1.
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过很多宣传基督教的文章,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他宣传基督教,要求中国人改信基督教,具有强烈的殖民色彩。但他在宗教宣传的同时也介绍了西学,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拜伦的死亡观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乐死的传统认识相悖离:一方面他将死亡看作是客观存在,是对自然的回归,悖离了基督教文化中人的生死属于上帝的传统轨迹;另一方面,他视死亡为生命的最终归宿,生命只有短暂的存在,没有永恒,对抗着基督教文化中将人的归宿指向为上帝的天堂,从而获得生命的永恒的彼岸理想。这种死亡观指向性内含着积极抗死、追求生命意义的超越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基督教神学重建信仰运动的背景下,瑞士当代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提出重建神圣之美,来克服现代性危机。他从精神史角度把西方化现代性的实质解释为作为古典世界最高形而上学实在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分解,借助古典基督教思想资源,创造性地把思想焦点集中于美的维度,从美学角度对道成肉身的基督形象及其十字架事件做出新的阐释,揭示基督教信仰的实质和源泉,通过重建信仰回到真善美在爱中合一的世界,为回应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陈惇莎士比亚的创作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作,同时,其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莎士比亚是一个真正的教徒;他一生中许多事情与基督教有关。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在莎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较...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统一,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他的自然观与其所受的基督教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华兹华斯对自然所表达的热爱之情,其背后隐藏的是对上帝的崇拜与热爱,而他在接受自然对他精神抚慰和理性智慧启发的过程中则又传递出了他对上帝信仰的思想,以及他所认为的“人性的完美”在于返回“伊甸园式的自然”的观点,这些都体现了华兹华斯自然观与基督教精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广东是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最初登陆之地。民国初年,基督教会遇到了千载难缝的发展机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且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的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处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18.
人对罪恶的自觉及其与人性之关联的自觉是人性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曹禺对罪恶与人性之关联的思考和表现 ,是其戏剧的主要内容。他借鉴了基督教的“原罪”原型从而创造出了自己的戏剧构成  相似文献   

19.
韦卓民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韦卓民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哲学家,是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校长,是全国基督教反帝爱国、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领导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教育界和基督教界都享有盛...  相似文献   

20.
对《圣经》语言、形象、结构等的借鉴,是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影响的开端。但此借鉴主要是修辞性的,滤掉了它们在《圣经》中本有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现代文学对基督宗教的回应大体有两条进路。一是人类中心论的,即或者将之道德化,或者从民族和社会历史角度对之加以批判;二是上帝中心论的,对基督教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这堪称基督教文学。这两条进路贯穿于中国文学近百年的历程。同西方相比,中国基督教文学目前还不成熟,因其或者直接宣信式地张扬某种教义(如冰心的“爱”),或者从信仰立场出发外在地对生活做出某种评判(如北村),还未能真正进入基督教信仰在人灵魂和精神深处所引发的紧张与激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