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近期,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播出了大量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春节前后推出的“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综观新时期的这些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真实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最新进展。但是,也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把“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简单化、公式化,导致新闻报道存在“失真”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正确实施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反而在农民心中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么,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2.
每月视窗     
科学把握“新农村”报道的理性视点有关新农村报道应谨防蹈人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建设新农村就是“克隆”城市,把城乡一体化等同于城乡一样化。误区之二: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误区之三:取消农业税,万事大吉,一了百了。误区之四: 一些报道,已经把新农村建设当作“完成时态”来报道。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宏大叙事,要想报道准确、到位、出彩,还必须格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农村报道一直是读者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用新思维拓宽报道视野,抓“带彩儿”的新闻,是实现新农村报道更具贴近性、提高新农村报道质量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做好新时期“三农”问题报道,要选准“三农”问题关键点,调整报道思路、报道模式和报道视角,为全面推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一、农民增收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收  相似文献   

5.
尤斌 《中国广播》2006,(5):37-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党中央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和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更是媒体两会报道的重点。中央电台各频率及中国广播网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宣传,开办专栏、专题,对这一宏大主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参与报道的节目之多、反响之大是以往“三农”报道中所没有的,体现出国家电台对重大主题宣传的整体把握及专业水准,形成鲜明的特色。一、政策解读深入人心中央电台新农村报道把传达精神、解读政策、解疑释惑放在首要位置。两会期间,相关节目邀请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报道,帮助群众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重点新闻节目《新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请社会的历史选择,同时也给新闻报道工作开启了崭新的课题,为新闻媒体做强做大提供了新的机遇。本刊自第7期推出“媒体如何为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作用”邀一专题研讨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这些来稿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和论述了如何充实新农村报道内容、如何拓宽新农村报道思路、如何改进新农村报道模式等问题,本刊现择其要者刊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前,各方面正汇聚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主流媒体,特别是农业报道有着较大比重的城市电视台,加强新农村建设新闻报道力度,提高报道水平,发挥更大影响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试图分析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新”与“旧”的关系,探讨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余彬 《新闻前哨》2003,(2):14-15
“相关报道”指与正在进行的主体报道有关的其他报道,源于第四媒体,通常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相关报道与主体报道组合运用,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国内传统媒体借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平面传播方式,涌现出一批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深度报道。常规报道如何有效地引入“相关报道”的理念和操作手法,是值得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是加强“三农”报道的基础和前提 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概括为“五句话、二十个字”。我们地市报要加强“三农”报道。就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这“五句话、二十个字”。过去,我们有些地市报纸在“三农”报道中,往往是就农业报农业,就农村报农村,报道面很窄,报道内容较为单调,只注重于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或政治文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X):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的关注。 记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12.
范以锦 《青年记者》2008,(12):12-13
过去有些本来应该及时报道的突发事件为什么不让传媒报道?除了“负面报道”的观念作祟之外,还因太低估了我们传媒人的觉悟、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与有关部门未全面权衡利弊有关。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据3月2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集体供暖、自来水入户,物业、门卫、娱乐、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结果“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成了农民住不起的“小康示范村”。而在此之前一些地方媒体已经从正面对这个“示范村”进行了报道,前来参观、取经的单位、个人络绎不绝,地方政府脸上有光,地方传媒报道有彩。可见一些传媒在从事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中,多唯书、多唯上,少唯实,这种业已显现出来的倾向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地方政府“形象”造势(1)为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5.
据3月2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结果成了农民住不起的“小康示范村”。而在此之前一些地方媒体已经从正面对这个“示范村”进行了报道,前来参观、取经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地方政府脸上有光,地方传媒报道有彩。然而,这些地方传媒报道却有下列几种错误倾向。为地方政府“形象”造势为地方政府“作秀”。我国的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理当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可有些地方传媒在新农村建设报道…  相似文献   

16.
继去年成功组织实施“沿海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之后,《连云港日报》从今年3月30日起,又启动实施了旨在贴近“三农”、改进报道、锻炼队伍、扩大影响的“青年记者住农家”系列报道采访活动,至今已进行6个月,共刊发日记体系列报道120多篇。这一系列报道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推进和服务全市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三贴近”破题,让农民“主角”说话,探索创新新农村报道的形式与内容,有效地提升了新农村报道水平,并达到了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提高记者业务能力的目的,受到省市新闻阅评组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虽然媒体都在热切地关注“三农”,许多电视台都开设了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新闻专栏,各级电视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果,但社会并没有很好地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农民群众可以倾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因而也使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河北电台今年的全国“两会”和省“两会”报道,在“规定动作无遗漏、程序报道零差错”基础上,拓展报道范围,创新报道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实现了新的突破:协调十几家电台联动,聚焦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跨省采访省内外代表、委员190多人;围绕两会审议讨论重点、百姓关注热点,推出了《兴省方略》、《基层心声》等几个各具特色的栏目。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的表扬:省人大、省政协对我台的报道致信感谢;兄弟媒体记者说,河北电台的两会报道“站位高,很有创意”;许多听众反映,两会报道“可听性更强了”。 对今年的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各级领导重视,听众瞩目。如何进一步搞好“两会”报道?会前,杨兴盛台长在两会报道组织动员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把握基调,发挥优势,探索创新,提高质量;并在会议期间,亲临一线谋划指挥。副台长魏雁志、党总支书记刘晓雪等相关领导也到会指导。 今年河北电台“两会”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为搞好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提供了哪些借鉴?参加“两会”报道的部分人员从不同视角写出了各自的感悟。下面摘发几篇文章,以引发大家对今后“两会”和其它新闻报道的更多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于意见。奏响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鼓强音,不仅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也为新闻媒体丰富宣传内容,拓展报道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大多地市党报由于报道的领域主要是农村、读者主要是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具有地域上的接近性和受众要求的迫切性,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同时新的报道内容和新的工作要求,也给地市党报带来新的课题。笔者以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报道,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宣传定位:  相似文献   

20.
地、州党报大多做的是“农”字文章.特别是边远的农牧区,农牧业生产可以说是报纸长年报道的主题。但是,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全新的主题,又该如何去报道呢?《博尔塔拉报》从去年就开始做起了这一全新主题的“文章”。编辑部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结合实际,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全方位、多角度的来展现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景,不苛求“高、大、全”典型的报道,结合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选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有特色的典型作为报道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