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报刊业,肇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最先来华办报办刊的外国人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雅片战争之前,少数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等地办了几份中文刊物,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萌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大批传教士涉足报刊业,所办刊物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直接将近代新闻纸这个舶来品移植到中国,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作为传教手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其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传教士报刊是近代中国新式报刊的先驱,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报刊滥觞于西方传教士在岭南的办报活动。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启蒙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动了中国报刊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也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印刷业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岭南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不自觉地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早期传教士报刊的文化意义、发展趋势、对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目前中国传教士报刊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型报刊最初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在华办报的主角,其报刊不仅开中国近代型报刊之先河,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主要报刊简介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Monthly Magazinc)基督教士东来之初,活动范围局限于东南亚华侨集中区,其办报活动也就开始于此地。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以华人为读者对象的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报刊近代化是与半殖民地化相伴而生的。自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大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报刊舆论主权如同政治、经济权利一样,严重丧失。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深感报刊舆论主权丧失的痛楚,以及重建舆论主权的时代使命。他们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为创办一份真正替中国人说话的报纸而奔走。作为当时国人的代言机关,《时务报》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刊舆论主权的成功重建。北方的舆论阵地《国闻报》,在争取话语权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做出不懈的努力。针对任何侵害中国主权的外报言论,该报决不保持沉默,与外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7.
天花预防的中外交流促成人类消灭了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世界预防医学史和传染病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牛痘法的中国传播与推广为中国的天花预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清时期,传播西学成为传教士中文报刊的主旋律之一,《遐迩贯珍》《中西见闻录》《中外新闻七日录》等传教士中文报刊在传播推广牛痘接种术时进行了推介英国牛痘接种国例、推广牛痘接种方法、刊登广告等行之有效的文化管理策略。传教士中文报刊的牛痘法对华传播文化管理策略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牛痘接种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在中外传染病学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华文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宗教宣传是传教士最早的办报理念。报刊在发展中逐渐以宣传资产阶级言论自由、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主张中国改革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为特征。传教士的早期办报特征,在某种意义讲也决定了近代华人早期办报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维新派创办的几份代表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为例,分析了维新派在创办报刊的不同阶段,利用报刊多向、快捷的传播机能,对一批维新人士产生的巨大影响。指出其新闻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期浙籍华侨在海外创办华文的了刊的历程表现了鲜明的时代 特征:以日本和东南亚为活动基 地;注重和突出报刊的政治功能:始终与中国国内的革命 运动紧密相连并成为运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上半叶,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迫于汉语学习对于传教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系列汉语拼音化的尝试并在所创办的报刊中推广各种罗马化注音的汉语拼音,撰写文章来阐述其汉语拼音化方法及其对汉语学习的意义.以在华传教士为代表的外国人展开的汉语拼音化活动为后世尤其是20世纪前后国人的汉语拼音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汉语在国外的传播.通过分析《中国丛报》有关传教士对汉语拼音化的建议、书评和方案,有助于厘清当时汉语拼音化活动的史实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甘肃在全球化的强大冲击下,如同整个中国一样,被迫打开了封闭状态。一批甘肃学子开始跨出省界,外出求学。在新的参照体系下,他们备感甘肃社会文化、经济的落后。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状况,他们在省内外创办了一大批报刊,积极地向甘肃传播近代西方文化思想、经济理论与科技知识,为近代甘肃植入现代性的因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是西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具体阐述了近代来华传教士采取"科学辅教"这一方式的多层次原因,简要介绍了传教士传播西学所采用四大传播途径,即创办报刊、教会学堂、医疗慈善和译介西学,并结合国门洞开这一社会现实,分析了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学经历的三个时间阶段,从而在文章的最后,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报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载体。创办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尝试。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代报刊的大量创办成为传播外来学术思想的重要渠道 ,并在西化的整体文化氛围中促使文学观念变革和创作的多元化。借助报刊的力量结成不同文学社团 ,形成不同文学流派 ,从而各呈己见 ,有力地推动 2 0世纪前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慧斌 《教育史研究》2009,(3):38-40,4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与科学之间相得益彰。当传教士踏上近代中国的领土,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他们创建学校、担任教师、翻译西书、创办报刊,不经意间从事着科学教育活动。传教士所从事的科学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观的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梁发在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中所作出的贡献被忽视了。他在近代中文报刊初创时期已参与其中,曾先后参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从初期主要负责雕版印刷和发行,到后期还撰稿和负责编纂,在外国传教士不能胜任办刊工作时主动担负起了主要编辑出版的职责。梁发是我国近代中文报业的先驱,他的办刊实践应视作华人参与我国近代中文报纸办刊的启肇。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后,一些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把西方自由思想传播到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与中国文化不太相符的东西。踏上中国土地的西方人虽然各有目的,但是他们或创办报刊,或设立学校,或兴办慈善事业,逐渐把西方的自由思想传入中国。魏源等中国人也注意到了西方的自由思想,并自觉不自觉进行宣传。这些自由思想是概括性的,但是为西方自由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