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伊始。作为检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教研形式—公开课,一片“繁花似锦”。课上体育同仁们关心最多的是这堂课上出现了多少新花样?学生在互动后到底生成了些什么?教师应该怎么应对?……繁华落尽,蓦然回首,在公开课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给学生?本人淡谈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
一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房地产法规一类的文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看课堂上是否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工程任务课程化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将真实的工程任务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融入学校课堂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乡村学校想要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开发出具有符合乡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文章分析我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并对乡土文化视角下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给出具体的建议:重新确定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重视乡村教育的“在地化”发展,夯实乡村教师乡土文化知识基础,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相似文献   

4.
学生绝大多数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课堂。一堂课是否已经真正完成,事实上应该由课堂的主体——学生来决定,学生对这堂课反应的好坏与收获的多少才是评断教师课堂是否有效、是否完成的标准,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为此,笔者将以自己从事服装专业各课程技能与理论一线教学15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在新时代下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朱育梅 《教师》2011,(32):52-52
学生绝大多数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课堂。一堂课是否已经真正完成,事实上应该由课堂的主体——学生来决定,学生对这堂课反应的好坏与收获的多少才是评断教师课堂是否有效、是否完成的标准,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为此,笔者将以自己从事服装专业各课程技能与理论一线教学15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在新时代下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从“课程资源”在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项重要理念提出来之后,教师就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积极开发和利用资源,以服务自己的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只注重显性课程资源(如文本、社会生活、自然乡土、网络等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隐性课程资源(如课堂生成等资源)的把握和利用。那么如何利用课堂生成的隐性资源呢?  相似文献   

7.
罗旭梅 《考试周刊》2011,(82):100-100
新课程提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常发现,往往学生的一个精彩回答就会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变得灵动。新的课程资源是一个互动生成的动态系统。教学是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的智慧交流、思维的碰撞,教师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课堂的导入,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开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判断一堂课好坏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课,教师需多注重课堂导入的技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谈谈在课堂导入方面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是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弊端进行的一次全新改革,它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教材教学、评价体系、课程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而“教师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课程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师走向课堂才能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10.
刘玲 《物理教师》2009,30(2):8-8,11
探索优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指挥者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一堂课成为张弛循环的多个过程,是“加速循环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加速循环教学法”及其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曾荣华 《师道》2014,(11):35-36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往往在实践过程中会被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想法、做法,甚至是教师本人的失误而打断“完美”的教学节奏和进程。面对课堂出现的种种“错误”,我们是采取责罚纠正以儆效尤、回避问题继续授课,还是将“课堂错误”转化为课程资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成为我们教学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启动的“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更是实验进程中的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窗口。笔者近日走进了实验区,直观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带给学校课堂的可喜变化。总体上看,课堂上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形成“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活动形式。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情绪高昂,明显显现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师生双向、生生多向”的交往互动局…  相似文献   

13.
课例 如何在新课程下实现教师角色转化,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学得精彩.这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需探讨和尝试的问题.舟山市定海区沥港中学高老师在讲授"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堂课时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上述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革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语教育的话题。在俯拾皆是的语课程资源中,有一类是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留的:现代教学的民主与开放,使得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并由此生成了丰富的动态性课程资源。课堂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则是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的课程资源。这种动态性资源是师生心智活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充满灵性,所以我们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不曾预设的精彩,更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教师在第一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是激起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的期待心理,如果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而精心设计前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有听头、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强烈兴趣,这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教材”被误以为是数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致使互动的、生成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被解释为教师“教教材”与学生“学教材”。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资源观,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笔者认为除了教材以外,还存在以下一些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体现时代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得“教育回归生活化”“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区以及社会的课程资源.使得课堂与生活实际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和生活成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18.
邱修庆  徐嫄 《广西教育》2007,(4B):18-19
新课程主张“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强调课程与教师一体化,鼓励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入自己的学科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个性的教学,真正发挥教材给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本文就驾驭建构教材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从如下三方面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实施者转化为课程开发者,教材由此也成为走下神坛的“学材”,成为教学的资源之一,而不是“惟一”。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赋予教材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双方作为人格平等的主体,展开交往互动。教学所产生的成果,是交往互动的产物,而非教材内容的简单移植和复现。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课程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抓住课堂中的意外瞬间,化错误为资源,使之服务于课堂。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